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小学生近四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应用访谈调查法为有效提出增强辽宁省青少年体能素质与健康水平的教学策略服务。研究认为:近四年辽宁省城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农村地区差,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幅度较小。提出让家庭体育成为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原动力;让快乐体育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等相关教育建议。
关键词:体质健康;小学生;辽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科研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增强辽宁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
作者:张昕(1968~),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测量与评价。
1.前言
2006年底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曾强势进入公众视野,小学生作为此项运动开展的重要对象,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基础时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决定着个体的成长甚至是成才,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影响着国民体质的整体水平。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基础工程,是义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跟踪研究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利于系统了解和检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益,有利于从学生的诉求出发倡导“和谐、关爱、自由、平等”的校园氛围,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四年辽宁省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城市与农村小学生群体,总体情况详见表1及表2。
表1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
表2辽宁省小学分年级调查对象情况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平台获得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指标测试结果。
(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多次分类处理,制作图表。
(3)访谈调查法
访谈围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活动、课余运动竞赛的组织以及体育师资、体育设施、体育经费投入情况等方面进行。访谈对象来自辽宁省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市、区体育教研员、小学校校长、体育教师和部分城市学校的小学生等。
3.结果与分析
3.1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1-6年级)
城市小学生标准、超重及过轻体重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增加,肥胖的总数增加近2个百分点,偏轻体重的小学生下降3个百分点。农村小学生标准和过轻体重的比例没有明显改变,偏轻体重比例持续明显下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增加。说明近四年城市、农村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都有改善,城市比农村拥有更多的肥胖小学生,农村标准体重的小学生比城市多出6个百分点,总体上超重和肥胖的小学生均持续增加,城市已接近20%,超过50%的男女小学生身体成分状况亟待改善。(见表3)
表3辽宁省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比较(%)
3.2 心血管系统机能(5-6年级)
小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整体上优秀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呈下降趋势,良好以上均不足70%,城市小学生不及格比例持续增加,而农村显著下降。但均超过30%的小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待提高。农村良好以上比例的小学生多于城市,及格水平以下的小学生城市多于农村,可见整体上城市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不及农村。(见表4)
表4 辽宁省小学生台阶指数评价等级比较(%)
3.3呼吸系统机能(5-6年级)
小学生的呼吸系统机能水平近四年有小幅提升,良好以上比例农村整体上多于城市,但农村依然有60%的小学生需要尽快提高呼吸机能,在城市则将近70%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良好的小学生比例均小幅增加,及格以下的比例小幅减少。农村超过20%的小学生呼吸系统机能不及格,在城市则超过了30%。(见表5)
表5 辽宁省小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等级比较(%)
3.4肌肉力量
3.4.1上肢力量(5-6年级)
近四年城市小学生优秀率提升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农村 13个百分点,及格以下的比例城市高于农村13个百分点,说明城市小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与农村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提高上肢力量的小学生在农村不足四分之一,在城市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见表6)
表6辽宁省小学生握力体重指数评价等级比较(%)
3.4.2下肢爆发力(1-6年级)
下肢爆发力达到优秀、良好以上比例的小学生农村均高于城市6个百分点,及格以下比例城市又高于农村近6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小学生的下肢爆发力普遍好于城市。需要提高下肢力量的小学生在农村超过40%,在城市则将近60%。各等级近四年提升的幅度均不显著。(见表7)
表7辽宁省小学生立定跳远评价等级比较(%)
3.4.3腹肌力量(3-6年級)
近四年小学生腹肌力量达到优秀的比例城市、农村均呈上升态势,但城市低于农村6个百分点。良好以上比例农村多于城市,及格及以下比例的小学生城市和农村都呈下降态势,农村还有超过一半的小学生腹肌力量需要提高,在城市则超过了60%。(见表8)
表8 辽宁省小学生仰卧起坐评价等级比较(%)
3.5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1-6年级)
近四年小学生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状况达到优秀、良好的比例城市和农村均有所增加,及格及以下的比例农村均低于城市,农村不足30%,城市则接近40%。整体上农村小学生的柔韧性要好于城市。(见表9)
表9辽宁省小学生坐位体前屈评价等级比较(%)
3.6健康体能综合评定(1-6年级)
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数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不显著,农村小学生比城市总分平均高3分左右。城市男生不如女生分数高且均有所下降,女生下降幅度大于男生。农村男女小学生健康体能持续增强,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增强的幅度也不大。(见表10)
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定近四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达到优秀及良好的比例虽然持续小幅增加,总体比例在城市只有一半,在农村稍好一些刚过60%,应该说辽宁省整体上超过40%的小学生需要增强相应的体能素质。(见表11)
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近四年各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最高是铁岭地区,最低是朝阳地区,相差10分左右。各城市小学生健康体能变化的情况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辽阳和丹东地区,沈阳、大连、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地区有小幅提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鞍山、盘锦地区,抚顺、本溪、营口和葫芦岛地区也有小幅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2)
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各农村地区最高的阜新地区达到了80分,最低的是抚顺地区,相差不足6分,并且整体上均高于城市。近四年各农村地区小学生健康体能变化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葫芦岛和铁岭地区,沈阳、大连、抚顺、本溪、阜新、盘锦及丹东地区都有小幅提升;本溪、营口、锦州和辽阳地区仅有小幅下降。(见表13)
