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鲁迅的戏剧观之比较

来源 :华中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与鲁迅在戏剧上均有着独自的创见.他们的戏剧观均立足于现实人生的基础之上,有契合也有迥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戏剧功能观、戏剧体裁的价值观、戏剧传播与接受观.郭沫若与鲁迅都重视戏剧的启蒙功能,但在其实现的途径上采取的方法不同.两者都推崇悲剧,然而相比较而言,郭沫若更注重戏剧的抒情价值.两者都认同戏剧舞台演出“场”的巨大效应,但是对于演出的价值和舞台的设置有着不同的看法.郭沫若与鲁迅的戏剧观深刻地体现了这两位文学巨匠的思想特质、文艺观及其文艺实践特色.
其他文献
近四十年是新出土简帛文献带动学术研究新生长点频出的四十年,而道家简帛文献出土及其研究是其中最为耀眼的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对马王堆帛书中的《老子》甲、乙本及《黄帝四
期刊
龚自珍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文化人物,对他的相关研究一直争议不断,文论方面亦是如此.从文化关联的层面加以辨析则可以发现:龚自珍“口绝论文”的态度与当时的朴学家们基本一致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署名的批评论文,曹丕的《典论·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即作家论和批评论、文体论、文气说和文学价值观。若就文
南宋都市世纪末情绪在时间和空间以及文化概念上,都从不同方面印证着南宋都市的城市心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中西世纪末文学的一些情感特征。本文拟从表现和成因两方面探
2004年以来,中国开始在粮食生产领域尝试大规模施行直接补贴的政策,该政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该政策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一贯政策导向
学位
  《陶庵梦忆》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的一部笔记小品,凡八卷,收文一百二十三篇,另有补遗四篇。该书成于明亡之后。书中内容皆为作者年轻时繁华生活的追忆,涉及山川风物、园林胜景、
歌舞百戏是两汉表演艺术的主体,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流行娱乐方式,其表演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有着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它是随着汉代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文化的发达而兴盛
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中,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无疑是成绩最为显然的领域,而在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中,鲁迅小说的研究又无疑是成绩最为突出的领域。因此,要在这样一个成果丰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踏入一个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因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