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农村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领导班子是关键,机制建设是保证。
关键词:和谐农村 领导班子 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一、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
建设和谐新农村,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它的目标,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基础.因此,农村经济要有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要有新的改善,必须做到:
1、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有之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经济形态。它的本质特征是循环利用的物质,变废为宝。
2、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仍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生产布局,提升品种、品质的结构,做强农业支柱产业。种植业要抓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生产,树立品牌,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养殖业要以繁育、饲养为重点,大力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养殖。要立足于种、养业与加工业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
3、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充分依托自身的社会资源、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等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块状农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4、提升农村经济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活跃一方经济,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要大幅度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要以育种、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发挥农业科技整体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二、构建和谐新农村,领导班子是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对乡村领导班子能力、水平和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必须抓好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要把班子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龙头,把乡、村两级班子培养成“思想正、业务精、作风硬”,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领导集体,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要纯洁农村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干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素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农村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领头羊”。“领头羊”是不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自富能力、带富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和谐新农村的构建。目前,我国农业正在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农村基层民主正在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农村干部不仅要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还要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制方法,运用示范引导和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农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农村干部虽有想干事的良好愿望,但缺乏干成事的真本领。
2、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积极性。村级领导班子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稳定农村班子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因此,要关心好、维护好村干部的切身利益,要研究解决好村干部的补贴问题的办法,确保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三、构建和谐新农村,机制建设是保证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过程,坐而论道等不来,空喊口号喊不来,必须积极实践,长抓不懈。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提供机制和体制保障。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四种机制建设:
1、舆论机制。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而且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注、参与和支持。为此,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美好前景和具体要求,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农民既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同时也是受益者,需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热情,在全村形成人人参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政策机制。农业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重要产业,要尽快改变对农业的歧视性政策,要用新的思路来扫除对农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起支农、惠农、富农、扶农、强农的长效政策机制,并形成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要通过政策、通过科技进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稳定” 住粮食生产,达到从农业内部增加农民收入。
3、人才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农村人才后继乏力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农村 领导班子 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一、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
建设和谐新农村,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它的目标,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基础.因此,农村经济要有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要有新的改善,必须做到:
1、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有之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经济形态。它的本质特征是循环利用的物质,变废为宝。
2、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仍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生产布局,提升品种、品质的结构,做强农业支柱产业。种植业要抓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生产,树立品牌,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养殖业要以繁育、饲养为重点,大力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养殖。要立足于种、养业与加工业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
3、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充分依托自身的社会资源、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等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块状农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4、提升农村经济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活跃一方经济,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要大幅度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要以育种、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发挥农业科技整体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二、构建和谐新农村,领导班子是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对乡村领导班子能力、水平和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必须抓好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要把班子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龙头,把乡、村两级班子培养成“思想正、业务精、作风硬”,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领导集体,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要纯洁农村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干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素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农村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领头羊”。“领头羊”是不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自富能力、带富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和谐新农村的构建。目前,我国农业正在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农村基层民主正在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农村干部不仅要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还要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制方法,运用示范引导和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农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农村干部虽有想干事的良好愿望,但缺乏干成事的真本领。
2、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积极性。村级领导班子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稳定农村班子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因此,要关心好、维护好村干部的切身利益,要研究解决好村干部的补贴问题的办法,确保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三、构建和谐新农村,机制建设是保证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过程,坐而论道等不来,空喊口号喊不来,必须积极实践,长抓不懈。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提供机制和体制保障。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四种机制建设:
1、舆论机制。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而且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注、参与和支持。为此,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美好前景和具体要求,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农民既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同时也是受益者,需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热情,在全村形成人人参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政策机制。农业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重要产业,要尽快改变对农业的歧视性政策,要用新的思路来扫除对农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起支农、惠农、富农、扶农、强农的长效政策机制,并形成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要通过政策、通过科技进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稳定” 住粮食生产,达到从农业内部增加农民收入。
3、人才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农村人才后继乏力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