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正我一直在思考,沃尔玛就是开店卖东西,戴尔就是卖组装电脑,麦当劳就是卖新鲜的薯条和面包,都不是向太空发射火箭,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那么大?
──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
2004年11月18日,北京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2005年黄金时段招标A特段第一单元开拍后,未出两个回合,060号与111号很快便成了擂台上仅剩的一较高下的对手。每当镜头对准坐在前排的060号时,只见060与两边的“参谋”交头接耳。而坐在最后一排的111号则完全被人把脸给遮挡住了,但每次举牌时,111号都不假思索。只是在060号报出3550万元这一超出2004年最高价位近700万元的价码时,111号才稍作停顿,一直等到拍卖师喊出“3550万,最后一次”后才举牌:3600万元。镜头立即追踪到060号,但很显然,060放弃了再次举牌的打算。
060号为内蒙古蒙牛集团副总裁孙先红,111号为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
由于是第一个“状元”揭榜,央视把雅典奥运会的两位冠军罗雪娟和田亮请来为李嘉颁奖。当被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现场紧逼,问及获奖后的感想时,李嘉提高嗓门说:“请全国人民放心使用国产润滑油,我们一点也不比国外产品差!”
一时间,李嘉成了媒体的焦点。
11月19日上午,此前一天共投入1.3亿元“抢购”央视广告资源的李嘉,如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有备而来,志在必得
《新营销》:昨天的第一标,你一直在与蒙牛叫劲。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举了六七次牌后,如果孙先红再举一次牌,你会继续跟进,还是放弃?
李嘉:不会跟进了,因为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新营销》:但是这确实是块黄金时段。而且广告效应向来只认第一,不认第二。
李嘉:对,所以我们报了3600万元后,估计蒙牛不会再跟进了,毕竟已经超过2004年最终报价的20%了。事实上,一月份加二月份,60天不到,相当于每天得花60万元,这也不是小数目。
《新营销》:也就是说,对于第一选择权,你们志在必得?
李嘉:这是肯定的。事先我们了解到昆仑润滑油这一次的投入会非常大,会超过2亿元,那么,如果我们还不弄点差异化的东西,以我们1.3亿元的预算,只会被昆仑的声音淹没掉,所以我们定下目标,力争拿下第一选择权。在这一时段,有元旦,又有春节,天气预报后第一个出现我们的广告,这是划算的。更何况,当我们拿下“第一”后,看看昨晚和今天有那么多的电视和报纸新闻都会率先报道我们,这怎么也得值个好几百万元吧?
《新营销》:你们的员工反应如何?
李嘉:我还没来得及与他们交流,相信他们会开心。
把2005年元旦提前到2004年11月8日
《新营销》:你们的投入比2004年增加了3000万元,这意味着你们2005年至少得多付出20%的努力,才能把增加部分给赚回来。
李嘉:其实还好,表面上看广告成本增了3000万元,但是广告投入在我们的营业额里所占比例却减少了。2004年我们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广告花了1亿元,占5%。2005年我们的营业收入目标是32亿元,但广告预算不过1.3亿元,实际上有所减少。
《新营销》:你当时手中所举的“111”有什么特别寓意吗?
李嘉:是这样的,2004年我们全年的任务在11月中旬就完成了,这与往年不同,往年得到年底。所以,我们有必要调整策略,怎么样也不能让11月10日之后的日子闲着呀,于是决定把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前移,因为我们计划在11月18日央视招标中实现目标,所以,就把11月18日当作我们统一润滑油的新年了。
我想我们的考虑是周到的。每到这个节骨眼上,外资企业忙于过圣诞,不太会搞市场上的动作了;国产企业的预算基本花完,正在忙年终总结、下一个年度预算等碎活,而我们则会调动我们所有的经销商、员工,在“敌人”懈怠的时候出击,肯定会有好的收获。
《新营销》:但是你的广告资源能跟上吗?
李嘉:你可以看到,我们12月份的广告会非常强势、精彩。这个时候的广告时间不太有人买,我们买,而且一下子买很多。这正好可以配合我们财年提前的计划,实现空中广告与地面渠道、人员的资源大整合。
《新营销》:看得出,你特喜欢求异思维。
李嘉:这是被逼的。你弱小啊,比别人起来晚啊。所以,必须跟别人有区别,通俗地说,就要做到“文官面前武功盖世,武官面前文采飞扬”。
技术可以随时下载,营销才是关键
《新营销》:就在这次央视招标的宣传资料里,某国产品牌说我们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不仅是品牌上的,还有技术上的,尤其是高端产品的技术,这与你的口径似乎不一致,为什么?
