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塑人格”课程化开发研究概论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hvhuhuiui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以人(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知识传授伟核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国学经典诵读”在学校教育中兴起,特别是语文教育中获得重视,正是出于这一原因。
  关键词:经典诵读;课程化;研究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国人植根其中的根本,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本与力量源泉。国学经典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中职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让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华文化的精髓深植于中职生的心灵,这是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养成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是指导中职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形成健康的价值觀念的重要航标。
  国学经典并不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国学经典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国学经典指导着学生的认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路标、灯塔,国学经典的诵读并不会带来应试成绩的提高,但是它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识方向的确定,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将帮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盲目走向坚定,国学经典的诵读,将全面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态度,彻底改变并有效塑造学生人格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也不断的改进和改善,然而,社会发展带来的唯物质的人生追求趋势,浮躁的“互联网”文化和“独一代”任性正在疯狂的侵蚀着青年一代的精神发展,大量的青年在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方面出现“脱水”现象,自私、懒惰、物欲、任性,在与人交往和社会活动中凸显出其能力和认识的缺乏,国学经典诵读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养料推到了广大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知道礼义廉耻、懂得温良恭俭让、学会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积极奉献,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从小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深埋在内心生根发芽,把这种文化修养和人格素养转化成他们“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胸襟与能力,从而影响自身修养与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需要的价值取向。
  实施的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1.传承中华美德、引领价值取向。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和价值选择,今天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一脉相承,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所要汲取的精神营养和精神食粮,也是今天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面貌,每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不断地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这些文化精华内化入自己的人格与思想用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在内的精神食量营养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国学经典的朗读,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以最快的、最有效的方式领略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这种鉴赏力便是价值的引领,思想的改进和良好的人格养成。国学经典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机敏的思辨水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美好价值的认同,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精神文化的精髓,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判断和文化选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美”的认识和“美”的价值选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中华文化绵延流长的精神源泉。
  2.塑造学生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国学经典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有效促进思想道德的提升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养成。当学生在诵读古人经典的同时会,会用古人的优秀品质与英雄事迹自省自律,感受优秀古人的精神熏陶,“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广大学生在经典文化知识的陪伴下成长,他们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就能够更加明当下时代需要什么养的人才,明白这个时代的主题,明白当下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明白自己成长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首先要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素质,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坚持爱国思想,要做到心有祖国,心有他人,要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工作和学习中要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与人相处,要有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的为人素质和豁达大度的做人气度,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尊重社会法治,坚持公平正义,平等待人,“以天下为已任”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为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生活和国家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3.养成良好习惯,助力梦想起飞。国学经典有助于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国学经典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能够改变学生浮躁好动的性格,有助于学生“潜下心来学问”国学经典的诵读还需要学生天天坚持,这种天天重复的活动本来就是对学生性格的重要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从古人的故事和思想里也能汲取到他自己成长所必须的精神营养,对于良好的习惯养成和自己正确的成长方向的确定,理想的树立,人格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这一切对于学生成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文化交汇和各种思想活跃的今天,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方向,给我们民族精神营养,可以让我们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保持积极向上的定力,让学生人清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方向,什么是诱惑和陷阱,倡导学习国学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是思想教育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教育策略。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组织活动,我们对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学生人格素养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和我校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效果经过我校参研教师的努力进行了评述和经验推广,在我校教研处的推广和我县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参研教师参与了我县所有学校的经典诵读教学观摩活动,我校还有一部分教师因参与课题研究成为国学专家,被请到我县教育局组织的假期国学经典诵读或者其他国学教育活动中去讲学。
  参考文献
  [1]张文新.经典诵读: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培育的必要途径[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2]周云钊,苗守艳.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3]葛洪波.让学生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J].作文教学研究,2009(04).
  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5年度教育规划课题《“诵经典、塑人格”课程化开发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06)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大学生失眠患者采用归脾丸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择80例大学生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萨空了,蒙古族,中国早期最杰出的报人之一,新中国民族文化的开拓者。1949年后,曾担任新闻署副署长、国家民委副主任等职,本文为其女儿萨沄所写的回忆录,文中所述往事,弥足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算”“用”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在各方面更新创新意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创新思维基本能力的训练,并以激励创新的评价机制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算”“用”结合;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评价机制;培养;能力]  一、更新观念,迎接创新  要
随着现代化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三代及第四代移动通信必将使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便捷、丰富。为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及高速数据业务,无论是第三代还是四代移动
一、引言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炭开采和燃烧工艺的现状和水平,导致矿区环境逐渐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地面塌陷和矸石堆积带来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据统计,全国己有40万公顷塌
我的父亲萨空了(连载之二)文/萨我的三叔本是个小职员。解放初期,自己弄了个小作坊,磨镜头。夫妻两人干,请过一个亲戚帮忙。社会主义改造时,神差鬼使,他没加入合作社,却把作坊和大厂
<正>物理是初二学生面对的一门新的学科,这里面有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常识,也有学生陌生的知识和概念,如何在序言课上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到简明扼要地阐述物理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