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生理作用剖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往往让同学们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并进一步考查大家理解、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
  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例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如图所示,若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甲 乙]
  A.甲:①促进,②抑制 B.甲:①抑制,②促进
  C.乙:③促进,④抑制 D.乙:③抑制,④促进
  解析 甲图中,若①促进、②抑制,则顺时针转90°来看,不存在最适浓度;若①抑制、②促进,则低浓度抑制生长,而高浓度促进生长,都不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乙图中,若③促进、④抑制,则顺时针转90°来看,不存在最适浓度,也不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若③抑制、④促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超过一定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而浓度太高时,则起抑制作用,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答案 D
  点拨 对于“两重性”的理解,一定要要抓住两个词:低促、高抑。对于下图,从四个方面进行认识:
   [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H(g,h)][B(2m,n)][A(m,n)][O(0,0)][C(i,0)]
  (1)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A和B点、O和C点的浓度对植物的促进作用相同;
  (2)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2m(向光一侧生长慢于背光一侧)。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4)根的向重力性和顶端优势现象也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向光性和茎的背重力性却只能表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功能。
  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差异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例2 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 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根的向地性就是向地侧浓度过高抑制生长,顶端优势是因为侧芽周围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向光性与背地性都是由于促进生长所导致的。
  答案 C
  点拨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也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2)下图曲线A、B、C各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B′、C′点以下的部分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生长素浓度(mol/L)][促进 抑制][A][B][C][0][10-10][10-3][10-6][10-4][10-2] [A′][B′][C′][根][芽][茎]
  例3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生长素浓度][时间][O] [生长素浓度][时间][O] [生长素浓度][时间][O] [生长素浓度][时间][O] [A B C D]
  解析 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故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是逐渐升高的,B选项排除;最终主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主要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所以最终浓度应该高于虚线处浓度,D排除;在发生向地生长之前,生长素的浓度应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所以A对,C错。
  答案 A
  点拔 重力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即C>A, D>B),使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一侧生长慢,背地一侧生长快;茎的向地一侧生长快,背地一侧生长慢,结果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A][C][B][D]
  例4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
   [促进 抑制][生长素类似物浓度][A][B][a][b][c]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解析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所以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可以判断出,图中曲线A为双子叶植物,B为单子叶植物。要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素浓度要选择能抑制双子叶植物和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的浓度,所以最适宜的是c点浓度。
  答案 D
  点拨 (1)两重性的体现: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两重性的含义: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体现需要的浓度的“高”与“低”,是以该器官“最适浓度”为标准的。大于最适浓度即为“高”浓度,起抑制生长的作用,但此时植物不一定被完全抑制生长。
  三、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是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典型实例。
  例5 白杨树的主干上端,①②③④分别为其生长正常的侧芽。自然条件下,四个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和摘去顶芽后最先发育成侧枝的分别是( )
  A.①① B.②① C.③④ D.④①
  解析 由于顶芽制造的生长素不断向下运输,大量聚集在侧芽部位,这样使离顶芽最近的第一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使侧芽不能发育成侧枝。当摘去顶芽后,由于第一侧芽已经没有了顶芽这个生长素的来源,原来聚集的生长素又不断被运往枝条的下端,因而第一侧芽的顶端优势将首先被解除,很快代替了顶芽而发育成侧枝。
  答案 A
  点拨 (1)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2)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摘掉顶芽,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所受到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不久,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
  1.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n,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
  [甲 乙][O][i][n][m][b][a][光][抑制生长][促进生长] [生长素浓度][g]
  A.小于m B.小于n
  C.大于n D.大于i
  2.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可用生长素溶液涂于花的子房上,生长素的作用是( )
  A.促进受精作用 B.促使染色体加倍
  C.促进子房壁发育 D.促进胚珠发育成种子
  3.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素浓度][促进 抑制][O][a b c d e f]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5.春天将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十几天后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现象,请分析回答问题
  (1)造成顶芽向上生长,根向地生长的因素是 ,这种现象属于生物体的哪项基本特征 。
  (2)造成这种生芽和生根现象,与植物体内的 分布有关,这种物质总是从茎的 部位产生,向 运输。
  (3)松柏类植物呈 形,是 现象,说明该物质作用具 性。
  1~4 B
其他文献
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改变药价虚高等状况,推出了基本药物制度,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下简称基药)价格进行控制。  但是近年来,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不少药物,由于价格过低等原因,遭遇药厂停止生产的尴尬,甚至一些基药出现了“中标死”的状况,导致患者不仅无法享受到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福利,反而要花更高价钱去购买类似功效的药品。  一药难求:廉价药被爆炒  他巴唑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治疗甲亢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