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对高中“阅读与鉴赏”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原则和十二条要求,但由于教师个人知识结构、教学把握能力不同,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对阅读内容选择和把握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很多阅读课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境地。
课标“实施建议”指出:高中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高中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要突出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提升。对目前“文选”式的高中教材来讲,尽管教材本身有其内在的梯度提升体系,但具体到每一篇、每一单元要教什么,教者尚缺乏明确的目标。
从建构主义高度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遴选、整合,进行“板块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把握教学内容。所谓“板块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依一定思路将阅读材料按不同角度、不同类型分类、整合,对阅读材料不做面面俱到的解剖,而是提取某一类阅读材料的共性内容进行比较探究、发现规律的阅读教学方式。采用“板块式阅读教学”能改变目前阅读課低效重复的局面,大大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克服阅读教学目标缺失、低效重复的流弊,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① 很多语文阅读课之所以低效往复缺乏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材中的“例子”被模式化、套路化、片面化、分解化,在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整体目标性。以致“每见到一篇文章都不分轻重来一次重复,或者就自己熟悉的说说,不熟悉的放过。不必要的重复不是温故知新。”② 这种模式化、套路化、分解化的做法是和课标“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的原则相悖离的,会离“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热情”的阅读理想越来越远。必要的重复是以强化和深化为前提的,试想一个人讲话,总是翻来覆去,千篇一律,听众怎能不感到乏味、厌烦?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是要教者站在整体教学计划的高度统观文本。一学段、一学年、一学期、一单元、一篇文章、一类问题的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个阅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先后的关联,既要加强阅读教学内容的指向性、独特性,又要关照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使每节阅读课成为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意义、有目的、富有新意和个性的独特的阅读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阅读教学内容首先要富有个性和吸引力。
阅读教学实践中,从整体建构高度可将现行高中教材按“情节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古诗文鉴赏”等板块重新合并、分类、整合。每个板块又下设若干子内容,如“古诗文鉴赏”又分为“意象”、“情感”“唐诗鉴赏”、“宋词赏析”“鉴赏方法与技巧”等。根据划分的板块,引导学生阅读时发现、探究诸如以下内容:
1. 同类文体的不同材料的方法共性。探究、归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如《寡人之于国也》和《齐桓晋文之事》放在一起学习,体会孟子“仁政”思想和高超的劝说技巧;把《漫话清高》和《说“木叶”》合并,学习引用方法、接受文化氛围的熏陶。把《雷雨》和《茶馆》整合,让学生体会“戏剧冲突”的共性。
2. 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的情感共性。如《灯下漫笔》、《〈呐喊〉自序》与《阿Q正传》沟通、整合,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共性,探究作者相同思想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3. 不同时代跨度较大的作品的主题共性。如:《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整合、比较。教师要指导学生领会古代作者对女主人公命运的观点态度。
通过这样的合并、沟通、整合,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某类文章或某类问题的共性,教师由于明确了“例子”的作用,教学中盲目重复弊病就会逐渐克服。不同的阅读材料做“例子”常讲常新,又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为深刻的理性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向性的阅读指导,体现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课标要求。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克服学生积累零散堆砌的不足,有助于知识梳理与知识体系的形成
人教社刘贞福先生说:“积累的过程和方法应被高度重视,强调有序和渐进,梳理和弥补,随时调整远中近期的目标,确定每个时段的积累重点,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③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课标中“积累与整合”的原则。这种积累应“是一种提升性的积累,是在梳理中的积累,是在探求方法的过程中的积累。”④
阅读教学包含多方面的积累内容:语言文字的积累,表达方式的积累,思维方式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文化传统的积累等。缺乏整体性的那种“百花齐放式”、“眉毛胡子一起抓”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眼花缭乱,使积累处于无序、庞杂状态。“板块式阅读教学”应是教师拥有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拥有积累“大厦”的“图纸”,将积累“材料”有所侧重的有序组合。只有积累形成体系,才能逐渐内化为能力。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弥补粘连,融合沟通、比较研读等多种方法,进行体系式积累。如将《六国论》、《过秦论》、《伶官传序》三篇文章同时放在“史料评议”板块进行比较研读,体会其以古喻今,针砭时弊的写作技巧;将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思想情感进行粘连整合。也要根据学生的积累差异,引导其进行富有个性的、弥补完善式的积累。
有序的积累过程是梳理知识、形成体系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保障。积累“大厦”的建造,既要有“材料”的数量,又要强调“材料”的有序组合。这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必要过程。这种有序的积累,利于学生感悟,更便于学生记忆。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与革新
