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区域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m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区域材料是课堂上的延伸,是幼儿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在游戏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互动,让幼儿自由、自主探索与学习,使幼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本文针对小班科学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提出了相应的要点。在科学区域及其他区域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才能为幼儿提供可发展的材料。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我们会鼓励、支持幼儿一起参与,这样才能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幼儿的需求和科学领域的目标,在理解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制作与目标相符的操作材料。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效地运用到班级与小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选择、互相合作、探索与发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科学活动的经验,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让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一定兴趣,教师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投放。那么我们如何选择不同种类的材料呢?投放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候投放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方面。
  一、幼儿园小班科学区域材料的选择
  (一)小班科学区域材料选择的安全性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重中之重,是我们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在材料的设计与制作中所关注的重要因素。在科学区提供的材料中不可能和科学家的实验材料相比,但是有些材料如果不注意的话,也会对幼儿造成影响。
  例如:小班科学活动中的“吹泡泡”小朋友都是很喜欢的,通过使用吸管粘取泡泡水来吹。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小朋友刚开始不是吹泡泡而是吸泡泡,有时泡泡水进入嘴巴里,这些都对小朋友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针对科学材料的特殊性,我们要全面、细致地选择制作材料,如发现有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修正,在每次的操作中都能保证“万无一失”。
  (二)小班科学区域材料选择的丰富性
  讲到科学区材料,大家脑中就会想起很多的实验性和操作性的材料。幼儿园中的科学材料往往都是选自幼儿生活中可以感知、触摸、探索的,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从中积累大量的经验。
  (三)小班科学区域材料选择的操作性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在提供材料时要符合幼儿的需要以及可操作的特点。可操作性不仅是指材料给幼儿摆弄,而是指让材料通过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最后成为成品,这样材料才是可操作性的。
  如在科学区域中“小动物的尾巴”中,教师提供不完整小动物和尾巴给幼儿操作,让幼儿找到相对应的尾巴。在生活中小朋友对小动物并不是很陌生,小朋友对小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我们也可以在找好尾巴后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按照食草类和食肉类进行分类。
  二、幼儿园小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
  (一)教师了解小班幼儿的需要进行投放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以往的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小班幼儿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有:动物与植物、气候与季节、石沙土、水、自然、人体等。我们在投放时还需注意摆放的位置,因为小班幼儿能力的限制,所以操作的材料一般我们都会放在柜子的下层,在柜子最上一层我们可以摆放一些观察类的物品。
  如:发芽的植物、饲养的小动物等,这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会更感兴趣。在柜子中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现成的材料,如:镜子、望远镜、万花筒等方便操作的材料。最后一层我们会提供辅助类的材料。教师提供材料时要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摆放,最后再放其他方面的材料。
  (二)教师有目的地制定科学区域活动目标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在投放适合小班幼儿材料的同时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能力与发展制定出满足班级幼儿的科学教育目标,根据目标整理出清晰的材料投放目标。为了让幼儿更好发展,教师也需要做好一定的前期准备,如:教育中的观察能力、活动结束后的评价能力及活动后的反思,这些都是为活动后续的发展定好方向才能更好地进行开展与指导。所以在科学区域中教师要能联系区域中的材料进行有目的地开展,幼儿才能在活动中与材料互动,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在科学区域中如何呈现幼儿操作
  一是展示法。教师将平时幼儿在科学区材料完成后可以拍成照片,然后将照片布置到科学区域的墙面上,将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照片相联系。最后,方便下次活动幼儿看到操作的成果出现,就知道有新材料投放到科学区柜子里了,就会有主动去寻找材料并挑选材料。
  二是推荐法。这种方法就是每次在区域活动前的谈话时间教师利用集体活动直接将新科学区材料呈现在幼儿面前,并告知幼儿材料名称,然后将材料放入科学区活动柜,让幼儿看到新材料的位置,并激励幼儿去挑战新材料,或提示某些有此需要的幼儿率先挑战新材料。
  三是示范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将材料直接投放到科学活动柜中,当没有幼儿发现新材料时,教师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在科学区动选择新材料,并按材料操作方法进行探索。教师的行为一定会引起幼儿好奇心,当有幼儿来观看或询问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操作完成后再進行材料探索,教师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发幼儿发现材料、探究材料。
  三、结语
  科学区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些取决于教师对材料的选择,尤其是材料的投放。为了使材料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在班级中可先制定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目标,其次才是在目标下进行材料的选择,最后根据班中幼儿的发展水平来投放。本文总结了实践中摸索出的做法,针对选择与投放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幼儿、教师和环境”已经构成了现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让孩子们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有效发展,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一直关注与思考的方面。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通过材料,在让幼儿和材料相融合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探索,从中发现问题并得到一定的科学经验,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形成终身受益的态度和能力。
  (责编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对小学生从小培养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所谓探究式教学,即学生在学习某些
期刊
伴随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开始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中,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我从自身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细化课前准备、开展合作活动,以及应用问题引导等策略,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一、细化课前准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进行细致安
期刊
体育是中职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中职体育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将体育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比较低。基于此,本文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弱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弱化的原因
期刊
理答教育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而做出的反应与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课堂氛围的生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价值。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教学问题依然存在问题,教师应当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提高课堂理答教育的策略,从教师、学生、班级等多角度出发,增强自身理答意识,关注学生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理答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增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中职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应用基础,探究和倡导中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中职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概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对学生因材施教。而中职学生因为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并由此影响到
期刊
小学是每个学生的起点,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它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乏创新等,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不是很高,由此可见,小学教师的任务是比较重的。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到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教师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