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更直接依赖于管理的水平,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下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是近几年护理管理者们一直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2008年起,对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持续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并在我院运用,取得较好效果。
PDCA循环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进程。
计划阶段P(plan):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標;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D(do):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检查阶段C(check):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处理阶段A(action):包括两个步骤: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PDCA循环具体实施
P(计划阶段):①找出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现状。现存弊端:重规范,轻人性化及全员性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管理;过分追求指标值,片面重视考核分值;重形式,轻时效性管理。②完善组织建设,在积极寻求得到院部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形成质量改进领导小组、质控组长、护士长、护士的质量管理网络框架。③采用Delphi法制订标准并确定权重系数。④成立质量改进领导小组及相应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历书写、病房质量管理及管理制度、患者满意度等质控组。
D(实施阶段):①针对决策层面:组织质量改进领导小组成员学习TQM及PDCA相关知识,写出相关综述,并要求组织者与每位小组成员深度汇谈1~2次;组织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认真学习标准及考核相关实施,以提高检查能力,并制定质量标准详解和考核计划;组织护士长学习标准,要求护士长针对本科存在问题,结合标准制订改进计划,整改方案由护士长负责。②针对执行层面:转变观念、举办全院性质量管理教育及相关知识培训,以笔试通过为准;要求护士长组织科会,务必使人人明确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和针对标准本科所存在差距,并进行分工;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及本科存在问题的改进计划,以护士长测试及护理部抽查通过为准。
C(检查阶段):先自查、科查,后质控组查,最后重点查。①自查:护士根据分工做到日自查,内容包括日岗位职责及管理职责,即假定甲护士负责本科的基础护理,自查的内容除了当天所做的岗位工作,还必须按小组计划检查本科当天的基础护理质量,而且要有记录。②科查:护士长按计划做到日抽查、周重点查、月全面查。③质控组查: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按计划做到每季检查1次,要求检查重点为各科整改方案中的质量改进点,尽可能体现科室的特点和弱点。④重点查:质量改进小组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为全院质量改进点进行重点检查,有记录。
A(总结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对于全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新出现的关键问题由质量改进小组提出,作为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改进,并重新修订标准及计划进度。注重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管理效能
护理观念发生变化:PDCA循环的运用,使护理人员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护士对患者的换位思考,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患者的需求。
激励护士发挥潜能:管理的关键是管人,成功的医院都是以拥有满意的员工为基础,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既取决于护士自身的需要和工作的期望值,更取决于医院的制度及发展空间。由于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监理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形成质量管理良性循环体系:实施过程中护士长对护士实行定责循环管理;质控组长对护士长实施定科循环管理;质量改进两道小组对质控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复合循环体系,从而形成上一级PDCA循环是下一级的根据,下一级PDCA循环是上一级的依据,通过循环达到彼此协同,持续改进的目的。
阶梯式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在护理质量改进上进过了1次循环,也就解决了一些问题,护理质量也就有了新的提高,如此循环往复,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形成了时效性管理文化: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既重视护士工作完成如何,也重视护士如何完成工作,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的管理文化。
PDCA循环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进程。
计划阶段P(plan):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標;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D(do):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检查阶段C(check):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处理阶段A(action):包括两个步骤: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PDCA循环具体实施
P(计划阶段):①找出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现状。现存弊端:重规范,轻人性化及全员性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管理;过分追求指标值,片面重视考核分值;重形式,轻时效性管理。②完善组织建设,在积极寻求得到院部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形成质量改进领导小组、质控组长、护士长、护士的质量管理网络框架。③采用Delphi法制订标准并确定权重系数。④成立质量改进领导小组及相应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历书写、病房质量管理及管理制度、患者满意度等质控组。
D(实施阶段):①针对决策层面:组织质量改进领导小组成员学习TQM及PDCA相关知识,写出相关综述,并要求组织者与每位小组成员深度汇谈1~2次;组织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认真学习标准及考核相关实施,以提高检查能力,并制定质量标准详解和考核计划;组织护士长学习标准,要求护士长针对本科存在问题,结合标准制订改进计划,整改方案由护士长负责。②针对执行层面:转变观念、举办全院性质量管理教育及相关知识培训,以笔试通过为准;要求护士长组织科会,务必使人人明确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和针对标准本科所存在差距,并进行分工;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及本科存在问题的改进计划,以护士长测试及护理部抽查通过为准。
C(检查阶段):先自查、科查,后质控组查,最后重点查。①自查:护士根据分工做到日自查,内容包括日岗位职责及管理职责,即假定甲护士负责本科的基础护理,自查的内容除了当天所做的岗位工作,还必须按小组计划检查本科当天的基础护理质量,而且要有记录。②科查:护士长按计划做到日抽查、周重点查、月全面查。③质控组查: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按计划做到每季检查1次,要求检查重点为各科整改方案中的质量改进点,尽可能体现科室的特点和弱点。④重点查:质量改进小组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为全院质量改进点进行重点检查,有记录。
A(总结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对于全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新出现的关键问题由质量改进小组提出,作为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改进,并重新修订标准及计划进度。注重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管理效能
护理观念发生变化:PDCA循环的运用,使护理人员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护士对患者的换位思考,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患者的需求。
激励护士发挥潜能:管理的关键是管人,成功的医院都是以拥有满意的员工为基础,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既取决于护士自身的需要和工作的期望值,更取决于医院的制度及发展空间。由于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监理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形成质量管理良性循环体系:实施过程中护士长对护士实行定责循环管理;质控组长对护士长实施定科循环管理;质量改进两道小组对质控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复合循环体系,从而形成上一级PDCA循环是下一级的根据,下一级PDCA循环是上一级的依据,通过循环达到彼此协同,持续改进的目的。
阶梯式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在护理质量改进上进过了1次循环,也就解决了一些问题,护理质量也就有了新的提高,如此循环往复,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形成了时效性管理文化: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既重视护士工作完成如何,也重视护士如何完成工作,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的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