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汉进城做“陪护”
2013年5月的一天,吉林省九台市九郊乡59岁的农民李凤彩辞别老伴,到长春市打工去了。
长途客车在长春市黄河路客运站停了下来,望着需要仰视的高楼大厦,李凤彩心里有点发慌,他找个地方蹲下来,掏出老伴给他带的4个煮鸡蛋,吃了,又掏出身上仅有的400元钱,看看,谨慎地揣回去。
在到长春市的第4天,经人指点,他来到了长春市某劳务市场,他捡来一块硬纸板,用粉笔在上面写道:应聘,职务上至经理,下至护理,他把牌子举起来,很快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一个中年人走上来,问他:“老先生,你做陪护可能没问题,可是你会些什么,能陪病人聊天吗?我考考你,你说我现在头晕,腿没劲,是什么毛病?”李凤彩粗略知道一些医疗知识,就说:“你应该找医生看看,你可能是颈椎病。”中年男人笑了,说:“看不出,你还真懂点啊!我就是颈椎病。”中年男人停下来,同他海阔天空地聊起来,看他知识面还挺宽,而且谈话语调淡定,就请他做了陪护。
他脑勤、手勤,
把“陪护”做得有声有色
李凤彩护理的第一个病人是名工人,50多岁,因车祸造成小腿骨折。找他来做陪护的那个中年男人是车主,讲好每护理一天给150元钱,这使李凤彩很高兴,他终于可以有吃、有住、有钱挣了。更让李凤彩高兴的是,1989年他家建房,他不幸从梁上掉下来,大腿的转子骨骨折了。他第一个客户是骨折病人,同病相怜,应该很能谈得来。
果然,当李凤彩同那个不太爱吱声的患者说他也曾经骨折时,那人表现出了热情,同他交换了许多有关骨折方面医疗保健的知识和看法。为了不让客户心烦,李凤彩就给客户讲故事,说农村人的笑话。李凤彩讲得绘声绘色,把那客户讲得忘了自己是个病人。
李凤彩陪护那个病人一个多月,嫌了4000多元钱,两个人还建立起了友谊。病人出院时,握住他的手,泪眼婆娑。
李凤彩还陪护过一个患尿毒症并伴发心脏病的47岁的患者,9年前他因尿毒症已换过一只肾了,生命垂危。就连主治医也对病人家属说:“病人已换过一次肾,多活了9年,该知足了。”病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情绪极坏,对生命持一种放弃态度。
在开始的那些日子里,李凤彩日夜守护在病人病床前,给病人轻轻地按摩,病人因排不出尿,浑身浮肿,痛得一声声呻吟,他就配合医院的水疗,给病人做热敷。病人腿疼,医院给开了麻醉药,他不让用,他对病人说:“你腿疼,是病理上的,是自然的,挺一挺就过去了,用了麻醉药,伤了肾就不好了。”病人相信了他的话,没用麻醉药。他还跑到一家磁化水公司,要来该公司给病人试用的“四化水”,给他护理的病人用。他认真地护理着,渐渐赢得了病人的好感,在晴好的日子里,在满室阳光中,病情缓解的病人会对他露出微笑,他就试着同病人聊天,给病人讲农村人的生活和农村人的生老病死。
他还给病人讲《最后一片滕叶》的故事,他说:“你的病是很重了,但什么事都有奇迹,我希望你能创造奇迹。”在他不断的劝说下,病人相信自己了,也开始配合医生治疗了。
为了强化病人的信心,在那些日子里,病人睡着了,他就到楼下报亭翻报纸,见到刊登有医疗突破和战胜病魔的文章的报纸就买回来,给病人读。他给病人读过生命基因图被发现的消息,克隆羊和人体器官移植的消息和无数个某某战胜绝症,起死回生的消息。在他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他护理的病人渐渐好转了,尿量由少变多,最多一天可排2000多克。
他体验着城市,
让自己的生命重新开始
李凤彩虽然是个农民,生活在农村,但他在勤劳、纯朴之外还有乐于学习的习惯。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不忘读书、读报,关心国内外大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参考消息》刚允许个人订阅时,他就订了一份;他每天都要听新闻联播,家里有了电视后,他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虽然在农村生活了60余年,但他向往城市文明的心从未泯灭过。
