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里。我们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个新的征程,更是一场新的大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倒逼。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战略规划,我们从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目标。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坚持和发展了这个战略。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 按照这样的蓝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10多年时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只有几十年时间,时间之紧迫可想而知。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时间表。
二是艰巨。仅仅用7年多时间,完成如此庞大的改革任务,其任务之巨、行事之艰是超乎想象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一场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丝毫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单、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看到问题才能头脑清醒,心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踏上攻坚路、步入深水区,前进中面临许多躲不开的困难和风险,面临着许多绕不过的“堡垒”和“关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也是必须去碰的硬茬子,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就拿收入分配与利益格局问题来讲,目前,我国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0多倍,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部分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工资相差悬殊,“天价工资”已司空见惯。此外,“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引起人们的不满。但是,要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藩篱,每一步都会受到阻挠,甚至改革的每一步骤,也都会受到既有利益格局的障碍,“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有专家认为,我们的改革是在与危机赛跑。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那么,希望就会变为失望,失望甚至会变成绝望,那么,整个国家发展可能夭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处于危险境地。所以,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必须一鼓作气把改革推向前进,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三是决心。面对困难怎么办,唯一出路就是靠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及其他场合多次阐述这个问题,宣示了党的改革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他强调,“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含着改革与问题的辩证法,既阐释了改革由何处来,又指明了改革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我们决不能埋起头来当鸵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正如全会指出的,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一是倒逼。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战略规划,我们从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目标。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坚持和发展了这个战略。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 按照这样的蓝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10多年时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只有几十年时间,时间之紧迫可想而知。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时间表。
二是艰巨。仅仅用7年多时间,完成如此庞大的改革任务,其任务之巨、行事之艰是超乎想象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一场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丝毫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单、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看到问题才能头脑清醒,心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踏上攻坚路、步入深水区,前进中面临许多躲不开的困难和风险,面临着许多绕不过的“堡垒”和“关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也是必须去碰的硬茬子,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就拿收入分配与利益格局问题来讲,目前,我国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0多倍,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部分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工资相差悬殊,“天价工资”已司空见惯。此外,“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引起人们的不满。但是,要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藩篱,每一步都会受到阻挠,甚至改革的每一步骤,也都会受到既有利益格局的障碍,“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有专家认为,我们的改革是在与危机赛跑。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那么,希望就会变为失望,失望甚至会变成绝望,那么,整个国家发展可能夭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处于危险境地。所以,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必须一鼓作气把改革推向前进,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三是决心。面对困难怎么办,唯一出路就是靠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及其他场合多次阐述这个问题,宣示了党的改革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他强调,“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含着改革与问题的辩证法,既阐释了改革由何处来,又指明了改革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我们决不能埋起头来当鸵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正如全会指出的,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