李嘉: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说的,但我坚持认为,润滑油的生产技术至少不像外资品牌宣传得那么神秘。几乎所有的润滑油技术资料,你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到,无非是一个配合、搅拌的过程。(指着记者)你有机会到我们工厂去,亲自动手做一罐润滑油,没什么难的。
《新营销》:可既然进入的门槛这么低,为什么成名的润滑油企业却那么少呢?
李嘉:对啊,这是问题的关键。可乐有什么技术呢?牙膏有什么技术呢?但为什么人家就认可口可乐、宝洁呢?问题出在营销啊。史玉柱可以做IT,也可以做保健品,但他做保健品的经验和网络最被认可,他的网络被四通出大价钱收购了。你说保健品有啥高科技?但凭什么人家的脑白金就卖得那么火?那么多专家批评他恶俗,然而,人家也没在专家的预期中倒下啊!实话告诉你,我家里收了一大堆脑白金呢,我正想问我的经销商,你们以为我傻还是怎么的?(笑)
《新营销》:你的意思是我们完全可以用营销手段,把企业做强,而不必盲从技术的力量?
李嘉:反正我一直在思考,沃尔玛就是开店卖东西,戴尔就是卖组装电脑,麦当劳就是卖新鲜的薯条和面包,都不是向太空发射火箭,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那么大?
《新营销》:有结论吗?
李嘉:至少在我们润滑油这一块,我们的营销与对手是不一样的。
首先,世界500强企业只把中国看成一个市场,这绝对错了。我们不一样,我把中国至少分作12个市场,相当于欧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都不尽相同,我们把这些差异点尽可能地通过大量调研找出来,做成标准营销模式,促销怎么做,传播怎么做,定价怎么做,都制成标准化作业流程,目的是让员工和经销商能抢在别人前面,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其次,国外品牌喜欢宣传它们的产品是“全球统一标准”,我要告诉中国的消费者,这恰恰是个误区。譬如,人家欧美的车规定跑7万公里就得报废,我们行吗?你让一个把全家积蓄和希望都拿出来,买一辆货运卡车的车主跑7万公里之后,把车撂了,他能不跟你急吗?因此,拿欧洲车、美国车的用油标准,来套比欧美复杂得多的中国路况、车况、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共同构成的中国市场,显然是不对头的。
《新营销》:12个市场,你们要了解消费者,得付出多少代价啊?
李嘉:是啊,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每个月仅用于调研的电话费就是19万元。我们在全国有38个市场调研人员,一年365天,只做一件事,就是给我们的6万多个终端客户、车队、维修店和消费者直接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问他们的用油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满意度,从中提炼新产品的开发方向。
《新营销》:但是,必须承认我们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你认为最显著的差距是什么?
李嘉:品牌。这是要时间的。过去,我们的国产润滑油哪有什么品牌、营销概念?我们是最早在央视投放广告的润滑油企业,2002年11月18日第一次参与投标。然后,中石油的昆仑和中石化的长城被我们带动起来,2003年都纷纷行动,长城还请了张艺谋拍片。连央视广告部郭振玺主任都发感慨:过去哪会想到润滑油这种工业产品也会比赛上广告!
《新营销》:那么请你告诉我,在高端产品这一块,我们可以与外资品牌的产品叫阵吗?
李嘉:不错,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奔驰用油标准。不久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搞了一个2004年国内轿车追踪测试,参与活动的100辆汽车跑沙漠,跑那些稀奇古怪的路段,最后大家对统一润滑油的油品质量认可程度最高。
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启蒙者”
《新营销》:但多数消费者是不懂“欣赏”的。譬如,我身边一些有车的朋友使用润滑油,要么听厂家的“产品说明”,用所谓专用油;要么全听维修店伙计的,用BP或Shell。
李嘉:你说得对。在润滑油产品这一块,长期以来,我们的消费者都是缺乏知情权的。如果你消费一杯茶,或一杯咖啡,通过鼻子闻,舌头品味,你可以直接判断它的好坏。但润滑油在机车内部,一般消费者缺乏直接分辨好坏的途径和经验。以至于有些汽车制造商让车主去买所谓的“专用油”,那完全是白忽(北京口语,“蒙骗”之意)消费者!
《新营销》:那么,谁来告诉中国消费者真相呢?
