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20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节能效果还是不甚理想,节能建筑市场仍然不是很乐观。本文将通过分析节能建筑的的市场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的节能建筑市场供求状况,研究推动节能建筑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节能建筑 市场供求 节能意识
在完全的市场机制下,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数量的配置由房地产开发商根据经济人收益最大化原则决定,而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不再其决策的收益或成本之内,因此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的市场配置不能达到社会的最优水平。随着我国开展20余年建筑节能工作,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制定、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节能实施效果却不甚理想,整个节能建筑市场缺乏活力。
一、节能建筑的市场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1)建材产业获得空前的发展空间。随着对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材已经很难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目前建筑节能实施主要对建筑外墙、屋顶、门窗保温隔热以及采暖系统等方面进行控制,节能标准提高也迫使建材市场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建筑节能的发展还带动新型建材产业兴起,并使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供热系统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建筑节能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持续发展,也打开了国家引进节能技术的窗口。
(2)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出现。建筑节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建筑技术,这些技术实施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本身能耗,同时也提高了室内居室的舒适性,大大提高了生活品质。目前,节能新技术的出现表现在:室内通风技术与设备,新的机械新风系统、自动控制新风系统、热交换新风系统的出现,提高了居住品质,新型的新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空气流质量自动进行换气,比空调更节能和舒适;高能效比空调、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提高我们建筑的热舒适性。
2.不利因素
(1)消费者建筑节能意识薄弱。业主对节能效益认识不够,不愿花费较高成本购买节能住宅,节能市场上缺乏需求动力,导致开发商做节能成本风险增大,从而形成节能消费市场恶性循环,给建筑节能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同时也要提高大众节能意识,合理引导消费者消费观。
(2)从业人员建筑节能知识不足。我国从事建筑施工人80%以上的人员来自于农民工,节能技术又是一个新型技术工种,建筑节能从业人员对节能技术掌握不够,大多数实施人员没有得到有效培训就上岗就业,对节能施工工艺流程、工序不清,甚至包括技术人员的节能知识也不系统,对建筑节能质量埋下很大隐患。
(3)建筑节能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按照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做法,工程造价增加主要是围护构件保温隔热材料的增加,采取合适的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并不会带来造价过多增加。由于建筑外墙外保温做法直接高了建筑节能住宅开发成本,在消费市场上表现为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造成了节能住宅销售困难,开发商失去了开发节能住宅的动力。
二、节能建筑市场的供求分析
节能建筑需求的价格弹性属于富有弹性的类型,即随着节能建筑价格的提高,其需求会很大程度下降。这是因为从使用功能角度看,非节能建筑对其有较强替代作用。节能建筑采取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其开发成本会有所提高,从而影响了节能建筑需求量。除此之外消费者的节能意识薄弱、缺乏对节能建筑的偏好,我国居民收入比较低,节能建筑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现实情况,也是导致我国目前对节能建筑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节能建筑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开发商的投资决策,开发商对于节能建筑投资缺乏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开发节能建筑需要增加开发成本,增多投资风险;节能技术和产品对于施工质量要求更高,且目前节能产品质量、节能技术和产品对于施工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市场对节能建筑需求不足,与非节能建筑相比,价格高的节能建筑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建筑商品市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情形下,开发商对于建筑商品的品质改善动力不足,追求的是用更少的资金在更短的时间完成资金周转,获取利润。
对于节能建筑来说,一方面缺乏有效需求,另一方面缺乏供给动力,因此导致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缓慢。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促进节能建筑供给和需求的市场机制,因此考虑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予以激励,从而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三、应对措施
建筑节能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实施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我们应该在前期就预防控制可能的因素,引导节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矫正节能建筑的外部性,弥补开发商的效益损失。为保障经济激励政策的可行性,应辅以法规、标准等行政手段,确保开发商开发节能建筑的质量。随着节能建筑数量增加和节能建筑使用者的增多,可以逐步培养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从而促进节能建筑的供给,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建筑节能意识的普及着手,做好节能工作的长期宣传工作,政府和开发商都应该引导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提高节能建筑的消费需求。在节能建筑开发审批以及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力争严格把关,尤其是对建筑材料的检查、节能建筑质量的检查验收,这样才能做到节能建筑名副其实。节能建筑的检查验收都需要一定的标准、规范要求,所以政府要在推动节能建筑发展过程中,与相关科研人员逐步确立更加具体的节能建筑的评估体系,作为政府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注意从业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尹 波 刘应宗: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4):65~68
