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在日后的学习中,小学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而言,授课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逻辑能力、合作能力,这也是小学教育改革对数学教育的要求。当前,小学教育在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对于目前教育体系而言,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TP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6-0017-01
一、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创新教育并不能要求小学生有多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从小就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和深厚的创造兴趣。
而教师只有注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更好地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实际的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的创造渴求,让学生坚信“我能行”,引导他们创造性地思考,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教师首先鼓励表扬,然后再分析答案正确与否。
鼓励学生凡事要问一个为什么,可不可从另一角度思考,用另一方法解释,学会将生活现象归结为数学问题,探求出别人没有发现的解答策略等。当学生有创造思维的萌芽时,我总是“小题大做”,加以表扬,鼓励,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创造活动作为人类最特殊的活动,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作用,还需要非智力因素一一动机和个性的推动和协调。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积累和发挥,促进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形成。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以“助手”、“顾问”、“合作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适时地参加与学生的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换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予以特别重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视多向交流,培养创新品质
创造又是一种集体活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后有这样一道求面积的思考题(如图)。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这样一道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把它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长方形来解答。在画辅助线分割求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把上图补成一个长(30+40)米宽50米的大长方形,找出了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长40米、宽(50一20)米的小长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在训练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五、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六、发展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獲得发展。这里首先是分层次教学,即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学习方法要有选择性。其次是因人而教,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要让不同学生、也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第三是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最可宝贵的财富。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层次教学法,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老师授课的重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措施的重要手段,这对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探析[J].现代阅读,2013(03)
[2]吴业宝.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2010(04)
[3]王磊.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论坛.2008(0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TP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6-0017-01
一、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创新教育并不能要求小学生有多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从小就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和深厚的创造兴趣。
而教师只有注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更好地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实际的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的创造渴求,让学生坚信“我能行”,引导他们创造性地思考,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教师首先鼓励表扬,然后再分析答案正确与否。
鼓励学生凡事要问一个为什么,可不可从另一角度思考,用另一方法解释,学会将生活现象归结为数学问题,探求出别人没有发现的解答策略等。当学生有创造思维的萌芽时,我总是“小题大做”,加以表扬,鼓励,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创造活动作为人类最特殊的活动,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作用,还需要非智力因素一一动机和个性的推动和协调。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积累和发挥,促进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形成。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以“助手”、“顾问”、“合作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适时地参加与学生的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换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予以特别重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视多向交流,培养创新品质
创造又是一种集体活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后有这样一道求面积的思考题(如图)。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这样一道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把它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长方形来解答。在画辅助线分割求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把上图补成一个长(30+40)米宽50米的大长方形,找出了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长40米、宽(50一20)米的小长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在训练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五、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六、发展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獲得发展。这里首先是分层次教学,即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学习方法要有选择性。其次是因人而教,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要让不同学生、也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第三是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最可宝贵的财富。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层次教学法,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老师授课的重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措施的重要手段,这对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探析[J].现代阅读,2013(03)
[2]吴业宝.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2010(04)
[3]王磊.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论坛.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