李嘉:在行业里,我们既不把自己定位成革命者,也不是追随者,而是启蒙者。如果说2004年是我们本土润滑油产品的“广告大战年”,2005年我们则倡导把它变成中国润滑油的“启蒙元年”。
《新营销》:怎么启蒙?那似乎是先行者该做的事啊。
李嘉:是啊,所以我们希望本土企业一块行动。我们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产品启蒙,告诉他们在消费时要保持一个基本的观念:不是说国外品牌的油就一定用着好,也不一定选用了高级油就好,而是要先弄清什么样的油适用于你的车。只有那些针对中国车、中国路这种特殊性开发出来的产品,那种“因你而存在”的产品,才是最适合你的最好的产品。譬如我们开发的“大修油”。卡车跑20万公里,一准得换油。但是在我们之前,没有人在乎这个。我们在信息调研时,发现了这个概念,从而发现了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卡车行驶了20万公里后都要大修,于是我们推出了“大修油”。中国的车主消费产品时应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消费权,这是我们要启蒙的第一点。其次,我们要给那些做服务的人员启蒙。目前,我们已经与教育部签约,在教育部认可的100所汽车维修学校,我们将与他们一起编制维修知识、润滑油知识的新教材。我告诉你,过去,这方面的知识,只有半小时的教程。半小时能学到什么?我们参与这个事,是希望在全国培训一大批完整了解维修技术、润滑油知识的职业汽车维修人员,只有他们掌握了专业技能,我们的车主才可能享受专业的服务。最后,我们还将对消费者进行品牌方面的启蒙。技术并不神秘,国外品牌的低级别产品赚取我们消费者的高额金钱,这不合理。我们本土企业的产品已经可以让消费者拥有找得到、看得懂、用得对、买得起的消费权。用好你的权利,投给本土企业信任的一票。
最好告诉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
《新营销》:既然我们还在“启蒙”,那么,说明润滑油市场还没有王者,对吗?
李嘉:是啊,至少是中国润滑油市场还没有王者。壳牌和BP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厉害,是因为世界的十强汽车制造商多数出自欧美国家,你能让德国大众、宝马不用欧洲的润滑油吗?现在这些汽车制造商因为制造成本和市场扩张的问题,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开设合资工厂,对于润滑油,这同样有利于外资品牌的跟进。我们呢,没有这样好的可以依附的主体条件,但我们有真正的“量身定做”,依据我们对路况、车况和人的理解和了解,做出最合适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新营销》:那我们如果要获得更好发展,是只要坚守本土市场就好,还是一定得打出去?
李嘉:前面说了,润滑油这个产品对汽车制造商会有一定的依附性,而我们无可依附,所以,我们到人家那里设厂,研发制造适合人家路况、车况的产品,其实是拿自己的短处进攻人家的长处。
《新营销》:你一再强调营销的重要性,那么在工作中,业务员都想掌握营销的诀窍,以你的经历,你会告诉他们什么?
李嘉:我自己也是从业务员做起,一步步做到今天。我觉得做营销最重要的是,你得告诉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凭什么别人卖1元,你卖1.5元,而且买了一次你的产品还不够,还得买第二次?只要你把消费者脑中的这些问题解决了,做出这种真正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你连广告都不用打,你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只习惯把自家的产品当儿子、女儿,一个劲地夸多好多漂亮,但是这些产品或许是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有了这个,再解决渠道、物流配送、业务员培训的技术问题,不一定说一定会成功,但至少会比别人做得好一些。
给偶像宗庆后说几句宽心话
《新营销》:你的营销知识主要来自哪里?是自己的觉悟,还是西方营销书籍,或者是其他方面?
李嘉:主要是看书吧。我平均一个星期看完一本书。我告诉你,我的偶像是宗庆后,他做非常可乐的营销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当然,我也看微软CEO巴尔默的传记,也看宝洁的营销方法。我觉得历史上有这么多成功的企业,有这么多好书,我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半点感悟,都是非常可贵的。
《新营销》: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昨天的招标会上,宗庆后即使与两位著名“皇上”陈宝国、焦晃和两位漂亮女演员一起作秀,脸上也没有一点儿笑意,你不觉得他负累太重吗?
李嘉:我昨天早上与他一起吃早餐,聊了几句。我觉得也许是他的企业做得太大,而对手也太强了。
《新营销》:如果要你给他说几句宽心的话,你会说什么?