[2]王洪波 刘长斌等:我国节能建筑市场供求分析及激励政策对象选择[J].建筑经济,2007(12):99~101
[关键词] 节能建筑 市场供求 节能意识
在完全的市场机制下,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数量的配置由房地产开发商根据经济人收益最大化原则决定,而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不再其决策的收益或成本之内,因此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的市场配置不能达到社会的最优水平。随着我国开展20余年建筑节能工作,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制定、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节能实施效果却不甚理想,整个节能建筑市场缺乏活力。
一、节能建筑的市场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1)建材产业获得空前的发展空间。随着对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材已经很难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目前建筑节能实施主要对建筑外墙、屋顶、门窗保温隔热以及采暖系统等方面进行控制,节能标准提高也迫使建材市场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建筑节能的发展还带动新型建材产业兴起,并使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供热系统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建筑节能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持续发展,也打开了国家引进节能技术的窗口。
(2)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出现。建筑节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建筑技术,这些技术实施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本身能耗,同时也提高了室内居室的舒适性,大大提高了生活品质。目前,节能新技术的出现表现在:室内通风技术与设备,新的机械新风系统、自动控制新风系统、热交换新风系统的出现,提高了居住品质,新型的新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空气流质量自动进行换气,比空调更节能和舒适;高能效比空调、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提高我们建筑的热舒适性。
2.不利因素
(1)消费者建筑节能意识薄弱。业主对节能效益认识不够,不愿花费较高成本购买节能住宅,节能市场上缺乏需求动力,导致开发商做节能成本风险增大,从而形成节能消费市场恶性循环,给建筑节能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同时也要提高大众节能意识,合理引导消费者消费观。
(2)从业人员建筑节能知识不足。我国从事建筑施工人80%以上的人员来自于农民工,节能技术又是一个新型技术工种,建筑节能从业人员对节能技术掌握不够,大多数实施人员没有得到有效培训就上岗就业,对节能施工工艺流程、工序不清,甚至包括技术人员的节能知识也不系统,对建筑节能质量埋下很大隐患。
(3)建筑节能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按照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做法,工程造价增加主要是围护构件保温隔热材料的增加,采取合适的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并不会带来造价过多增加。由于建筑外墙外保温做法直接高了建筑节能住宅开发成本,在消费市场上表现为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造成了节能住宅销售困难,开发商失去了开发节能住宅的动力。
二、节能建筑市场的供求分析
节能建筑需求的价格弹性属于富有弹性的类型,即随着节能建筑价格的提高,其需求会很大程度下降。这是因为从使用功能角度看,非节能建筑对其有较强替代作用。节能建筑采取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其开发成本会有所提高,从而影响了节能建筑需求量。除此之外消费者的节能意识薄弱、缺乏对节能建筑的偏好,我国居民收入比较低,节能建筑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现实情况,也是导致我国目前对节能建筑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节能建筑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开发商的投资决策,开发商对于节能建筑投资缺乏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开发节能建筑需要增加开发成本,增多投资风险;节能技术和产品对于施工质量要求更高,且目前节能产品质量、节能技术和产品对于施工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市场对节能建筑需求不足,与非节能建筑相比,价格高的节能建筑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建筑商品市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情形下,开发商对于建筑商品的品质改善动力不足,追求的是用更少的资金在更短的时间完成资金周转,获取利润。
对于节能建筑来说,一方面缺乏有效需求,另一方面缺乏供给动力,因此导致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缓慢。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促进节能建筑供给和需求的市场机制,因此考虑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予以激励,从而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三、应对措施
建筑节能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实施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我们应该在前期就预防控制可能的因素,引导节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矫正节能建筑的外部性,弥补开发商的效益损失。为保障经济激励政策的可行性,应辅以法规、标准等行政手段,确保开发商开发节能建筑的质量。随着节能建筑数量增加和节能建筑使用者的增多,可以逐步培养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从而促进节能建筑的供给,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建筑节能意识的普及着手,做好节能工作的长期宣传工作,政府和开发商都应该引导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提高节能建筑的消费需求。在节能建筑开发审批以及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力争严格把关,尤其是对建筑材料的检查、节能建筑质量的检查验收,这样才能做到节能建筑名副其实。节能建筑的检查验收都需要一定的标准、规范要求,所以政府要在推动节能建筑发展过程中,与相关科研人员逐步确立更加具体的节能建筑的评估体系,作为政府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注意从业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尹 波 刘应宗: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4):65~68
[2]王洪波 刘长斌等:我国节能建筑市场供求分析及激励政策对象选择[J].建筑经济,2007(1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