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也愈加关注和重视。人们由于环境权益受到损害从而引发的环境信访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环境信访的处理对策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环境信访;对策措施;环境法制
0.前言
环境信访,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的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
1.产生的原因
1.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被利益驱使,没能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把违法排污当做降低成本、追求利益的“捷径”。
1.2基层地方政府的保护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地方政府的决策方向。很多地方领导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硬指标,环境则是软指标甚至没指标。所以,一些基层地方政府以降低环保门槛、挂牌保护等手段为排污企业撑开保护伞,而因此也牺牲了环境并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1.3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财力上的原因,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例如居民区、文教区、住宅区、工业区混杂在一起,工业污染很难彻底整改,长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其次,城市的基础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虽然城市人口数量增多、范围扩大了,但是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以及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有关建设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以至于生活污水、垃圾进入河流,导致河水发黑发臭,从而形成了新的环境问题。
1.4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甚至无力重视环境保护
淘汰工艺、“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有反弹现象,这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薄弱、技术装备和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生产的同时也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环境影响。除此之外,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从事的一些手工服务业、小型企业在生产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甚至无力重视环境保护,因此造成了环境的危害。
1.5行政执法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
有的行政执法审批机构在对饭店、洗头房、浴室及娱乐场所等项目上的审批不够严格,忽视环保、政出多门,因此出现了一些饭店、歌舞厅居然开在居民住宅楼下和附近,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直接影响。
2.对策措施
2.1加强信访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保障能力
第一,加强环保执法队伍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能力、素质,使我们的环境执法队伍成为一支不仅懂法律而且懂技术的精干廉洁、高效、文明的生力军;其次,加强硬件建设,重点污染源要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督控制装置,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同时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执法车辆装备等设备的配备;建立、完善信访工作的分工、责任、奖惩制度、难点热点问题的排查制度;保证 12369环保热线畅通,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2.2高度重视环保审批工作,从源头严格控制
严把环保项目审批关,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原则,对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按照程序依法严格审批。在环保审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不批”原则:没有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批;没有产业政策的不批;污染负荷过于严重甚至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不批。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从而降低环境的投诉量。
2.3建立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做到信访工作的主动性
首先改变观念,转变从“群众利益不关己”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关系到人们环境权益问题的处理时“三不”和“三心”。“三不”即不敷衍了事、不推诿责任、不畏首畏尾;“三心”即接待群众时要热心;调查研究时要细心;处理问题时要有恒心。二是尽早查处。对所有的环境信访快速调查快速处理,对含有污染隐患、污染苗头的信访件第一时间掌握,尽早将信访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定期回访。做到定期对环境信访案件进行梳理,将环境信访的突出问题及时排查出来。环境信访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有可能造成集体上访的信访件、越级上访的信访件、危害人们健康问题的信访件以及重复的信访件。对这些信访案件要做好定期的回访工作和跟踪督查工作,切实做到预防为主。四是加强学习抓整改,强化信访培训。环境保护工作点多、面广,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环保工作的行风状况也直接涉及千家万户,对于成功处理的信访典型案例,要认真总结,汲取经验和做法,以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最后要加强重点区域和时期内的环境信访工作。对于信访量较大的地区施行环境信访工作的重点管理,并且对于环境信访案件加大力度进行督查督办。
2.4各级相关部门统筹联动,齐抓共管
要加大信访宣传力度。结合“五五”普法、文明创建以及土地整治等工作,加大对信访相关条例和规定的宣传力度,在要求人民群众规范信访行为的同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正政风,自觉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和工作作风。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科学知识,以此来提高企业法人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意识,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环境、抵制污染的良好氛围。
2.5建立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监督强制措施
修订和完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在法律上落实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利、农林、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在环境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中行政责任的追究制度;其次,要赋予环境保护部门执行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利,如查封、冻结、没收、扣押、强制划拨等。最后,加强对环境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硬化、细化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制定地方性的法规或规章,增加其可操作性,为新形势下环境信访工作保驾护航。 [科]