李嘉:我要说的是:你已经做得很成功了,现在是你给了500强企业很大的压力,而不是它们给你压力,所以,你不应该有很多负累。
──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
2004年11月18日,北京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2005年黄金时段招标A特段第一单元开拍后,未出两个回合,060号与111号很快便成了擂台上仅剩的一较高下的对手。每当镜头对准坐在前排的060号时,只见060与两边的“参谋”交头接耳。而坐在最后一排的111号则完全被人把脸给遮挡住了,但每次举牌时,111号都不假思索。只是在060号报出3550万元这一超出2004年最高价位近700万元的价码时,111号才稍作停顿,一直等到拍卖师喊出“3550万,最后一次”后才举牌:3600万元。镜头立即追踪到060号,但很显然,060放弃了再次举牌的打算。
060号为内蒙古蒙牛集团副总裁孙先红,111号为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
由于是第一个“状元”揭榜,央视把雅典奥运会的两位冠军罗雪娟和田亮请来为李嘉颁奖。当被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现场紧逼,问及获奖后的感想时,李嘉提高嗓门说:“请全国人民放心使用国产润滑油,我们一点也不比国外产品差!”
一时间,李嘉成了媒体的焦点。
11月19日上午,此前一天共投入1.3亿元“抢购”央视广告资源的李嘉,如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有备而来,志在必得
《新营销》:昨天的第一标,你一直在与蒙牛叫劲。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举了六七次牌后,如果孙先红再举一次牌,你会继续跟进,还是放弃?
李嘉:不会跟进了,因为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新营销》:但是这确实是块黄金时段。而且广告效应向来只认第一,不认第二。
李嘉:对,所以我们报了3600万元后,估计蒙牛不会再跟进了,毕竟已经超过2004年最终报价的20%了。事实上,一月份加二月份,60天不到,相当于每天得花60万元,这也不是小数目。
《新营销》:也就是说,对于第一选择权,你们志在必得?
李嘉:这是肯定的。事先我们了解到昆仑润滑油这一次的投入会非常大,会超过2亿元,那么,如果我们还不弄点差异化的东西,以我们1.3亿元的预算,只会被昆仑的声音淹没掉,所以我们定下目标,力争拿下第一选择权。在这一时段,有元旦,又有春节,天气预报后第一个出现我们的广告,这是划算的。更何况,当我们拿下“第一”后,看看昨晚和今天有那么多的电视和报纸新闻都会率先报道我们,这怎么也得值个好几百万元吧?
《新营销》:你们的员工反应如何?
李嘉:我还没来得及与他们交流,相信他们会开心。
把2005年元旦提前到2004年11月8日
《新营销》:你们的投入比2004年增加了3000万元,这意味着你们2005年至少得多付出20%的努力,才能把增加部分给赚回来。
李嘉:其实还好,表面上看广告成本增了3000万元,但是广告投入在我们的营业额里所占比例却减少了。2004年我们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广告花了1亿元,占5%。2005年我们的营业收入目标是32亿元,但广告预算不过1.3亿元,实际上有所减少。
《新营销》:你当时手中所举的“111”有什么特别寓意吗?
李嘉:是这样的,2004年我们全年的任务在11月中旬就完成了,这与往年不同,往年得到年底。所以,我们有必要调整策略,怎么样也不能让11月10日之后的日子闲着呀,于是决定把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前移,因为我们计划在11月18日央视招标中实现目标,所以,就把11月18日当作我们统一润滑油的新年了。
我想我们的考虑是周到的。每到这个节骨眼上,外资企业忙于过圣诞,不太会搞市场上的动作了;国产企业的预算基本花完,正在忙年终总结、下一个年度预算等碎活,而我们则会调动我们所有的经销商、员工,在“敌人”懈怠的时候出击,肯定会有好的收获。
《新营销》:但是你的广告资源能跟上吗?
李嘉:你可以看到,我们12月份的广告会非常强势、精彩。这个时候的广告时间不太有人买,我们买,而且一下子买很多。这正好可以配合我们财年提前的计划,实现空中广告与地面渠道、人员的资源大整合。
《新营销》:看得出,你特喜欢求异思维。
李嘉:这是被逼的。你弱小啊,比别人起来晚啊。所以,必须跟别人有区别,通俗地说,就要做到“文官面前武功盖世,武官面前文采飞扬”。
技术可以随时下载,营销才是关键
《新营销》:就在这次央视招标的宣传资料里,某国产品牌说我们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不仅是品牌上的,还有技术上的,尤其是高端产品的技术,这与你的口径似乎不一致,为什么?
