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人力资本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劳动又与这二者息息相关的新概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劳动这两种理论探究其与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客观地评价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西方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早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阐述,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人的才能与其他任何种类的资本同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的观点。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发展了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通过探究马克思的资本和劳动,我们可以找到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与以马克思主义资本、劳动的关系。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劳动的概念解析
1.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概念
马克思对资本的研究整体上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资本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将资本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原料、工具和生活资料,这些物质产品不会自发的成为资本,只有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存在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资本,它們是在特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来的,并再一次用于新的生产,成为资本的物质形态,这些物质形态本质上就是价值,所以表象上资本是价值,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第二,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的作用。资本是通过劳动这种手段来实现价值的增值的,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还产生了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不断积累的主要形式,所以马克思将资本看作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如果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它将无法实现循环积累,也就不会存在持续的生产关系。第三,资本是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无偿的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的生产变成一种资本积累的手段,由此满足资本家对价值增值的需求,但是资本的这种增值并不是自行产生的,需要劳动力出卖劳动,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一部分是工人的工资,但是资本家支配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于工资的部分,资本的这种支付最终形成了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概念
马克思最早对“劳动”做出概念规定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劳动”这个概念分为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来论述,在哲学上他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同时透过资本主义社会看到人的劳动发生异化。“劳动”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探究是马克思研究的重点,经济意义上的劳动被马克思称为“雇佣劳动”,他将劳动力和劳动做了区分,这是十分重要的进步。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人是脑力与体力结合的物质基础,是劳动实施的载体,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且可以进行买卖,而劳动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一种生产过程,它不是商品,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接下来我们再讨论“雇佣劳动”,它成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标志,是资本家取得利润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工人作为劳动力出卖自身的这种能力,资本家获得了对工人的支配权,即获得了劳动力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虽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不能弥补工人劳动所创造的所有价值。
二、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过程及内涵
人力资本理论源于西方,前后大致经过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思想初始阶段发生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先注意到了人的才能、智慧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固定资本,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先前对人力的投资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利润予以回报。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同样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三类:普通的一般工人性质的、专业性技术人员的、企业家具有的创新性的,每一种人力资本因投入不同而回报有差异性。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对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人的能力同机器一样重要,也应该被看作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而人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力度的增强成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有效手段。
西奥多·舒尔茨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他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他发现二战后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表明了物质资本的投入远没有国民收入增长的快,并且日本和德国这样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坏的国家竟然也能快速发展起来,这使他意识到了人力资本的存在。他认为对人力的投资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但是舒尔茨只把人力资本看成一种外生变量,这一点存在着缺陷性。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与舒尔茨不同,采用了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以人力资本为核心,探究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具体的有罗默的模型,他将知识型和专业型的人力资本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卢卡斯模型,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和其投入的产出率成正相关关系,并将人力资本看作是内外部因素结合的结果。从早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到现当代人力资本实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转变;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向起决定作用的转变;由受束缚的劳动力向由自主选择权的转变。
三、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劳动和当代人力资本的比较
1.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劳动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是人类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在资本得到普遍的存在之后,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活动,束缚着人的类本质,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在向资本转化。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与劳动是对立的,他通过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了这一点。劳动力和劳动的概念有明显区别,资本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工资,获得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并随意支配其使用价值,但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价值交换并不是等价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创造了剩余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劳动者除了可以出卖劳动力一无所有,而资本家通过生产资料剥削劳动者,使资本统治了劳动,最终导致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另一方面,劳动在向资本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资本的一部分。劳动向资本的转化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劳动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过程的,它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转移并创造了价值。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他将劳动力看作是可变资本,劳动者在生产出自身价值的同时生产出了资本家追求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在获得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同时获得了之前的预付资本也获得了额外利润,这部分利润成为资本家创造自身价值、再生产劳动力的资本。劳动向资本的转化不只是资本内容的丰富,也是资本家与劳动者关系的再生产。 2.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传统的理论将资本单纯的看作是物质资本,不存在人力资本这个概念,首先系统的对人力资本进行论述的是亚当·斯密,他认识到人的智力、知识、技能和体能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人力资本不可否认的成为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资本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增值性,而人力资本也具备了这些特征。