【关键词】环境信访;对策措施;环境法制
0.前言
环境信访,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的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
1.产生的原因
1.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被利益驱使,没能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把违法排污当做降低成本、追求利益的“捷径”。
1.2基层地方政府的保护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地方政府的决策方向。很多地方领导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硬指标,环境则是软指标甚至没指标。所以,一些基层地方政府以降低环保门槛、挂牌保护等手段为排污企业撑开保护伞,而因此也牺牲了环境并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1.3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财力上的原因,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例如居民区、文教区、住宅区、工业区混杂在一起,工业污染很难彻底整改,长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其次,城市的基础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虽然城市人口数量增多、范围扩大了,但是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以及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有关建设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以至于生活污水、垃圾进入河流,导致河水发黑发臭,从而形成了新的环境问题。
1.4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甚至无力重视环境保护
淘汰工艺、“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有反弹现象,这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薄弱、技术装备和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生产的同时也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环境影响。除此之外,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从事的一些手工服务业、小型企业在生产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甚至无力重视环境保护,因此造成了环境的危害。
1.5行政执法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
有的行政执法审批机构在对饭店、洗头房、浴室及娱乐场所等项目上的审批不够严格,忽视环保、政出多门,因此出现了一些饭店、歌舞厅居然开在居民住宅楼下和附近,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直接影响。
2.对策措施
2.1加强信访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保障能力
第一,加强环保执法队伍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能力、素质,使我们的环境执法队伍成为一支不仅懂法律而且懂技术的精干廉洁、高效、文明的生力军;其次,加强硬件建设,重点污染源要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督控制装置,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同时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执法车辆装备等设备的配备;建立、完善信访工作的分工、责任、奖惩制度、难点热点问题的排查制度;保证 12369环保热线畅通,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2.2高度重视环保审批工作,从源头严格控制
严把环保项目审批关,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原则,对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按照程序依法严格审批。在环保审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不批”原则:没有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批;没有产业政策的不批;污染负荷过于严重甚至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不批。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从而降低环境的投诉量。
2.3建立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做到信访工作的主动性
首先改变观念,转变从“群众利益不关己”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关系到人们环境权益问题的处理时“三不”和“三心”。“三不”即不敷衍了事、不推诿责任、不畏首畏尾;“三心”即接待群众时要热心;调查研究时要细心;处理问题时要有恒心。二是尽早查处。对所有的环境信访快速调查快速处理,对含有污染隐患、污染苗头的信访件第一时间掌握,尽早将信访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定期回访。做到定期对环境信访案件进行梳理,将环境信访的突出问题及时排查出来。环境信访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有可能造成集体上访的信访件、越级上访的信访件、危害人们健康问题的信访件以及重复的信访件。对这些信访案件要做好定期的回访工作和跟踪督查工作,切实做到预防为主。四是加强学习抓整改,强化信访培训。环境保护工作点多、面广,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环保工作的行风状况也直接涉及千家万户,对于成功处理的信访典型案例,要认真总结,汲取经验和做法,以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最后要加强重点区域和时期内的环境信访工作。对于信访量较大的地区施行环境信访工作的重点管理,并且对于环境信访案件加大力度进行督查督办。
2.4各级相关部门统筹联动,齐抓共管
要加大信访宣传力度。结合“五五”普法、文明创建以及土地整治等工作,加大对信访相关条例和规定的宣传力度,在要求人民群众规范信访行为的同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正政风,自觉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和工作作风。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科学知识,以此来提高企业法人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意识,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环境、抵制污染的良好氛围。
2.5建立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监督强制措施
修订和完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在法律上落实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利、农林、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在环境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中行政责任的追究制度;其次,要赋予环境保护部门执行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利,如查封、冻结、没收、扣押、强制划拨等。最后,加强对环境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硬化、细化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制定地方性的法规或规章,增加其可操作性,为新形势下环境信访工作保驾护航。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