李嘉: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说的,但我坚持认为,润滑油的生产技术至少不像外资品牌宣传得那么神秘。几乎所有的润滑油技术资料,你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到,无非是一个配合、搅拌的过程。(指着记者)你有机会到我们工厂去,亲自动手做一罐润滑油,没什么难的。
《新营销》:可既然进入的门槛这么低,为什么成名的润滑油企业却那么少呢?
李嘉:对啊,这是问题的关键。可乐有什么技术呢?牙膏有什么技术呢?但为什么人家就认可口可乐、宝洁呢?问题出在营销啊。史玉柱可以做IT,也可以做保健品,但他做保健品的经验和网络最被认可,他的网络被四通出大价钱收购了。你说保健品有啥高科技?但凭什么人家的脑白金就卖得那么火?那么多专家批评他恶俗,然而,人家也没在专家的预期中倒下啊!实话告诉你,我家里收了一大堆脑白金呢,我正想问我的经销商,你们以为我傻还是怎么的?(笑)
《新营销》:你的意思是我们完全可以用营销手段,把企业做强,而不必盲从技术的力量?
李嘉:反正我一直在思考,沃尔玛就是开店卖东西,戴尔就是卖组装电脑,麦当劳就是卖新鲜的薯条和面包,都不是向太空发射火箭,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那么大?
《新营销》:有结论吗?
李嘉:至少在我们润滑油这一块,我们的营销与对手是不一样的。
首先,世界500强企业只把中国看成一个市场,这绝对错了。我们不一样,我把中国至少分作12个市场,相当于欧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都不尽相同,我们把这些差异点尽可能地通过大量调研找出来,做成标准营销模式,促销怎么做,传播怎么做,定价怎么做,都制成标准化作业流程,目的是让员工和经销商能抢在别人前面,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其次,国外品牌喜欢宣传它们的产品是“全球统一标准”,我要告诉中国的消费者,这恰恰是个误区。譬如,人家欧美的车规定跑7万公里就得报废,我们行吗?你让一个把全家积蓄和希望都拿出来,买一辆货运卡车的车主跑7万公里之后,把车撂了,他能不跟你急吗?因此,拿欧洲车、美国车的用油标准,来套比欧美复杂得多的中国路况、车况、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共同构成的中国市场,显然是不对头的。
《新营销》:12个市场,你们要了解消费者,得付出多少代价啊?
李嘉:是啊,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每个月仅用于调研的电话费就是19万元。我们在全国有38个市场调研人员,一年365天,只做一件事,就是给我们的6万多个终端客户、车队、维修店和消费者直接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问他们的用油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满意度,从中提炼新产品的开发方向。
《新营销》:但是,必须承认我们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你认为最显著的差距是什么?
李嘉:品牌。这是要时间的。过去,我们的国产润滑油哪有什么品牌、营销概念?我们是最早在央视投放广告的润滑油企业,2002年11月18日第一次参与投标。然后,中石油的昆仑和中石化的长城被我们带动起来,2003年都纷纷行动,长城还请了张艺谋拍片。连央视广告部郭振玺主任都发感慨:过去哪会想到润滑油这种工业产品也会比赛上广告!
《新营销》:那么请你告诉我,在高端产品这一块,我们可以与外资品牌的产品叫阵吗?
李嘉:不错,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奔驰用油标准。不久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搞了一个2004年国内轿车追踪测试,参与活动的100辆汽车跑沙漠,跑那些稀奇古怪的路段,最后大家对统一润滑油的油品质量认可程度最高。
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启蒙者”
《新营销》:但多数消费者是不懂“欣赏”的。譬如,我身边一些有车的朋友使用润滑油,要么听厂家的“产品说明”,用所谓专用油;要么全听维修店伙计的,用BP或Shell。
李嘉:你说得对。在润滑油产品这一块,长期以来,我们的消费者都是缺乏知情权的。如果你消费一杯茶,或一杯咖啡,通过鼻子闻,舌头品味,你可以直接判断它的好坏。但润滑油在机车内部,一般消费者缺乏直接分辨好坏的途径和经验。以至于有些汽车制造商让车主去买所谓的“专用油”,那完全是白忽(北京口语,“蒙骗”之意)消费者!
《新营销》:那么,谁来告诉中国消费者真相呢?
