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机构不断革新。从现有的机构来看,农村的新型机构有两个特点,一是发展稳定,资金充裕,收益率逐渐提高;二是借贷业务不断革新,客户受众门槛进一步放低,使得农户和微小企业借贷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发展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机构对于贷款客户群体开始产生偏见,更多地偏向微小企业,这使得农户贷款难度升高;其次,机构发展速度慢,结构分配不科学,资金流动缺乏灵活性,收益较低。
从我国国情来看,金融行业的变化迅速且影响极大,这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变革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并且这一变革贯穿机构运营始终。但令人惋惜的是,这种革新效果较差,农村经济矛盾解决率仍然较低,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还不能向城市看齐,在效率和层次方面远远低于城市。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制度因素
从目前的政策法规来看,关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还相对缺失。法律上的缺失引起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监管,滋生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步较晚,机构规模较小,内部部门不完善,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部门,容易产生内部人员专权的现象。除此之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存在各项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借贷人和放贷机构之间无法做到信息透明化,农村信贷风险增加。此外,对借贷人信用的审核缺失也使得借贷机构承受了较大风险压力。
1.2 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
农村金融的主要受众为农民和微小企业,不同的受众群体要求金融产品服务实现多元化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受众群体。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多元化发展方面相对欠缺,举例来说,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方向仍然是传统存款和贷款业务,业务方向的局限性使得这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办理其他业务时需要去省级银行办理。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同农行、邮储、信用社的重合度较高,缺乏自身优势,竞争力较弱。
1.3 农村金融人才
拥有专业水准的人才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基础。但机构中的从业者大多没有经过较高水平的专业培训,甚至很多并没有从事金融行业的背景和经验。从业者的不专业使得机构的服务质量下降,不能满足项客户的需求,最终造成部分客户的流失。除此之外,机构会在当地聘用从业人员,由于这部分人员素质相对不高,教育水平也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机构承受更大的风险压力。
1.4 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方面的政策约束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相关政策规定,融资渠道的不足使得村镇银行无法吸收到更多的资金来维持自身发展,而且普通农户的存款较少,也无法在根本上满足其资金的需求。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步晚,宣传力度低,导致部分受众还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限制了资金来源。
1.5 有关贷款的问题
贷款业务在较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控制贷款风险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机构面向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其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而且信用体系的落后也强化了这一风险,所以建立和健全农村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1.6 抵押担保问题
传统贷款往往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机构客户群体多为农户,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的财产较少,使得农民贷款较为困难,这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正因如此,新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不断革新,结合实际情况,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对于传统贷款方式进行调整。
1.7 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要在财政和货币两种政策上双管齐下,全方位地进行调整控制,从而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结合我国国情,要从两种途径来进行干预。一是提高财政政策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度和广度;二是货币政策要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除此之外,新农村金融机构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毕竟政策调整是极为有限的,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政府的作用。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通过上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
2.1 拓宽渠道,增加来源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大力正面的宣传,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机构,在政策上适当放宽,可以适当增加民间投资者的股权,这样有效地吸纳资金;其次,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形成资金循环,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监督,规避风险
在政策上要做到补全空白,加固短板。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其业务空间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这就要求检查部门更应该谨慎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尤其是信贷方面,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做好信息的透明化和高度共享化。对于信息披露机制更要做到完善,为投资者和客户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在政策方面,应当适当放宽,而不是处处限制,使村镇银行逐渐实现自主经营。
2.3 结合实际,努力创新
增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新农村金融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其他成功案例。在汲取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研制开发新型的、更贴合受众群体的金融产品。这不仅需要机构增强创新能力,也需要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2.4 完善建设,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是规避信贷风险的当务之急。同时,配合监管部门,变革抵押担保制度,实现机构健康发展。
2.5 加强制度优惠
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体来说,首先,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其次,在技术上要大力引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于符合村镇银行贷款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便利。
2.6 健全监管机构,有效控制风险
目前很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为起步晚,发展年限短而导致其内部结构缺失,尤其是监管部门的缺失。这就使得机构不能很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弊端,规避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机构需要大量引进金融类人才,建立健全相关机构,改变内部奖惩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和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多样化,所以在机构的建立方面也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
3 结语