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优秀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丹东地区,增长15%以上。良好以上水平下降最多的是鞍山地区,累计减少12%,不及格水平最多的也是鞍山地区。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较多的是鞍山、抚顺、营口及朝阳地区,均超过50%以上。(见表14)
表10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比较
表11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定比较(%)
表12辽宁省各城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比较(城市)
表13辽宁省各城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比较(农村)
表14辽宁省各城市小学生总体评价等级比较
4.结论
辽宁省小学生近四年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超重和肥胖小学生的比例持续增加;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呈下降趋势,但呼吸系统机能、肌肉力量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状况均有所提升。小学生呼吸系统机能最差,仍有70%的小学生需要尽快提升,腹肌力量和下肢力量相对不良,分别存在60% 和50%的不良人群。辽宁省各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尽相同且变化不均衡,总体上城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农村地区差,仅处在及格水平。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幅度较小,整体仍处在及格线附近。
5.建议
5.1让家庭体育成为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原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完善,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体育教育对于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都有益处。实施家庭体育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持续稳定地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为学校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家长的体育观念的提升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比学校体育教育更好的影响和机会。在适时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与学习的关系方面家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体育教育效果。因此,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和延续,更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
5.2让快乐体育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注意不稳定,意志品质发展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学习的主要动机在于是否有趣。小学体育教学应将锻炼和娱乐结合起来,以游戏为主,以自主锻炼和习惯养成相结合为宜,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设置一些体育比赛的氛围,给他们一个参与和感受的空间,让小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感受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喜悦。只有小学生親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后,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养成自觉、自愿运动的习惯。只有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寻找乐趣,才能有利于体质健康和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3]赵郭侠.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12)
[4]柴葳.2007亮点:阳光体育进学校,素质教育突破口[N].中国教育报.2006(12)
[5]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导体系(试行),
[6]李鸿江等.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
[7]周光明.对贵阳市城乡儿童体质状况对比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 4) : 157 - 15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体质健康;小学生;辽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科研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增强辽宁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
作者:张昕(1968~),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测量与评价。
1.前言
2006年底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曾强势进入公众视野,小学生作为此项运动开展的重要对象,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基础时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决定着个体的成长甚至是成才,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影响着国民体质的整体水平。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基础工程,是义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跟踪研究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利于系统了解和检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益,有利于从学生的诉求出发倡导“和谐、关爱、自由、平等”的校园氛围,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四年辽宁省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城市与农村小学生群体,总体情况详见表1及表2。
表1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
表2辽宁省小学分年级调查对象情况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平台获得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指标测试结果。
(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多次分类处理,制作图表。
(3)访谈调查法
访谈围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活动、课余运动竞赛的组织以及体育师资、体育设施、体育经费投入情况等方面进行。访谈对象来自辽宁省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市、区体育教研员、小学校校长、体育教师和部分城市学校的小学生等。
3.结果与分析
3.1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1-6年级)
城市小学生标准、超重及过轻体重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增加,肥胖的总数增加近2个百分点,偏轻体重的小学生下降3个百分点。农村小学生标准和过轻体重的比例没有明显改变,偏轻体重比例持续明显下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增加。说明近四年城市、农村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都有改善,城市比农村拥有更多的肥胖小学生,农村标准体重的小学生比城市多出6个百分点,总体上超重和肥胖的小学生均持续增加,城市已接近20%,超过50%的男女小学生身体成分状况亟待改善。(见表3)
表3辽宁省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比较(%)
3.2 心血管系统机能(5-6年级)
小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整体上优秀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呈下降趋势,良好以上均不足70%,城市小学生不及格比例持续增加,而农村显著下降。但均超过30%的小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待提高。农村良好以上比例的小学生多于城市,及格水平以下的小学生城市多于农村,可见整体上城市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不及农村。(见表4)
表4 辽宁省小学生台阶指数评价等级比较(%)
3.3呼吸系统机能(5-6年级)