刚进入城市的他,有点眼花缭乱,他在街头到处走,到处看,听人们议论些什么,感受着都市的气息。他曾在夜里病人睡下时,去过长春市最豪华的香格里拉大饭店,最富丽堂皇的卓展A座B座购物广场,他还去过大剧院、体育馆。
一个个体现城市文明的场所看下来后,他心里涌起忿忿不平:现在的社会太不平等了,高档的商业、娱乐、服务场所都是为极少数有钱人准备的,没钱人根本进不去。后来,他看到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个小故事,心中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逐渐冰释。
那个小故事是讲老师给学生上第一堂经济学课,老师拿出一堆硬币,抛向空中,让大家去抢,有的学生抢得多,有的抢得少,有的一枚也没抢着,其中一个学生抢得最多,在老师抛起硬币的一瞬间,他横空一躍,整个身体跌下去,在他身体覆盖的地面上有55美元,虽然他跌破了手脚,但他成了资本家。在以后的游戏中,他给没抢到硬币及抢到两三美元硬币的同学放贷,以保证他们有饭吃。这个故事说明资本积累的残酷。没钱的人纷纷内心惶惶地找钱。他看这个故事时笑了,笑过,一脸严肃。他想:是啊!金钱世界就应该是这样残酷,我现在看到别人暴富忿忿不平,是因为中国传统教育中就有杀富济贫,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东西。现在,改革开放了,就应该让那些有知识、有能力、付出多的人先富起来。
谈到将来的打算时,他说:“60岁之前,我在农村生活,农村全体验了,60岁以后,要在城市生活,体验体验城市,让自己重活一次。等我站稳脚跟了,就把老伴接来。”在谈到他是否要做终生陪护时,他说:“不行,做陪护永远挣不了太多钱,除非我办个陪护公司,把农村闲散人组织起来,都来做陪护,我当老板,可那太难了。”
(责编:辛娅)
2013年5月的一天,吉林省九台市九郊乡59岁的农民李凤彩辞别老伴,到长春市打工去了。
长途客车在长春市黄河路客运站停了下来,望着需要仰视的高楼大厦,李凤彩心里有点发慌,他找个地方蹲下来,掏出老伴给他带的4个煮鸡蛋,吃了,又掏出身上仅有的400元钱,看看,谨慎地揣回去。
在到长春市的第4天,经人指点,他来到了长春市某劳务市场,他捡来一块硬纸板,用粉笔在上面写道:应聘,职务上至经理,下至护理,他把牌子举起来,很快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一个中年人走上来,问他:“老先生,你做陪护可能没问题,可是你会些什么,能陪病人聊天吗?我考考你,你说我现在头晕,腿没劲,是什么毛病?”李凤彩粗略知道一些医疗知识,就说:“你应该找医生看看,你可能是颈椎病。”中年男人笑了,说:“看不出,你还真懂点啊!我就是颈椎病。”中年男人停下来,同他海阔天空地聊起来,看他知识面还挺宽,而且谈话语调淡定,就请他做了陪护。
他脑勤、手勤,
把“陪护”做得有声有色
李凤彩护理的第一个病人是名工人,50多岁,因车祸造成小腿骨折。找他来做陪护的那个中年男人是车主,讲好每护理一天给150元钱,这使李凤彩很高兴,他终于可以有吃、有住、有钱挣了。更让李凤彩高兴的是,1989年他家建房,他不幸从梁上掉下来,大腿的转子骨骨折了。他第一个客户是骨折病人,同病相怜,应该很能谈得来。
果然,当李凤彩同那个不太爱吱声的患者说他也曾经骨折时,那人表现出了热情,同他交换了许多有关骨折方面医疗保健的知识和看法。为了不让客户心烦,李凤彩就给客户讲故事,说农村人的笑话。李凤彩讲得绘声绘色,把那客户讲得忘了自己是个病人。
李凤彩陪护那个病人一个多月,嫌了4000多元钱,两个人还建立起了友谊。病人出院时,握住他的手,泪眼婆娑。
李凤彩还陪护过一个患尿毒症并伴发心脏病的47岁的患者,9年前他因尿毒症已换过一只肾了,生命垂危。就连主治医也对病人家属说:“病人已换过一次肾,多活了9年,该知足了。”病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情绪极坏,对生命持一种放弃态度。
