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青年群体类型多样、思想多元、分布广泛,全面推进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提出了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3+1”制度体系,“3”为: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1+100”)、“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8+4”)工作制度、团干部“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工作(“4+1”);“1”为“五级示范抓引领·常态化联系服务青年在基层”行动。四项制度互为补充,为推进共青团直接联系青年提供了机制保障。
抓作风,密切团青关系
建立引领机制,实行常态化联系。团内蒙古区委书记班子作为引领队队长,各引领三个盟市。其他干部为引领组组长引领旗县区,同时每人联系1个街道乡镇苏木、抓1个社区村嘎查或青年爱里示范点。盟市、旗县区、街道乡镇苏木、嘎查村社区团干部以此类推。通过示范引领机制,上级做给下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目前,内蒙古1.18万名专兼职团干部建立了1.18万个示范引领点。
实行分类联系,总结青年行为规律。按照团中央“五有”要求,以“五个一”工作机制为主导,各级专、挂、兼团干部在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经常性联系100名、10名不同领域青年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特点,做到“三必访”“八要清”,进行分类引导联系。在农村牧区,建立“青年爱里+协会+X”“团员中心户+协会”“网上团支部”等新型团建模式,联系苏木乡镇、嘎查村团支部和农村牧区合作组织团组织的青年。在城市街道,以区域化团建为依托,主要联系街道、社区内的团员青年、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社工等群体。在学校,通过直接联系班团支部,与班级同学同吃同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在国有企业,通过服务青年职工情感交流、生活技能提升、文化休闲、安全归属等需求,广泛联系青年。在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团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片区”并联合团支部、派出团工委等模式,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建立督导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出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1+100”)考核办法》,建立月通报、周调度的定期督导制度。建立自治区团委班子成员包片督导重点工作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督查、电话督导抽查等方式确保工作压力到位、落实到位。
抓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键对键”。一是做好团中央“1+100”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全区8000余名专职团干部正在全面开展录入工作。二是利用青年之声与青年在网上互动交流。开展“线上开放日·书记面对面”活动,打破传统的层级化信息传递链条,让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能够直接从广大青年中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切实为青年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设示范引领行动信息平台,设计工作日志、联系青年、工作台帐、柱状图排名、地图热度显示等板块,实现宣传展示、督导督办、通知通报、经验交流、数据发布等功能,层层传导压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制作并传播“团中央‘1+100’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宣传图。通过内蒙古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一位直接联系青年“颜值担当”,展示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扩大工作影响。
线下“面对面”。一是常态化联系引领青年。各级团干部作为引领员每月到引领区域至少2次或3个工作日开展示范引领工作,整理《基层感悟工作日志》《青年行为梳理调研报告》《青年组织活动项目梳理报告》《青年朋友联系台账》等。各级团干部带着感情开展共青团工作,拉近了团青关系,青年感受到了团组织的存在,对团组织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相联、相亲、相融的新型团青关系正在逐步建立。二是以青年爱里为中心,辐射周边青年。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团干部开门“做买卖”,请周边的青年组织来设计活动、开展活动,把青年爱里当成他们的活动之家、团聚之家,一级一级团干部找资源帮助青年组织达成想法,使共青团通过青年爱里成为青年身边的存在。截至目前,已有683家青年爱里落地生根,形成常态化活动项目400多个,很好的发挥着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作用。三是团委机关向青年开放。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团的领导机关和企业、高校团委普遍建立经常性开放制度,广泛开展与团员青年的交流、交心、交友工作,让青年能更加了解共青团、找到共青团,有效缩小了团青之间的距离感。
抓团建,筑牢工作基础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在基层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内蒙古团区委将“3+1”制度体系与推进“北疆基层团组织强基固本”工程相结合,筑牢工作基础。在顶层设计层面,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团代表走访团员青年制度》,搭建基层团员青年与团代表、团组织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建立《团委书记抓团建工作述职制度》,盟市、旗县区、乡镇街道逐级向上级团委述职并由上级团委和普通青年同时进行评议考核,形成“抓书记”和“书记抓”的浓厚氛围;在具体实施层面,全区各级团干部深入引领点,通过“五查五立”,抓基层团组织规范化管理;通过“四讲四明”,不断扩大新兴领域团组织覆盖面,为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障。
