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主活动;引导;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72—01
幼儿自主活动中的“自主”意味着幼儿主体对于影响、制约他所存在的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是有独立、自觉、自己支配自己和自己主宰自己的权利和可能。它所接受和依据的是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按照幼儿自由发展和文化价值的生命体验,以及幼稚上性的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自由教育形式。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室内外,它包括那些以实际物体为对象的操作活动、以人为对象的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幼儿的游戏活动等,这其中既有体育的、美术的,又有集体的、小组的和个人的活动。
一、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让幼儿自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主体的自主性。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兴趣,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和知识,而这正是他们德行的基础。所以,幼儿自主活动,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本能(能力)与经验,促进幼儿主客体分离及人格的整合与发展。
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方法
1. 尊重幼儿,启发诱导。正确的引导是一种科学的管理艺术。从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看,幼儿园是对3~6岁的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从总的客观上讲,它具有社会性。但从幼儿园本身内部矛盾的两大方面——教师和幼儿方面讲,幼儿方面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规定着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启蒙性和保育性。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性质规定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活动化教育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在教育内容上要照顾到全面性和启蒙性;在方法上,教师应以启发诱导、游戏、参观浏览、讲故事、说笑话等方法为主,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活动。
2. 根据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看,幼儿期虽然能以符号中介描述外部世界,但仍对感知运动经验有依赖性,大部分是依赖表象的心理活动。幼儿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处于前运演阶段,幼儿的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表象),幼儿的情感易变、外露,自控力差;幼儿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处于客观责任感的水平,学习方式主要是借助活动观察和模仿,其行为反应主要是根据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变化;其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低,易冲动。具体说来:3~4岁,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具有明显的直观行动性和情绪左右的特点;4~5岁,幼儿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爱玩、贪玩,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5~6岁,这一阶段存在很强的求知欲望,好学爱动,已开始能达到抽象的判断和推理,喜欢进行一些智力活动游戏,爱玩结构复杂的游戏,并开始形成初步的修改心理特征。学龄前儿童的这些年龄特征告诉我们:这一阶段儿童的教育形式不等于在正规的文化教育氛围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
3. 进行科学的引导。从幼儿期的发展任务看,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是主客体分离。根据哈维格斯特1953年的《人类发展》的研究,他把幼儿阶段的发展任务具体确定为:“学习走路;学习吃固体食物;学习说话;学习大小便的方法;懂得脾气的好坏,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获得生理上的安定;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与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建立情感;学习区分善恶。”这些早期的儿童教育家们基本上认为,幼儿期(3~6岁)的这一阶段,由于他们自主的主动行为所表现出的这种社会成熟是儿童用社会有效方法发展自主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过程。这种社会能力是儿童的生活与社会环境朴素作用过程中通过获得的信心和技能而得到发展的。因此,在幼儿期的总的教育目标是通过科学引导的发展阶段获得积极的成长,使得自主的行为更加有效。
总之,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学校生活的开始,由于生活的改变,乃至人际关系及自我发展的重新开始,将使幼儿进入生命中的新乐章。这个时期的幼儿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外,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运动和玩耍等挑战来消耗体力,纵然幼儿的自我情绪控制逐渐改善,然而他们在自我意识上仍相当薄弱,容易沮丧或激动。所以,幼儿自主活动需要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72—01
幼儿自主活动中的“自主”意味着幼儿主体对于影响、制约他所存在的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是有独立、自觉、自己支配自己和自己主宰自己的权利和可能。它所接受和依据的是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按照幼儿自由发展和文化价值的生命体验,以及幼稚上性的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自由教育形式。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室内外,它包括那些以实际物体为对象的操作活动、以人为对象的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幼儿的游戏活动等,这其中既有体育的、美术的,又有集体的、小组的和个人的活动。
一、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让幼儿自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主体的自主性。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兴趣,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和知识,而这正是他们德行的基础。所以,幼儿自主活动,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本能(能力)与经验,促进幼儿主客体分离及人格的整合与发展。
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方法
1. 尊重幼儿,启发诱导。正确的引导是一种科学的管理艺术。从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看,幼儿园是对3~6岁的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从总的客观上讲,它具有社会性。但从幼儿园本身内部矛盾的两大方面——教师和幼儿方面讲,幼儿方面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规定着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启蒙性和保育性。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性质规定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活动化教育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在教育内容上要照顾到全面性和启蒙性;在方法上,教师应以启发诱导、游戏、参观浏览、讲故事、说笑话等方法为主,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活动。
2. 根据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看,幼儿期虽然能以符号中介描述外部世界,但仍对感知运动经验有依赖性,大部分是依赖表象的心理活动。幼儿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处于前运演阶段,幼儿的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表象),幼儿的情感易变、外露,自控力差;幼儿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处于客观责任感的水平,学习方式主要是借助活动观察和模仿,其行为反应主要是根据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变化;其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低,易冲动。具体说来:3~4岁,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具有明显的直观行动性和情绪左右的特点;4~5岁,幼儿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爱玩、贪玩,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5~6岁,这一阶段存在很强的求知欲望,好学爱动,已开始能达到抽象的判断和推理,喜欢进行一些智力活动游戏,爱玩结构复杂的游戏,并开始形成初步的修改心理特征。学龄前儿童的这些年龄特征告诉我们:这一阶段儿童的教育形式不等于在正规的文化教育氛围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
3. 进行科学的引导。从幼儿期的发展任务看,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是主客体分离。根据哈维格斯特1953年的《人类发展》的研究,他把幼儿阶段的发展任务具体确定为:“学习走路;学习吃固体食物;学习说话;学习大小便的方法;懂得脾气的好坏,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获得生理上的安定;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与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建立情感;学习区分善恶。”这些早期的儿童教育家们基本上认为,幼儿期(3~6岁)的这一阶段,由于他们自主的主动行为所表现出的这种社会成熟是儿童用社会有效方法发展自主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过程。这种社会能力是儿童的生活与社会环境朴素作用过程中通过获得的信心和技能而得到发展的。因此,在幼儿期的总的教育目标是通过科学引导的发展阶段获得积极的成长,使得自主的行为更加有效。
总之,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学校生活的开始,由于生活的改变,乃至人际关系及自我发展的重新开始,将使幼儿进入生命中的新乐章。这个时期的幼儿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外,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运动和玩耍等挑战来消耗体力,纵然幼儿的自我情绪控制逐渐改善,然而他们在自我意识上仍相当薄弱,容易沮丧或激动。所以,幼儿自主活动需要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