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毕业生在面临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中存在诸多心理上的不适现象,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除了基本的信息、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外,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咨询和调适。而进行心理指导,离不开人文关怀的精神。人文关怀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态度的转变以及职业压力的缓解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探索毕业生职业指导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指导;心理调适;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141-01
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是指对人以及人类本身发展状态的关注,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現等等发展问题的关注使个人与人类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解放。人文关怀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原则,尤其要贯彻到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学生价值、强调学生尊严,深切关注毕业生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探讨在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人文关怀。
1 就业中的心理不适现象分析
刚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类岗位。这些岗位对工作效率质量、个人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使得毕业生们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现象,如果这些心理不适不能得到适当的调节和化解,将会累积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可能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造成社会不和谐因素。
1.1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产生的挫折与沮丧感
高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时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不宽松等,这些可能是他们在校时没有预料到的,而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或倾诉对象,自然会产生焦虑、沮丧、彷徨无助等心理,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应付了事;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沉不下心,整天想着跳槽。
1.2 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的困惑心理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企业,强调绝对服从和团队合作等,此外,企业的人际关系更复杂,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潜规则”。这些价值观与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坚持还是服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如果不理解不关心学生的困惑,不加以引导,学生将无所适从。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在工作中随波逐流,丧失职业道德;要么是对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甚至憎恶厌倦。
1.3 职业环境的紧张带来的倦怠心理
现在的高职毕业生都是90后年轻人,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弱的心理特点。而同时,现代化的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和严谨,员工像高速运转机器上的零件,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种环境极易产生孤独和倦怠。几年,富士康集团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就有力揭示了这种职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宽松热闹的大学校园转入企业时,不适应、失落、压抑、孤独、倦怠等情绪会油然而生。
2 人文关怀在职业指导中的意义
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除了职业知识、职业信息、求职择业技巧的指导外,更要注重对毕业生心理上的疏导和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教育。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文关怀。而当前的职业指导中缺乏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高校职业指导课重视职业技能、技巧的运用,轻视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过分强调就业率,把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当做工作的重点,忽视学生就业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2.1 有助于化解焦虑心理,积极面对职业抉择
对高职毕业生而言,面临职业抉择的时候往往充满困惑,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凭感觉就业、胆怯退缩等现象都存在。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职业指导时,如能把对学生的肯定、认同、鼓励等人文关怀的内容揉进去,将有利于学生尽快从盲目和焦虑状态中摆脱,更好的认识自我,调整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积极的心态规划职业生涯。
2.2 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热情状态
职业倦怠指的是职业者在紧张与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身心紧张或调试不当的负面行为。是职业指导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职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几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刚毕业的高职生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加以调节和克服,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唤醒人的价值追求,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对职业倦怠期的学生开展指导时,贯穿人文关怀,将会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态度,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点燃工作的热情。
2.3 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从容应对工作挑战
就业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职业指导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人格魅力。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3 贯彻人文关怀的对策
人文关怀,不仅仅光有理念,还需要职业指导者们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在毕业生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时期,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机制
个体差异性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之一,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高校进行职业指导的基本要素。在针对全体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简单划一的进行整体性的指导。在职业指导中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现实来看,大学生通常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未来职业也缺乏理性认识,这种现实情况更需要个性化职业指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打造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
3.2 重视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职业指导中就是要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职业指导和人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实施职业指导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始终;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职业发展方案,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提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端正态度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3 真诚关心心理需求
要真正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强化情感互动这个主旋律,建立和谐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是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就是以诚挚、关怀和热爱的感情去感染毕业生,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真心真意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引发他们的信任和感情的共鸣,使双方的沟通更畅通,指导实效更强。
参考文献:
[1] 工东莉,马建青.人文关怀——学校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2] 申利侠.职业指导师(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张炜平.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 黄志兵.就业压力下高校服务型职业指导模式探究[A].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5] 罗丽华,李长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4).
关键词:职业指导;心理调适;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141-01
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是指对人以及人类本身发展状态的关注,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現等等发展问题的关注使个人与人类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解放。人文关怀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原则,尤其要贯彻到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学生价值、强调学生尊严,深切关注毕业生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探讨在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人文关怀。
1 就业中的心理不适现象分析
刚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类岗位。这些岗位对工作效率质量、个人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使得毕业生们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现象,如果这些心理不适不能得到适当的调节和化解,将会累积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可能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造成社会不和谐因素。
1.1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产生的挫折与沮丧感
高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时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不宽松等,这些可能是他们在校时没有预料到的,而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或倾诉对象,自然会产生焦虑、沮丧、彷徨无助等心理,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应付了事;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沉不下心,整天想着跳槽。
1.2 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的困惑心理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企业,强调绝对服从和团队合作等,此外,企业的人际关系更复杂,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潜规则”。这些价值观与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坚持还是服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如果不理解不关心学生的困惑,不加以引导,学生将无所适从。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在工作中随波逐流,丧失职业道德;要么是对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甚至憎恶厌倦。
1.3 职业环境的紧张带来的倦怠心理
现在的高职毕业生都是90后年轻人,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弱的心理特点。而同时,现代化的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和严谨,员工像高速运转机器上的零件,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种环境极易产生孤独和倦怠。几年,富士康集团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就有力揭示了这种职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宽松热闹的大学校园转入企业时,不适应、失落、压抑、孤独、倦怠等情绪会油然而生。
2 人文关怀在职业指导中的意义
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除了职业知识、职业信息、求职择业技巧的指导外,更要注重对毕业生心理上的疏导和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教育。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文关怀。而当前的职业指导中缺乏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高校职业指导课重视职业技能、技巧的运用,轻视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过分强调就业率,把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当做工作的重点,忽视学生就业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2.1 有助于化解焦虑心理,积极面对职业抉择
对高职毕业生而言,面临职业抉择的时候往往充满困惑,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凭感觉就业、胆怯退缩等现象都存在。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职业指导时,如能把对学生的肯定、认同、鼓励等人文关怀的内容揉进去,将有利于学生尽快从盲目和焦虑状态中摆脱,更好的认识自我,调整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积极的心态规划职业生涯。
2.2 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热情状态
职业倦怠指的是职业者在紧张与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身心紧张或调试不当的负面行为。是职业指导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职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几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刚毕业的高职生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加以调节和克服,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唤醒人的价值追求,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对职业倦怠期的学生开展指导时,贯穿人文关怀,将会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态度,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点燃工作的热情。
2.3 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从容应对工作挑战
就业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职业指导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人格魅力。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3 贯彻人文关怀的对策
人文关怀,不仅仅光有理念,还需要职业指导者们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在毕业生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时期,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机制
个体差异性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之一,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高校进行职业指导的基本要素。在针对全体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简单划一的进行整体性的指导。在职业指导中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现实来看,大学生通常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未来职业也缺乏理性认识,这种现实情况更需要个性化职业指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打造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
3.2 重视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职业指导中就是要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职业指导和人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实施职业指导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始终;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职业发展方案,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提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端正态度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3 真诚关心心理需求
要真正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强化情感互动这个主旋律,建立和谐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是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就是以诚挚、关怀和热爱的感情去感染毕业生,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真心真意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引发他们的信任和感情的共鸣,使双方的沟通更畅通,指导实效更强。
参考文献:
[1] 工东莉,马建青.人文关怀——学校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2] 申利侠.职业指导师(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张炜平.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 黄志兵.就业压力下高校服务型职业指导模式探究[A].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5] 罗丽华,李长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