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调查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心理护理干预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8例。采用Child-pugh 分级表进行病情评价以及根据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定表” 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A、B、C三个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95%,优于对照组3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护理;病情评价;护理满意度
肝硬化属于常见肝脏疾患之一,随着疾病的发展多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功能损伤,甚或导致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1],故而,在对其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因疾病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亦是必不可少的,我科自2013年以来,对肝硬化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③患者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躯体疾患者;②有精神疾患者;③有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
根据上述标准,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共将我科收治的7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
1.2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49~78岁,平均(65.8±2.4)岁;病程:3~21年,平均(9.5±1.2)年;肝硬化类型:酒精性36例,病毒性40例。
1.3病例分组
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心理护理干预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8例。
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病程、肝硬化类型的一般资料上比较,无差异性,具有较好可比性。
1.4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病情监测、按时服药、生活指导及饮食干预,具体为,密切关注患者的呕吐物、大便的量及质等,一旦患者出现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告知主管医师,遵医嘱按时按量进行服药,将口服药物进行研碎服用,指导患者进行适宜身体状况的活动,以免过劳,保障充足的睡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减少肝脏负担,尽量卧床休息,宜于恢复,饮食中予以高热量、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限制摄入动物脂肪,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若患者出现腹水则应保持半卧位,禁食或少食含盐食物。
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肝硬化患者对于疾病的焦虑心理,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括疾病健康知识宣讲,有效耐心的沟通,在平时的护理中告知其治愈成功病例,以加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从精神上予以支持與鼓励,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情况,予以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患者,嘱其进行适宜的活动,多与其进行沟通,而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者,多向其主动进行疾病宣讲,多使其转移注意力等,使其尽可能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
1.5观察指标
病情评价:采用Child-pugh 分级表进行评价,主要通过5个指标,即: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肝性脑病进行评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评级,依次分为A、B、C 3个等级,其中A 级表示肝功能相对较好,C 级最差。
护理满意度评定:根据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定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其中8分以上者为满意,5分以上者为一般,5分以下者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6统计学方法与措施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设定a=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评价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A、B、C三个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95%,优于对照组3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肝硬化属于诸多肝脏疾患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果,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多由于硬化的肝脏内肝细胞出现较广泛的变性及坏死,从而导致肝纤维组织出现弥漫性增生,从而破坏了肝小叶结构,使得肝脏渐趋硬化与缩小,从而诱发本病,甚或导致患者死亡[3],本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疾患,据相关统计学数据显示,我国约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其中20%左右可演变为肝硬化[4],可见,探索本病的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是现今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本研究中发现,病毒性肝炎多与酒精性肝炎,其发病亦符合我国肝硬化发病趋势。
有鉴于此,我科在总结多年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肝硬化患者多存在对于疾病的焦虑心理而影响治疗,故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可见,对肝硬化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但是由于研究时间及精力所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住院时间及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如何,相关数据尚在整理之中,有望近期发表。
参考文献:
[1]姜华静,刘怡. 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2):56
[2]付云芳,姚芳.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教育对策[J].江西医药,2010,45(4):378-379.
[3]贾文燕.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3):198-199.
[4]彭云.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149-150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护理;病情评价;护理满意度
肝硬化属于常见肝脏疾患之一,随着疾病的发展多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功能损伤,甚或导致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1],故而,在对其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因疾病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亦是必不可少的,我科自2013年以来,对肝硬化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③患者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躯体疾患者;②有精神疾患者;③有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
根据上述标准,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共将我科收治的7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
1.2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49~78岁,平均(65.8±2.4)岁;病程:3~21年,平均(9.5±1.2)年;肝硬化类型:酒精性36例,病毒性40例。
1.3病例分组
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心理护理干预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8例。
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病程、肝硬化类型的一般资料上比较,无差异性,具有较好可比性。
1.4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病情监测、按时服药、生活指导及饮食干预,具体为,密切关注患者的呕吐物、大便的量及质等,一旦患者出现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告知主管医师,遵医嘱按时按量进行服药,将口服药物进行研碎服用,指导患者进行适宜身体状况的活动,以免过劳,保障充足的睡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减少肝脏负担,尽量卧床休息,宜于恢复,饮食中予以高热量、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限制摄入动物脂肪,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若患者出现腹水则应保持半卧位,禁食或少食含盐食物。
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肝硬化患者对于疾病的焦虑心理,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括疾病健康知识宣讲,有效耐心的沟通,在平时的护理中告知其治愈成功病例,以加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从精神上予以支持與鼓励,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情况,予以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患者,嘱其进行适宜的活动,多与其进行沟通,而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者,多向其主动进行疾病宣讲,多使其转移注意力等,使其尽可能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
1.5观察指标
病情评价:采用Child-pugh 分级表进行评价,主要通过5个指标,即: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肝性脑病进行评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评级,依次分为A、B、C 3个等级,其中A 级表示肝功能相对较好,C 级最差。
护理满意度评定:根据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定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其中8分以上者为满意,5分以上者为一般,5分以下者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6统计学方法与措施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设定a=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评价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A、B、C三个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95%,优于对照组3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肝硬化属于诸多肝脏疾患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果,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多由于硬化的肝脏内肝细胞出现较广泛的变性及坏死,从而导致肝纤维组织出现弥漫性增生,从而破坏了肝小叶结构,使得肝脏渐趋硬化与缩小,从而诱发本病,甚或导致患者死亡[3],本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疾患,据相关统计学数据显示,我国约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其中20%左右可演变为肝硬化[4],可见,探索本病的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是现今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本研究中发现,病毒性肝炎多与酒精性肝炎,其发病亦符合我国肝硬化发病趋势。
有鉴于此,我科在总结多年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肝硬化患者多存在对于疾病的焦虑心理而影响治疗,故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可见,对肝硬化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但是由于研究时间及精力所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住院时间及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如何,相关数据尚在整理之中,有望近期发表。
参考文献:
[1]姜华静,刘怡. 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2):56
[2]付云芳,姚芳.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教育对策[J].江西医药,2010,45(4):378-379.
[3]贾文燕.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3):198-199.
[4]彭云.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