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把这句话说在前面:“狼爸”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和真实的萧百佑不是一个人。萧百佑不是只有“狼爸”的一面,他有幽默感,做一手好菜,而我猜测他在严苛之外亦有温情,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我将讨论的,我不打算讨论萧百佑这个人,我想讨论的是一件事,一个姿态。
我和“狼爸”没有话说,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是在研究家庭教育,但我们的目标却完全相反,就像养马,如果一个人以速度快为好,另一个人以姿态优雅为佳,他们俩怎么切磋技艺呢?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价值观。
我对“北大三兄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不在乎孩子在哪个大学上学,我在乎的是孩子怎样“在”那个大学学习,我甚至不在乎他是不是在大学里。而且三个孩子在一起上学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有点遗憾,世界这么大,为什么要挤在一起呢?“北大”这个标签被不断强调,但是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每个人的强调都代表他的情结,所有的情结,源头不过是内心的匮乏。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匮乏,害怕的人在饥饿中乞讨或者讹骗,相信的人在富足中给予和分享,一切都是自然,这没什么好说的,即便你用炫耀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不评价“狼爸”的孩子,因为我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我也不是方舟子,所以也没有兴趣调查“真相”。但“狼爸”做父亲的方式经由他的真诚和坦率,我有机会看到。我认为那和我的方式正好相反。
“狼爸”以为自己作为父亲,对孩子有无尽的权利。他在采访中理直气壮甚至天经地义地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让我有点小惊讶。
他的观念是,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而我的观念是,我爱你,所以我给你权利。
我爱你,所以我重视你的感受、你的需要,所以我给你优先权,所以我给你我的时间,这是爱的逻辑;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不顾你的感受和需要,而把我以为对的强加给你,你不服从,我就天经地义地惩罚你,让你不敢违抗我,这是什么逻辑呢?
“狼爸”和孩子的关系是“父为子纲”的关系,我和孩子的关系是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的平等的关系;“狼爸”和孩子的关系是义务的关系,我和孩子的关系是爱和愿意的关系。你的东西再好你也不能强迫我要,你再爱我也不能强迫我,除非你本来就没有把我看做一个有意愿、有权利、有尊严、有本性、有思考力的人。
“狼爸”以为孩子在十二岁之前是非观、自制力、自我意识没有形成,而他作为“成年人”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有责任和权利来教导和管理孩子,必要时可以用暴力,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暴力”作为手段也无可厚非,“狼爸”做父亲做得肆无忌惮。
恰恰相反,我尊重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特性,我相信每个生命都与生俱来地携带着独有的宝藏,只要把自己的宝藏发挥出来就是完满,切防去趋同一些社会性的是非优劣标准。
“狼爸”是硬要孩子去符合一些标准、尤其是传统的标准,如果孩子不这样做就被认为是没意义或者不好、不对。在“狼爸”眼里,孩子是产品,有严格的标准;而在我的眼里,孩子是生命,有丰富的可能。
“狼爸”的关键词是“成功”和“打”,孩子符合他的期望才是成功,为了这个成功他靠自己的聪明和思考发展出科学的“打”。如果从“管理”这个角度来讲,他和“虎妈”都是很有一套的,规则细而稳定,很有技术含量,很有效果,这当然比“乱打”、“暴打”因情绪而“突然打”要好得多。但是“管理”不是我的角度,教育“education”的本义是“引出来”,真正的教育是帮孩子发现他自己,而不是要孩子成为父母价值观的体现。“虎妈”、“狼爸”是制造和管理的高手,但里面鲜有教育。
问题在于,为什么符合你的标准才是成功?不符合你的标准就不成功吗?如果非要用“成功”考虑的话,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大多数有成就的人都是很不符合父母期望的,然而在父母期望之外,他们有太多的“更大的成功”。因为父母的期望是局限的,而生命的可能和光辉是无限的。“狼爸”把孩子考上北大视为最大的成功,可是北大后又怎样呢?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安全感,而现实中,考上好大学依然没有安全感,白领之路是代价最高的,而且已经不能生存得很好,还不要说生活。在我看来,惟一的失败是俯仰随人,惟一的成功是活出自己。一个人不需要追求成功,他只要发现并成为自己,成功会向他致敬,金钱会向他致敬。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多元,我们可以有太多的选择活得自由自在,相反,越是追求大众标准,越是传统,路就越挤,内心就越紧张。