小学生的呼吸系统机能水平近四年有小幅提升,良好以上比例农村整体上多于城市,但农村依然有60%的小学生需要尽快提高呼吸机能,在城市则将近70%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良好的小学生比例均小幅增加,及格以下的比例小幅减少。农村超过20%的小学生呼吸系统机能不及格,在城市则超过了30%。(见表5)
表5 辽宁省小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等级比较(%)
3.4肌肉力量
3.4.1上肢力量(5-6年级)
近四年城市小学生优秀率提升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农村 13个百分点,及格以下的比例城市高于农村13个百分点,说明城市小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与农村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提高上肢力量的小学生在农村不足四分之一,在城市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见表6)
表6辽宁省小学生握力体重指数评价等级比较(%)
3.4.2下肢爆发力(1-6年级)
下肢爆发力达到优秀、良好以上比例的小学生农村均高于城市6个百分点,及格以下比例城市又高于农村近6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小学生的下肢爆发力普遍好于城市。需要提高下肢力量的小学生在农村超过40%,在城市则将近60%。各等级近四年提升的幅度均不显著。(见表7)
表7辽宁省小学生立定跳远评价等级比较(%)
3.4.3腹肌力量(3-6年級)
近四年小学生腹肌力量达到优秀的比例城市、农村均呈上升态势,但城市低于农村6个百分点。良好以上比例农村多于城市,及格及以下比例的小学生城市和农村都呈下降态势,农村还有超过一半的小学生腹肌力量需要提高,在城市则超过了60%。(见表8)
表8 辽宁省小学生仰卧起坐评价等级比较(%)
3.5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1-6年级)
近四年小学生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状况达到优秀、良好的比例城市和农村均有所增加,及格及以下的比例农村均低于城市,农村不足30%,城市则接近40%。整体上农村小学生的柔韧性要好于城市。(见表9)
表9辽宁省小学生坐位体前屈评价等级比较(%)
3.6健康体能综合评定(1-6年级)
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数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不显著,农村小学生比城市总分平均高3分左右。城市男生不如女生分数高且均有所下降,女生下降幅度大于男生。农村男女小学生健康体能持续增强,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增强的幅度也不大。(见表10)
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定近四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达到优秀及良好的比例虽然持续小幅增加,总体比例在城市只有一半,在农村稍好一些刚过60%,应该说辽宁省整体上超过40%的小学生需要增强相应的体能素质。(见表11)
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近四年各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最高是铁岭地区,最低是朝阳地区,相差10分左右。各城市小学生健康体能变化的情况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辽阳和丹东地区,沈阳、大连、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地区有小幅提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鞍山、盘锦地区,抚顺、本溪、营口和葫芦岛地区也有小幅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2)
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各农村地区最高的阜新地区达到了80分,最低的是抚顺地区,相差不足6分,并且整体上均高于城市。近四年各农村地区小学生健康体能变化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葫芦岛和铁岭地区,沈阳、大连、抚顺、本溪、阜新、盘锦及丹东地区都有小幅提升;本溪、营口、锦州和辽阳地区仅有小幅下降。(见表13)
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优秀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丹东地区,增长15%以上。良好以上水平下降最多的是鞍山地区,累计减少12%,不及格水平最多的也是鞍山地区。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较多的是鞍山、抚顺、营口及朝阳地区,均超过50%以上。(见表14)
表10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比较
表11辽宁省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定比较(%)
表12辽宁省各城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比较(城市)
表13辽宁省各城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比较(农村)
表14辽宁省各城市小学生总体评价等级比较
4.结论
辽宁省小学生近四年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超重和肥胖小学生的比例持续增加;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呈下降趋势,但呼吸系统机能、肌肉力量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状况均有所提升。小学生呼吸系统机能最差,仍有70%的小学生需要尽快提升,腹肌力量和下肢力量相对不良,分别存在60% 和50%的不良人群。辽宁省各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尽相同且变化不均衡,总体上城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农村地区差,仅处在及格水平。近四年辽宁省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幅度较小,整体仍处在及格线附近。
5.建议
5.1让家庭体育成为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原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完善,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体育教育对于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都有益处。实施家庭体育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持续稳定地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为学校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家长的体育观念的提升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比学校体育教育更好的影响和机会。在适时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与学习的关系方面家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体育教育效果。因此,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和延续,更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
5.2让快乐体育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注意不稳定,意志品质发展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学习的主要动机在于是否有趣。小学体育教学应将锻炼和娱乐结合起来,以游戏为主,以自主锻炼和习惯养成相结合为宜,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设置一些体育比赛的氛围,给他们一个参与和感受的空间,让小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感受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喜悦。只有小学生親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后,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养成自觉、自愿运动的习惯。只有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寻找乐趣,才能有利于体质健康和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3]赵郭侠.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12)
[4]柴葳.2007亮点:阳光体育进学校,素质教育突破口[N].中国教育报.2006(12)
[5]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导体系(试行),
[6]李鸿江等.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
[7]周光明.对贵阳市城乡儿童体质状况对比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 4) : 157 - 15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