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进一步推进,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地进入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已充分地展示出它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尤其是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运用中,它一改传统单调、呆板的旧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尤为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激发性,使学生为之耳目一新,学习兴趣大增,求知欲望增强。这无疑给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新课改下的语文创新教学。但从教学具体操作来看,部分教师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教学误区。以下就我个人听评课后的认识和体会略谈几点看法:
  一、误区所在
  1.运用多媒体创新的观念有误。
  部分教者认为,要改变传统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践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对教学过程的创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创新的唯一标志。其实不然,多媒体教学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是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关不是唯一的。
  2.设计、运用媒体的教学过程有误。
  由于观念有误,自然导致媒体设计、教学运用过程的有误。诸如在教学设计上,不论文体、内容,不论是否必要、恰当,一味追求媒体内容的丰富、出奇出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以媒体为主体,以媒体为主导,教师仅成为媒体课件操作工,学生似乎成了媒体的视听观众。例如在笔者听评的几十节青年教师的多媒体语文大赛课中,绝大多数参赛教师讲的内容都是诗歌或散文,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奇地雷同,从课文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注音、解词、内容结构的分析、重点词句的探究、知识的拓展、价值观培养、随堂考查等,均以媒体课件方式为主体一贯到底而完成。教师自始至终对所授课文未做示范性朗读,也未引导、组织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整节课因缺少了语文教学所必要的朗读,学生失去了自我感悟课文诸多内容的机会。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板书很少,甚至不写板书。由此可见,整个教学过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多媒体创新教学,而忽视了传统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其它方法,其方法呆板单一,语文教学又似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媒体式电影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有误。
  因媒体主宰着课堂,媒体的主导作用导致师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真正的疑问无法提出、无法探讨,师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均无法体现。加之教师少写或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这无疑导致了学生的懒惰行为和不良习惯的滋生,也无疑影响了语文教学总体的质量。
  4.滥用媒体,教学效果欠佳。
  整节课看似运用媒体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展示课文情节,其间师生依据媒体设问评评议议、热热闹闹,看似眼花缭乱,其结果是字、词未完全掌握,内容情感无从感悟,布局谋篇、结构辞格不甚明确,重、难点掌握不够,整个知识掌握未达目的。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三维”的教学目标。主要原因是教者过分依赖媒体展示,滥用媒体,从而束缚了师生共同参与阅读、理解、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似乎处于另一种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教学效果欠佳。
  二、怎样解决失误
  1.轉变创新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工具性、辅助性。
  创新是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凡有利于这几方面的方法和措施都是创新。创新不是否定过去,也不是只肯定一种方式或一种模式,多媒体教学是诸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是新课改下语文创新教育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创新教学的全部。古人云:“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者要科学地综合运用诸多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转变创新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创新教学中的特点、功能。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丰富鲜活、具体直观的特点,可创设意境,优化教学环境,具有大容量、跨时空、快节奏、高效益、全方位、多角度之特点,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不能滥用多媒体,在媒体设计上务必力求突出知识性、创新性、科学性、欣赏性之功能,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转变创新观念,科学认识与处理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创新是革新,体现的是一种活力,但创新绝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传统中一些行之有效、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仍需借鉴。应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语文传统教学中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重难点的讲解、布局谋篇、结构的分析、归纳板书等仍是鲜活的,应视课文体裁、内容的不同而综合科学地运用,应将创新、借鉴、继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新的基础上借鉴、继承,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创造性地借鉴、继承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帮助教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得到体现,使新课改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的初中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写作水平较低,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存在着“学生说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头痛”的现象。因此,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 初中学生 英语写作能力 培养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无话可写、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语法错误百出等等问题。因此教师必
期刊
【摘 要】 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应“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搜集和整理史料,提取信息,用以思考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提问这种教学手段如何能促成此目标的实现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二,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置疑设问,必将大大
期刊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教学观、新人才观、新质量观的影响下,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潮流。近几年,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教法的创新,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情感目标,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下面我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 
期刊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基础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关键词:歷史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
期刊
一、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的现状  生活充满创新,创新充实生活,没有创新的年代是窒息的年代,没有创新的生活是枯燥的生活,没有创新的企业是夕阳企业,没有创新的人是呆板的人,没有创新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我们有无数的理由说明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对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科技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是清楚的,说明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对科学创新的重
期刊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
期刊
多媒体(Multimedia)的含义是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组合,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主要表现在交互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及集成性。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就具有交互性,它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块,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和发掘想看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按不同方式与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沟通,提供反馈。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应用原则
期刊
大学生的学业水平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不断扩大的学生数量以及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迫切需要高校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学业指导体系。作为中国高校领头羊的“双一流”大学,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更应发挥引领作用、标杆作用。
  本研究以中国“双一流”大学的学业指导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与系统论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