“虎妈”、“狼爸”都是不简单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聪明和意志,但他们的方向我不认同。热闹的“虎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汹汹的“狼爸”也不会热闹太久。
我和“狼爸”没有话说,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是在研究家庭教育,但我们的目标却完全相反,就像养马,如果一个人以速度快为好,另一个人以姿态优雅为佳,他们俩怎么切磋技艺呢?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价值观。
我对“北大三兄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不在乎孩子在哪个大学上学,我在乎的是孩子怎样“在”那个大学学习,我甚至不在乎他是不是在大学里。而且三个孩子在一起上学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有点遗憾,世界这么大,为什么要挤在一起呢?“北大”这个标签被不断强调,但是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每个人的强调都代表他的情结,所有的情结,源头不过是内心的匮乏。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匮乏,害怕的人在饥饿中乞讨或者讹骗,相信的人在富足中给予和分享,一切都是自然,这没什么好说的,即便你用炫耀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不评价“狼爸”的孩子,因为我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我也不是方舟子,所以也没有兴趣调查“真相”。但“狼爸”做父亲的方式经由他的真诚和坦率,我有机会看到。我认为那和我的方式正好相反。
“狼爸”以为自己作为父亲,对孩子有无尽的权利。他在采访中理直气壮甚至天经地义地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让我有点小惊讶。
他的观念是,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而我的观念是,我爱你,所以我给你权利。
我爱你,所以我重视你的感受、你的需要,所以我给你优先权,所以我给你我的时间,这是爱的逻辑;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不顾你的感受和需要,而把我以为对的强加给你,你不服从,我就天经地义地惩罚你,让你不敢违抗我,这是什么逻辑呢?
“狼爸”和孩子的关系是“父为子纲”的关系,我和孩子的关系是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的平等的关系;“狼爸”和孩子的关系是义务的关系,我和孩子的关系是爱和愿意的关系。你的东西再好你也不能强迫我要,你再爱我也不能强迫我,除非你本来就没有把我看做一个有意愿、有权利、有尊严、有本性、有思考力的人。
“狼爸”以为孩子在十二岁之前是非观、自制力、自我意识没有形成,而他作为“成年人”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有责任和权利来教导和管理孩子,必要时可以用暴力,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暴力”作为手段也无可厚非,“狼爸”做父亲做得肆无忌惮。
恰恰相反,我尊重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特性,我相信每个生命都与生俱来地携带着独有的宝藏,只要把自己的宝藏发挥出来就是完满,切防去趋同一些社会性的是非优劣标准。
“狼爸”是硬要孩子去符合一些标准、尤其是传统的标准,如果孩子不这样做就被认为是没意义或者不好、不对。在“狼爸”眼里,孩子是产品,有严格的标准;而在我的眼里,孩子是生命,有丰富的可能。
“狼爸”的关键词是“成功”和“打”,孩子符合他的期望才是成功,为了这个成功他靠自己的聪明和思考发展出科学的“打”。如果从“管理”这个角度来讲,他和“虎妈”都是很有一套的,规则细而稳定,很有技术含量,很有效果,这当然比“乱打”、“暴打”因情绪而“突然打”要好得多。但是“管理”不是我的角度,教育“education”的本义是“引出来”,真正的教育是帮孩子发现他自己,而不是要孩子成为父母价值观的体现。“虎妈”、“狼爸”是制造和管理的高手,但里面鲜有教育。
问题在于,为什么符合你的标准才是成功?不符合你的标准就不成功吗?如果非要用“成功”考虑的话,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大多数有成就的人都是很不符合父母期望的,然而在父母期望之外,他们有太多的“更大的成功”。因为父母的期望是局限的,而生命的可能和光辉是无限的。“狼爸”把孩子考上北大视为最大的成功,可是北大后又怎样呢?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安全感,而现实中,考上好大学依然没有安全感,白领之路是代价最高的,而且已经不能生存得很好,还不要说生活。在我看来,惟一的失败是俯仰随人,惟一的成功是活出自己。一个人不需要追求成功,他只要发现并成为自己,成功会向他致敬,金钱会向他致敬。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多元,我们可以有太多的选择活得自由自在,相反,越是追求大众标准,越是传统,路就越挤,内心就越紧张。
“虎妈”、“狼爸”都是不简单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聪明和意志,但他们的方向我不认同。热闹的“虎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汹汹的“狼爸”也不会热闹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