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中长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济南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只眼,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2、3年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轴、眼压、房角、前房深度(ACD)、500um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屈光晶状体拱高(ICL-vaul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屈光状态趋于稳定,球镜度在预期(0±1)D范围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眼压均正常。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773.73±271.27)个/mm2,术后3年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613.90±221.23)个/mm2,较术前减少,但均保有正常生理功能。术后随访3年期间房角、ACD、AOD500稳定,各自与术前比较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术后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虽然变小,但仍处于宽角状态。术后拱高稳定,其大小与术前ACD及角膜白到白距离呈正相关(r=0.37,r=0.38,P<0.05),随访3年拱高有减小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慧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未发现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
结论随访3年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术后视觉质量佳;ICL植入术后前房结构稳定,其更长期的疗效需要继续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