农村金融虽然起步晚,但是其作用不可估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责任。未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不断拓展农村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16-08-20
从我国国情来看,金融行业的变化迅速且影响极大,这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变革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并且这一变革贯穿机构运营始终。但令人惋惜的是,这种革新效果较差,农村经济矛盾解决率仍然较低,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还不能向城市看齐,在效率和层次方面远远低于城市。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制度因素
从目前的政策法规来看,关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还相对缺失。法律上的缺失引起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监管,滋生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步较晚,机构规模较小,内部部门不完善,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部门,容易产生内部人员专权的现象。除此之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存在各项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借贷人和放贷机构之间无法做到信息透明化,农村信贷风险增加。此外,对借贷人信用的审核缺失也使得借贷机构承受了较大风险压力。
1.2 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
农村金融的主要受众为农民和微小企业,不同的受众群体要求金融产品服务实现多元化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受众群体。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多元化发展方面相对欠缺,举例来说,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方向仍然是传统存款和贷款业务,业务方向的局限性使得这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办理其他业务时需要去省级银行办理。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同农行、邮储、信用社的重合度较高,缺乏自身优势,竞争力较弱。
1.3 农村金融人才
拥有专业水准的人才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基础。但机构中的从业者大多没有经过较高水平的专业培训,甚至很多并没有从事金融行业的背景和经验。从业者的不专业使得机构的服务质量下降,不能满足项客户的需求,最终造成部分客户的流失。除此之外,机构会在当地聘用从业人员,由于这部分人员素质相对不高,教育水平也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机构承受更大的风险压力。
1.4 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方面的政策约束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相关政策规定,融资渠道的不足使得村镇银行无法吸收到更多的资金来维持自身发展,而且普通农户的存款较少,也无法在根本上满足其资金的需求。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步晚,宣传力度低,导致部分受众还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限制了资金来源。
1.5 有关贷款的问题
贷款业务在较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控制贷款风险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机构面向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其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而且信用体系的落后也强化了这一风险,所以建立和健全农村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1.6 抵押担保问题
传统贷款往往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机构客户群体多为农户,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的财产较少,使得农民贷款较为困难,这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正因如此,新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不断革新,结合实际情况,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对于传统贷款方式进行调整。
1.7 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要在财政和货币两种政策上双管齐下,全方位地进行调整控制,从而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结合我国国情,要从两种途径来进行干预。一是提高财政政策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度和广度;二是货币政策要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除此之外,新农村金融机构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毕竟政策调整是极为有限的,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政府的作用。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通过上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
2.1 拓宽渠道,增加来源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大力正面的宣传,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机构,在政策上适当放宽,可以适当增加民间投资者的股权,这样有效地吸纳资金;其次,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形成资金循环,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监督,规避风险
在政策上要做到补全空白,加固短板。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其业务空间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这就要求检查部门更应该谨慎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尤其是信贷方面,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做好信息的透明化和高度共享化。对于信息披露机制更要做到完善,为投资者和客户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在政策方面,应当适当放宽,而不是处处限制,使村镇银行逐渐实现自主经营。
2.3 结合实际,努力创新
增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新农村金融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其他成功案例。在汲取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研制开发新型的、更贴合受众群体的金融产品。这不仅需要机构增强创新能力,也需要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2.4 完善建设,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是规避信贷风险的当务之急。同时,配合监管部门,变革抵押担保制度,实现机构健康发展。
2.5 加强制度优惠
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体来说,首先,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其次,在技术上要大力引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于符合村镇银行贷款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便利。
2.6 健全监管机构,有效控制风险
目前很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为起步晚,发展年限短而导致其内部结构缺失,尤其是监管部门的缺失。这就使得机构不能很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弊端,规避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机构需要大量引进金融类人才,建立健全相关机构,改变内部奖惩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和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多样化,所以在机构的建立方面也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
3 结语
农村金融虽然起步晚,但是其作用不可估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责任。未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不断拓展农村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