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运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1例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介入治疗前3个月单独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后配合药物治疗,均应用抗心绞痛及解除冠脉痉挛的药物,于介入治疗后1、3、6个月随诊评价疗效。结果 PCI前与PCI后6个月内有显著改善。结论 PCI对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脉动脉狭窄; 冠脉痉挛
[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33-01
尽管冠脉痉挛患者目前临床均常规应用药物治疗,但对于中重度冠脉狭窄同时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尤其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选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1]。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冠脉病变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的PCI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入选病例为2003年12月~2008年6月益阳市中心医院行PCI的住院病例,选取病例符合下列条件[1]:冠脉造影见冠脉狭窄60%~95%,其中10例60%~75%的患者首先未考虑行PCI,21例狭窄75%~95%的患者造影后暂不同意行PCI[2];有与心绞痛有关的ST段一过性抬高或造影有冠脉痉挛[3];术前3个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 欣康 合贝爽 阿乐)效果不理想,仍有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其中男性2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5±10)岁,心功能Ⅰ~Ⅲ级。将31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就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ST抬高、冠脉造影痉挛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1.2 支架置入与方法
常规穿刺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入动脉鞘,根据造影的病变特点,选取Juking或xB系列指引导管到达左或右冠脉开口,以0.014″直径的PT或BMW导管通过病变部位到达靶血管远端,以如下方法置入支架,先采用Maverick的球囊予以扩张病变后,冠脉内给予200μg硝酸甘油,然后置入合适支架。31例患者,病变48处,处理40处,其中前降支12处(30%),回旋支5处(12.5%),右冠23处(57.5%),置入支架类型为爱克塞尔药物支架与cyper支架,共47枚,术后予以置入支架术后标准治疗方案(术前用药物 泰嘉)。
2 结果
31例病例随访6 个月,以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及查冠脉造影有无冠脉痉挛作术前、术后对比。其中术后无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在第1个月、第3个月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个月时有13例患者复查了冠脉造影,显示结果如表1。
经表1可明确显示术前术后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58, P<0.05),进一步显示PCI治疗对冠脉狭窄并冠脉痉挛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3 讨论
对于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少见,对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过去常规药物治疗,随着冠脉造影的普及,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造影证实大多数病人同时合并冠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或狭窄,且多数为不稳定型斑块,尤其是半月型或偏心性病变易诱发冠脉痉挛[2]。研究表明[3],内皮功能完整的冠脉中,内皮释放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DRFs)而调整冠脉张力,血小板激活后释放产物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素A2(TXA2)、5-羟色胺(5-HT)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等以及乙酰胆碱(Ach)刺激血管产生内皮依赖性扩张、当冠脉发生病变时,内皮功能低下,上述内皮依赖性扩张减弱,甚至可能转变为血管收缩效应。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手段[4],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对于冠脉中重度狭窄同时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予以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差时,予以PCI配合药物临床疗效明显,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曹胜. 心脏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3-1074.
[2] 李敏,杨志明. 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鉴别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学进展,2005,26(6):581-585.
[3] 刘朝中,江一青,王文清. 冠脉痉挛与急性冠脉造影[J]. 中国急救医学,1996,26(6):10-12.
[4]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 现代冠心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
(收稿日期:2009-08-03)
[关键词] 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脉动脉狭窄; 冠脉痉挛
[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33-01
尽管冠脉痉挛患者目前临床均常规应用药物治疗,但对于中重度冠脉狭窄同时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尤其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选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1]。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冠脉病变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的PCI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入选病例为2003年12月~2008年6月益阳市中心医院行PCI的住院病例,选取病例符合下列条件[1]:冠脉造影见冠脉狭窄60%~95%,其中10例60%~75%的患者首先未考虑行PCI,21例狭窄75%~95%的患者造影后暂不同意行PCI[2];有与心绞痛有关的ST段一过性抬高或造影有冠脉痉挛[3];术前3个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 欣康 合贝爽 阿乐)效果不理想,仍有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其中男性2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5±10)岁,心功能Ⅰ~Ⅲ级。将31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就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ST抬高、冠脉造影痉挛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1.2 支架置入与方法
常规穿刺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入动脉鞘,根据造影的病变特点,选取Juking或xB系列指引导管到达左或右冠脉开口,以0.014″直径的PT或BMW导管通过病变部位到达靶血管远端,以如下方法置入支架,先采用Maverick的球囊予以扩张病变后,冠脉内给予200μg硝酸甘油,然后置入合适支架。31例患者,病变48处,处理40处,其中前降支12处(30%),回旋支5处(12.5%),右冠23处(57.5%),置入支架类型为爱克塞尔药物支架与cyper支架,共47枚,术后予以置入支架术后标准治疗方案(术前用药物 泰嘉)。
2 结果
31例病例随访6 个月,以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及查冠脉造影有无冠脉痉挛作术前、术后对比。其中术后无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在第1个月、第3个月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个月时有13例患者复查了冠脉造影,显示结果如表1。
经表1可明确显示术前术后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58, P<0.05),进一步显示PCI治疗对冠脉狭窄并冠脉痉挛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3 讨论
对于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少见,对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过去常规药物治疗,随着冠脉造影的普及,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造影证实大多数病人同时合并冠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或狭窄,且多数为不稳定型斑块,尤其是半月型或偏心性病变易诱发冠脉痉挛[2]。研究表明[3],内皮功能完整的冠脉中,内皮释放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DRFs)而调整冠脉张力,血小板激活后释放产物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素A2(TXA2)、5-羟色胺(5-HT)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等以及乙酰胆碱(Ach)刺激血管产生内皮依赖性扩张、当冠脉发生病变时,内皮功能低下,上述内皮依赖性扩张减弱,甚至可能转变为血管收缩效应。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手段[4],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对于冠脉中重度狭窄同时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予以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差时,予以PCI配合药物临床疗效明显,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曹胜. 心脏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3-1074.
[2] 李敏,杨志明. 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鉴别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学进展,2005,26(6):581-585.
[3] 刘朝中,江一青,王文清. 冠脉痉挛与急性冠脉造影[J]. 中国急救医学,1996,26(6):10-12.
[4]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 现代冠心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
(收稿日期: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