抓作风,密切团青关系
建立引领机制,实行常态化联系。团内蒙古区委书记班子作为引领队队长,各引领三个盟市。其他干部为引领组组长引领旗县区,同时每人联系1个街道乡镇苏木、抓1个社区村嘎查或青年爱里示范点。盟市、旗县区、街道乡镇苏木、嘎查村社区团干部以此类推。通过示范引领机制,上级做给下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目前,内蒙古1.18万名专兼职团干部建立了1.18万个示范引领点。
实行分类联系,总结青年行为规律。按照团中央“五有”要求,以“五个一”工作机制为主导,各级专、挂、兼团干部在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经常性联系100名、10名不同领域青年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特点,做到“三必访”“八要清”,进行分类引导联系。在农村牧区,建立“青年爱里+协会+X”“团员中心户+协会”“网上团支部”等新型团建模式,联系苏木乡镇、嘎查村团支部和农村牧区合作组织团组织的青年。在城市街道,以区域化团建为依托,主要联系街道、社区内的团员青年、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社工等群体。在学校,通过直接联系班团支部,与班级同学同吃同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在国有企业,通过服务青年职工情感交流、生活技能提升、文化休闲、安全归属等需求,广泛联系青年。在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团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片区”并联合团支部、派出团工委等模式,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建立督导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出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1+100”)考核办法》,建立月通报、周调度的定期督导制度。建立自治区团委班子成员包片督导重点工作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督查、电话督导抽查等方式确保工作压力到位、落实到位。
抓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键对键”。一是做好团中央“1+100”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全区8000余名专职团干部正在全面开展录入工作。二是利用青年之声与青年在网上互动交流。开展“线上开放日·书记面对面”活动,打破传统的层级化信息传递链条,让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能够直接从广大青年中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切实为青年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设示范引领行动信息平台,设计工作日志、联系青年、工作台帐、柱状图排名、地图热度显示等板块,实现宣传展示、督导督办、通知通报、经验交流、数据发布等功能,层层传导压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制作并传播“团中央‘1+100’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宣传图。通过内蒙古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一位直接联系青年“颜值担当”,展示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扩大工作影响。
线下“面对面”。一是常态化联系引领青年。各级团干部作为引领员每月到引领区域至少2次或3个工作日开展示范引领工作,整理《基层感悟工作日志》《青年行为梳理调研报告》《青年组织活动项目梳理报告》《青年朋友联系台账》等。各级团干部带着感情开展共青团工作,拉近了团青关系,青年感受到了团组织的存在,对团组织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相联、相亲、相融的新型团青关系正在逐步建立。二是以青年爱里为中心,辐射周边青年。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团干部开门“做买卖”,请周边的青年组织来设计活动、开展活动,把青年爱里当成他们的活动之家、团聚之家,一级一级团干部找资源帮助青年组织达成想法,使共青团通过青年爱里成为青年身边的存在。截至目前,已有683家青年爱里落地生根,形成常态化活动项目400多个,很好的发挥着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作用。三是团委机关向青年开放。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团的领导机关和企业、高校团委普遍建立经常性开放制度,广泛开展与团员青年的交流、交心、交友工作,让青年能更加了解共青团、找到共青团,有效缩小了团青之间的距离感。
抓团建,筑牢工作基础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在基层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内蒙古团区委将“3+1”制度体系与推进“北疆基层团组织强基固本”工程相结合,筑牢工作基础。在顶层设计层面,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团代表走访团员青年制度》,搭建基层团员青年与团代表、团组织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建立《团委书记抓团建工作述职制度》,盟市、旗县区、乡镇街道逐级向上级团委述职并由上级团委和普通青年同时进行评议考核,形成“抓书记”和“书记抓”的浓厚氛围;在具体实施层面,全区各级团干部深入引领点,通过“五查五立”,抓基层团组织规范化管理;通过“四讲四明”,不断扩大新兴领域团组织覆盖面,为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