李嘉:在行业里,我们既不把自己定位成革命者,也不是追随者,而是启蒙者。如果说2004年是我们本土润滑油产品的“广告大战年”,2005年我们则倡导把它变成中国润滑油的“启蒙元年”。
《新营销》:怎么启蒙?那似乎是先行者该做的事啊。
李嘉:是啊,所以我们希望本土企业一块行动。我们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产品启蒙,告诉他们在消费时要保持一个基本的观念:不是说国外品牌的油就一定用着好,也不一定选用了高级油就好,而是要先弄清什么样的油适用于你的车。只有那些针对中国车、中国路这种特殊性开发出来的产品,那种“因你而存在”的产品,才是最适合你的最好的产品。譬如我们开发的“大修油”。卡车跑20万公里,一准得换油。但是在我们之前,没有人在乎这个。我们在信息调研时,发现了这个概念,从而发现了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卡车行驶了20万公里后都要大修,于是我们推出了“大修油”。中国的车主消费产品时应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消费权,这是我们要启蒙的第一点。其次,我们要给那些做服务的人员启蒙。目前,我们已经与教育部签约,在教育部认可的100所汽车维修学校,我们将与他们一起编制维修知识、润滑油知识的新教材。我告诉你,过去,这方面的知识,只有半小时的教程。半小时能学到什么?我们参与这个事,是希望在全国培训一大批完整了解维修技术、润滑油知识的职业汽车维修人员,只有他们掌握了专业技能,我们的车主才可能享受专业的服务。最后,我们还将对消费者进行品牌方面的启蒙。技术并不神秘,国外品牌的低级别产品赚取我们消费者的高额金钱,这不合理。我们本土企业的产品已经可以让消费者拥有找得到、看得懂、用得对、买得起的消费权。用好你的权利,投给本土企业信任的一票。
最好告诉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
《新营销》:既然我们还在“启蒙”,那么,说明润滑油市场还没有王者,对吗?
李嘉:是啊,至少是中国润滑油市场还没有王者。壳牌和BP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厉害,是因为世界的十强汽车制造商多数出自欧美国家,你能让德国大众、宝马不用欧洲的润滑油吗?现在这些汽车制造商因为制造成本和市场扩张的问题,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开设合资工厂,对于润滑油,这同样有利于外资品牌的跟进。我们呢,没有这样好的可以依附的主体条件,但我们有真正的“量身定做”,依据我们对路况、车况和人的理解和了解,做出最合适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新营销》:那我们如果要获得更好发展,是只要坚守本土市场就好,还是一定得打出去?
李嘉:前面说了,润滑油这个产品对汽车制造商会有一定的依附性,而我们无可依附,所以,我们到人家那里设厂,研发制造适合人家路况、车况的产品,其实是拿自己的短处进攻人家的长处。
《新营销》:你一再强调营销的重要性,那么在工作中,业务员都想掌握营销的诀窍,以你的经历,你会告诉他们什么?
李嘉:我自己也是从业务员做起,一步步做到今天。我觉得做营销最重要的是,你得告诉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凭什么别人卖1元,你卖1.5元,而且买了一次你的产品还不够,还得买第二次?只要你把消费者脑中的这些问题解决了,做出这种真正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你连广告都不用打,你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只习惯把自家的产品当儿子、女儿,一个劲地夸多好多漂亮,但是这些产品或许是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有了这个,再解决渠道、物流配送、业务员培训的技术问题,不一定说一定会成功,但至少会比别人做得好一些。
给偶像宗庆后说几句宽心话
《新营销》:你的营销知识主要来自哪里?是自己的觉悟,还是西方营销书籍,或者是其他方面?
李嘉:主要是看书吧。我平均一个星期看完一本书。我告诉你,我的偶像是宗庆后,他做非常可乐的营销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当然,我也看微软CEO巴尔默的传记,也看宝洁的营销方法。我觉得历史上有这么多成功的企业,有这么多好书,我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半点感悟,都是非常可贵的。
《新营销》: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昨天的招标会上,宗庆后即使与两位著名“皇上”陈宝国、焦晃和两位漂亮女演员一起作秀,脸上也没有一点儿笑意,你不觉得他负累太重吗?
李嘉:我昨天早上与他一起吃早餐,聊了几句。我觉得也许是他的企业做得太大,而对手也太强了。
《新营销》:如果要你给他说几句宽心的话,你会说什么?
李嘉:我要说的是:你已经做得很成功了,现在是你给了500强企业很大的压力,而不是它们给你压力,所以,你不应该有很多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