“板块式阅读教学”能促进阅读教学方式的改进与革新,这是因为: 1、“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改变对阅读材料进行簡单解说的教学形式。要搜集“板块”内容,教师必定会研究多个阅读材料的共性知识点,深化阅读层次便有了可能性,教师通过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学生质疑、迁移、拓展和创造的因素,挖掘值得品味的语句,值得体会的思想情感,值得学习的写作艺术,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和道德修养,并以此落实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的原则。这种课堂内容的预设过程,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创造了可能性,为创设和谐的阅读教学情境奠定了基础。
2、“板块式阅读教学”更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学习。不同阅读教学内容的共性知识点,教师可以截取作品的几个片段,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某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更加集中、突出。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讨论,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古代诗词,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把握意境、品味情感的基本鉴赏方法。学习小说,引导学生探讨细节描写、铺垫手法等。
3、“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更加集中。像《阿Q正传》这样的长篇幅阅读材料尤其适合进行“板块式阅读教学”,教师可选取“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不同的“点”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把握阅读主脉。由于缩小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水过而地皮不湿”的尴尬局面就会有所克服。
4、“板块式阅读教学”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利于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李杜诗风的比较研读”、“鲁迅思想初探”“谈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山水与诗歌”等研究课题,都是启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性情,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好题目。
阅读教学内容要得到落实,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没有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鉴赏就无从谈起;离开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思考与领悟便流于形式;缺少了潜移默化的文化底蕴的熏陶,学生的审美品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无法提高;没有了扎扎实实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发现和创新就会离学生越来越遥远。
“板块式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要纠正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做法,让阅读教学充满生机、给每一位学习者带来愉悦的阅读新鲜感,给每一位阅读者带来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第117页
[2][4] 纪勇 《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4期
[3] 刘贞福 《说积累》 《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
课标“实施建议”指出:高中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高中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要突出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提升。对目前“文选”式的高中教材来讲,尽管教材本身有其内在的梯度提升体系,但具体到每一篇、每一单元要教什么,教者尚缺乏明确的目标。
从建构主义高度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遴选、整合,进行“板块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把握教学内容。所谓“板块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依一定思路将阅读材料按不同角度、不同类型分类、整合,对阅读材料不做面面俱到的解剖,而是提取某一类阅读材料的共性内容进行比较探究、发现规律的阅读教学方式。采用“板块式阅读教学”能改变目前阅读課低效重复的局面,大大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克服阅读教学目标缺失、低效重复的流弊,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① 很多语文阅读课之所以低效往复缺乏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材中的“例子”被模式化、套路化、片面化、分解化,在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整体目标性。以致“每见到一篇文章都不分轻重来一次重复,或者就自己熟悉的说说,不熟悉的放过。不必要的重复不是温故知新。”② 这种模式化、套路化、分解化的做法是和课标“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的原则相悖离的,会离“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热情”的阅读理想越来越远。必要的重复是以强化和深化为前提的,试想一个人讲话,总是翻来覆去,千篇一律,听众怎能不感到乏味、厌烦?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是要教者站在整体教学计划的高度统观文本。一学段、一学年、一学期、一单元、一篇文章、一类问题的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个阅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先后的关联,既要加强阅读教学内容的指向性、独特性,又要关照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使每节阅读课成为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意义、有目的、富有新意和个性的独特的阅读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阅读教学内容首先要富有个性和吸引力。
阅读教学实践中,从整体建构高度可将现行高中教材按“情节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古诗文鉴赏”等板块重新合并、分类、整合。每个板块又下设若干子内容,如“古诗文鉴赏”又分为“意象”、“情感”“唐诗鉴赏”、“宋词赏析”“鉴赏方法与技巧”等。根据划分的板块,引导学生阅读时发现、探究诸如以下内容:
1. 同类文体的不同材料的方法共性。探究、归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如《寡人之于国也》和《齐桓晋文之事》放在一起学习,体会孟子“仁政”思想和高超的劝说技巧;把《漫话清高》和《说“木叶”》合并,学习引用方法、接受文化氛围的熏陶。把《雷雨》和《茶馆》整合,让学生体会“戏剧冲突”的共性。