首先,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数据化、信息化的社会生产越来越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良好体能的劳动者,所以无论是劳动者对自身进行投入还是社会、企业的培训都是为了满足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是社会与人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生产。其次,人力资本也具有增值性,勞动者通过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价值,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只不过人力资本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资本的质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人的劳动被看作是一切劳动者与生俱来的同种能力,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为了使用劳动力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他看来人力资本形成是被动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都是劳动者主动选择的,劳动者对自身技能、体能的投资是预期到了未来可以获得更多收入,劳动力的这种行为使得他们的价值多于普通劳动力,伴随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价值的增加。马克思的劳动和人力资本都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在人类自身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有所投入的,但是马克思将劳动者劳动水平的提高当作是自然积累的过程,人力资本理论者却认为这是社会选择、发展的结果。
四、对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对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形式,劳动者知识增加和技能的提高使经济更快速的增长,所以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第一,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首先弥补了之前人力资本理论的缺陷,对经济增长给出了更充分的解释,它将人力资本看作是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通过数学模型找到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并不冲突,而且对利润做了新的解释,马克思将价值看作是劳动的凝结,这里的劳动指的是劳动者普遍具有的一般性劳动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劳动能力,但是这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知识、智力、技能和体能的总和,但是二者并不是相对立的,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人力资本中的劳动成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第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为研究人口问题、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人力资本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能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只有当投入生产中才能看到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这就存在着难以计算的缺陷,虽然一些数学模型也说明了这其中的关系,但是具体的数量还是难以计量。其次,人力资本的主体是人,而人的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是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如果社会没有提供运用人力资本的环境,人力资本的投入就是浪费的,所以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使用需要考虑综合因素。
2.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性作用。第一,我国存在人口众多、基数大的国情,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力发展有重大意义,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此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将重点放在提高人口素质上,将单纯的调节人力资源改为投资人力资本,完善人力投资的相关制度政策。第二,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本投入中所占比例最大,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最深远,教育投资的增加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上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我国应坚持完善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第三,充分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市场对人的优胜劣汰刺激人力资本投资,在广大青年人才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同时,人力资本的发展也要符合实际情况,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人力投资,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作者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西方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早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阐述,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人的才能与其他任何种类的资本同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的观点。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发展了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通过探究马克思的资本和劳动,我们可以找到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与以马克思主义资本、劳动的关系。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劳动的概念解析
1.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概念
马克思对资本的研究整体上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资本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将资本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原料、工具和生活资料,这些物质产品不会自发的成为资本,只有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存在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资本,它們是在特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来的,并再一次用于新的生产,成为资本的物质形态,这些物质形态本质上就是价值,所以表象上资本是价值,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第二,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的作用。资本是通过劳动这种手段来实现价值的增值的,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还产生了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不断积累的主要形式,所以马克思将资本看作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如果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它将无法实现循环积累,也就不会存在持续的生产关系。第三,资本是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无偿的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的生产变成一种资本积累的手段,由此满足资本家对价值增值的需求,但是资本的这种增值并不是自行产生的,需要劳动力出卖劳动,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一部分是工人的工资,但是资本家支配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于工资的部分,资本的这种支付最终形成了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概念
马克思最早对“劳动”做出概念规定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劳动”这个概念分为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来论述,在哲学上他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同时透过资本主义社会看到人的劳动发生异化。“劳动”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探究是马克思研究的重点,经济意义上的劳动被马克思称为“雇佣劳动”,他将劳动力和劳动做了区分,这是十分重要的进步。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人是脑力与体力结合的物质基础,是劳动实施的载体,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且可以进行买卖,而劳动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一种生产过程,它不是商品,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接下来我们再讨论“雇佣劳动”,它成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标志,是资本家取得利润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工人作为劳动力出卖自身的这种能力,资本家获得了对工人的支配权,即获得了劳动力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虽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不能弥补工人劳动所创造的所有价值。
二、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过程及内涵