在开始的那些日子里,李凤彩日夜守护在病人病床前,给病人轻轻地按摩,病人因排不出尿,浑身浮肿,痛得一声声呻吟,他就配合医院的水疗,给病人做热敷。病人腿疼,医院给开了麻醉药,他不让用,他对病人说:“你腿疼,是病理上的,是自然的,挺一挺就过去了,用了麻醉药,伤了肾就不好了。”病人相信了他的话,没用麻醉药。他还跑到一家磁化水公司,要来该公司给病人试用的“四化水”,给他护理的病人用。他认真地护理着,渐渐赢得了病人的好感,在晴好的日子里,在满室阳光中,病情缓解的病人会对他露出微笑,他就试着同病人聊天,给病人讲农村人的生活和农村人的生老病死。
他还给病人讲《最后一片滕叶》的故事,他说:“你的病是很重了,但什么事都有奇迹,我希望你能创造奇迹。”在他不断的劝说下,病人相信自己了,也开始配合医生治疗了。
为了强化病人的信心,在那些日子里,病人睡着了,他就到楼下报亭翻报纸,见到刊登有医疗突破和战胜病魔的文章的报纸就买回来,给病人读。他给病人读过生命基因图被发现的消息,克隆羊和人体器官移植的消息和无数个某某战胜绝症,起死回生的消息。在他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他护理的病人渐渐好转了,尿量由少变多,最多一天可排2000多克。
他体验着城市,
让自己的生命重新开始
李凤彩虽然是个农民,生活在农村,但他在勤劳、纯朴之外还有乐于学习的习惯。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不忘读书、读报,关心国内外大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参考消息》刚允许个人订阅时,他就订了一份;他每天都要听新闻联播,家里有了电视后,他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虽然在农村生活了60余年,但他向往城市文明的心从未泯灭过。
刚进入城市的他,有点眼花缭乱,他在街头到处走,到处看,听人们议论些什么,感受着都市的气息。他曾在夜里病人睡下时,去过长春市最豪华的香格里拉大饭店,最富丽堂皇的卓展A座B座购物广场,他还去过大剧院、体育馆。
一个个体现城市文明的场所看下来后,他心里涌起忿忿不平:现在的社会太不平等了,高档的商业、娱乐、服务场所都是为极少数有钱人准备的,没钱人根本进不去。后来,他看到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个小故事,心中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逐渐冰释。
那个小故事是讲老师给学生上第一堂经济学课,老师拿出一堆硬币,抛向空中,让大家去抢,有的学生抢得多,有的抢得少,有的一枚也没抢着,其中一个学生抢得最多,在老师抛起硬币的一瞬间,他横空一躍,整个身体跌下去,在他身体覆盖的地面上有55美元,虽然他跌破了手脚,但他成了资本家。在以后的游戏中,他给没抢到硬币及抢到两三美元硬币的同学放贷,以保证他们有饭吃。这个故事说明资本积累的残酷。没钱的人纷纷内心惶惶地找钱。他看这个故事时笑了,笑过,一脸严肃。他想:是啊!金钱世界就应该是这样残酷,我现在看到别人暴富忿忿不平,是因为中国传统教育中就有杀富济贫,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东西。现在,改革开放了,就应该让那些有知识、有能力、付出多的人先富起来。
谈到将来的打算时,他说:“60岁之前,我在农村生活,农村全体验了,60岁以后,要在城市生活,体验体验城市,让自己重活一次。等我站稳脚跟了,就把老伴接来。”在谈到他是否要做终生陪护时,他说:“不行,做陪护永远挣不了太多钱,除非我办个陪护公司,把农村闲散人组织起来,都来做陪护,我当老板,可那太难了。”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