2. 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的情感共性。如《灯下漫笔》、《〈呐喊〉自序》与《阿Q正传》沟通、整合,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共性,探究作者相同思想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3. 不同时代跨度较大的作品的主题共性。如:《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整合、比较。教师要指导学生领会古代作者对女主人公命运的观点态度。
通过这样的合并、沟通、整合,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某类文章或某类问题的共性,教师由于明确了“例子”的作用,教学中盲目重复弊病就会逐渐克服。不同的阅读材料做“例子”常讲常新,又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为深刻的理性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向性的阅读指导,体现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课标要求。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克服学生积累零散堆砌的不足,有助于知识梳理与知识体系的形成
人教社刘贞福先生说:“积累的过程和方法应被高度重视,强调有序和渐进,梳理和弥补,随时调整远中近期的目标,确定每个时段的积累重点,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③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课标中“积累与整合”的原则。这种积累应“是一种提升性的积累,是在梳理中的积累,是在探求方法的过程中的积累。”④
阅读教学包含多方面的积累内容:语言文字的积累,表达方式的积累,思维方式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文化传统的积累等。缺乏整体性的那种“百花齐放式”、“眉毛胡子一起抓”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眼花缭乱,使积累处于无序、庞杂状态。“板块式阅读教学”应是教师拥有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拥有积累“大厦”的“图纸”,将积累“材料”有所侧重的有序组合。只有积累形成体系,才能逐渐内化为能力。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弥补粘连,融合沟通、比较研读等多种方法,进行体系式积累。如将《六国论》、《过秦论》、《伶官传序》三篇文章同时放在“史料评议”板块进行比较研读,体会其以古喻今,针砭时弊的写作技巧;将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思想情感进行粘连整合。也要根据学生的积累差异,引导其进行富有个性的、弥补完善式的积累。
有序的积累过程是梳理知识、形成体系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保障。积累“大厦”的建造,既要有“材料”的数量,又要强调“材料”的有序组合。这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必要过程。这种有序的积累,利于学生感悟,更便于学生记忆。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与革新
“板块式阅读教学”能促进阅读教学方式的改进与革新,这是因为: 1、“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改变对阅读材料进行簡单解说的教学形式。要搜集“板块”内容,教师必定会研究多个阅读材料的共性知识点,深化阅读层次便有了可能性,教师通过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学生质疑、迁移、拓展和创造的因素,挖掘值得品味的语句,值得体会的思想情感,值得学习的写作艺术,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和道德修养,并以此落实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的原则。这种课堂内容的预设过程,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创造了可能性,为创设和谐的阅读教学情境奠定了基础。
2、“板块式阅读教学”更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学习。不同阅读教学内容的共性知识点,教师可以截取作品的几个片段,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某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更加集中、突出。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讨论,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古代诗词,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把握意境、品味情感的基本鉴赏方法。学习小说,引导学生探讨细节描写、铺垫手法等。
3、“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更加集中。像《阿Q正传》这样的长篇幅阅读材料尤其适合进行“板块式阅读教学”,教师可选取“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不同的“点”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把握阅读主脉。由于缩小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水过而地皮不湿”的尴尬局面就会有所克服。
4、“板块式阅读教学”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利于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李杜诗风的比较研读”、“鲁迅思想初探”“谈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山水与诗歌”等研究课题,都是启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性情,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好题目。
阅读教学内容要得到落实,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没有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鉴赏就无从谈起;离开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思考与领悟便流于形式;缺少了潜移默化的文化底蕴的熏陶,学生的审美品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无法提高;没有了扎扎实实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发现和创新就会离学生越来越遥远。
“板块式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要纠正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做法,让阅读教学充满生机、给每一位学习者带来愉悦的阅读新鲜感,给每一位阅读者带来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第117页
[2][4] 纪勇 《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4期
[3] 刘贞福 《说积累》 《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