人力资本理论源于西方,前后大致经过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思想初始阶段发生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先注意到了人的才能、智慧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固定资本,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先前对人力的投资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利润予以回报。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同样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三类:普通的一般工人性质的、专业性技术人员的、企业家具有的创新性的,每一种人力资本因投入不同而回报有差异性。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对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人的能力同机器一样重要,也应该被看作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而人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力度的增强成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有效手段。
西奥多·舒尔茨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他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他发现二战后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表明了物质资本的投入远没有国民收入增长的快,并且日本和德国这样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坏的国家竟然也能快速发展起来,这使他意识到了人力资本的存在。他认为对人力的投资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但是舒尔茨只把人力资本看成一种外生变量,这一点存在着缺陷性。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与舒尔茨不同,采用了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以人力资本为核心,探究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具体的有罗默的模型,他将知识型和专业型的人力资本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卢卡斯模型,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和其投入的产出率成正相关关系,并将人力资本看作是内外部因素结合的结果。从早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到现当代人力资本实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转变;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向起决定作用的转变;由受束缚的劳动力向由自主选择权的转变。
三、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劳动和当代人力资本的比较
1.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劳动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是人类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在资本得到普遍的存在之后,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活动,束缚着人的类本质,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在向资本转化。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与劳动是对立的,他通过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了这一点。劳动力和劳动的概念有明显区别,资本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工资,获得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并随意支配其使用价值,但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价值交换并不是等价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创造了剩余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劳动者除了可以出卖劳动力一无所有,而资本家通过生产资料剥削劳动者,使资本统治了劳动,最终导致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另一方面,劳动在向资本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资本的一部分。劳动向资本的转化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劳动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过程的,它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转移并创造了价值。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他将劳动力看作是可变资本,劳动者在生产出自身价值的同时生产出了资本家追求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在获得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同时获得了之前的预付资本也获得了额外利润,这部分利润成为资本家创造自身价值、再生产劳动力的资本。劳动向资本的转化不只是资本内容的丰富,也是资本家与劳动者关系的再生产。 2.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传统的理论将资本单纯的看作是物质资本,不存在人力资本这个概念,首先系统的对人力资本进行论述的是亚当·斯密,他认识到人的智力、知识、技能和体能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人力资本不可否认的成为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资本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增值性,而人力资本也具备了这些特征。首先,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数据化、信息化的社会生产越来越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良好体能的劳动者,所以无论是劳动者对自身进行投入还是社会、企业的培训都是为了满足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是社会与人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生产。其次,人力资本也具有增值性,勞动者通过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价值,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只不过人力资本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资本的质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人的劳动被看作是一切劳动者与生俱来的同种能力,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为了使用劳动力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他看来人力资本形成是被动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都是劳动者主动选择的,劳动者对自身技能、体能的投资是预期到了未来可以获得更多收入,劳动力的这种行为使得他们的价值多于普通劳动力,伴随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价值的增加。马克思的劳动和人力资本都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在人类自身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有所投入的,但是马克思将劳动者劳动水平的提高当作是自然积累的过程,人力资本理论者却认为这是社会选择、发展的结果。
四、对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对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形式,劳动者知识增加和技能的提高使经济更快速的增长,所以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第一,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首先弥补了之前人力资本理论的缺陷,对经济增长给出了更充分的解释,它将人力资本看作是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通过数学模型找到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并不冲突,而且对利润做了新的解释,马克思将价值看作是劳动的凝结,这里的劳动指的是劳动者普遍具有的一般性劳动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劳动能力,但是这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知识、智力、技能和体能的总和,但是二者并不是相对立的,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人力资本中的劳动成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第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为研究人口问题、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人力资本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能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只有当投入生产中才能看到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这就存在着难以计算的缺陷,虽然一些数学模型也说明了这其中的关系,但是具体的数量还是难以计量。其次,人力资本的主体是人,而人的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是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如果社会没有提供运用人力资本的环境,人力资本的投入就是浪费的,所以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使用需要考虑综合因素。
2.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性作用。第一,我国存在人口众多、基数大的国情,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力发展有重大意义,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此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将重点放在提高人口素质上,将单纯的调节人力资源改为投资人力资本,完善人力投资的相关制度政策。第二,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本投入中所占比例最大,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最深远,教育投资的增加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上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我国应坚持完善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第三,充分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市场对人的优胜劣汰刺激人力资本投资,在广大青年人才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同时,人力资本的发展也要符合实际情况,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人力投资,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作者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