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准备策略
  
  1、注重实效地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课,有的侧重在知识,有的侧重在能力,有的侧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实践活动,有的侧重在方案设计,有的侧重在熟练技能,有的侧重在结果处理;同样是获取信息,有的侧重在信息的收集,有的侧重在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有的侧重在信息的评价。
  
  2、注重实效地思考教学结构
  对教案的管理其实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5分钟的课堂效率,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就是走向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详尽和死板,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案设计成了繁复的劳动,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蔚然成风,个性化的、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没有了孕育的空间。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建立生态型的有效教学机制
  传统教学把“教学”视为一个简单的知识接受、技能训练、态度形成的流程,即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这种单向的教学进程,只适合于知识积累,而不适合于知识的增殖、创新,因为它本身就是将知识以定论形式教给学生的,这样的教学是一种萎缩性的教学,而生态型的有效教学是一种扩展性的教学,它把每一次教学当做教学有效化的一个链节,从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流程:态度情感——技能——知识——价值观,即以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为开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技能,以课堂讨论为知识建构、生成的工厂,促使学生个人知识的形成、价值观的重塑。
  
  2、实施双层有效的教学模式
  既然有效的教学是表层的显性课程与深层的隐性课程、“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平行互动的过程,我们就必须利用这一模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对“预成”课程(包括教学计划、课程知识设计、教材拟订等方面)和“生成”课程(包括教学情境中的隐蔽课程的自然影响、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对教学的积极促进、教师人格因素的正面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控、综合利用,教师的“教”更多的是以“预成”因素出现在教学中,其主要功能表现在通过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引起学生的主动反应,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强化,引导教学向“有效”迈进;通过对教學对象心理因素的积极了解,积极选择有利于提高教学之“效”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环境、媒体,等等。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自主”指学习品质,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探究”指学习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则是指学习的主要形式,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三、教学评价策略
  
  1、统一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统一性评价的典型方式是考试,它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其功能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学生发展的程度、层次、领域等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差异性评价,例如,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鼓励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多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多出一些人才”,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理念,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开发具有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甚至不同范畴的评价内容,来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并形成多种组织形式(个体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不仅如此,学生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积极的、多种组合方式的评价主体,他们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积极参与状态,能充分体现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将为他们以更多方式、更全面的内容、更深入的思考参与教学提供了更多空间,使他们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逐步形成更为成熟的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我们既要对终结性评价的内容、方式等进行改进,更要加强过程性评价,要在教学活动的准备、起始、进行和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不断采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对教与学持续地作出预测、指导、诊断和判定,要开发多种评价方式,如创建并用好成长记录袋、运用表现性评价等,关注成长过程,使评价日常化、过程化、教育化。
  
  4、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用量化方法评价的结果,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反映的是学生某些方面达到的水平,用好量化评价,可以通过甄别和比较所反映的情况,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质性的评价方法,如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和成长记录袋等,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它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不但具体客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发展学生的潜质,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山东农业知识杂志社是“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和“强的医保活水器”的山东省总代理,长期办理加盟及邮购业务。“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的全国统一零售价为118.00元/个。“
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形成了由“标准制度—资格制度—培训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全面系统的教师教育标准,采用严格的阶梯式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并配以多样化的
本文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课的教学案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在核心素养引领下课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图形将题意表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很多试题如果考生能联系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答,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应用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一堂数学课上得如何,除了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案预设程度、教学方法以及应变能力外,导入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导致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
情境是促进学生个体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的依托体,是外化的直观现象和内化的心理情绪的结合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创设有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优美,品味数学的乐趣,才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下面就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1、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力的源泉.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 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不仅在数学本身的发展上,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自然科学之中. 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医学、计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所有的课堂环节上都十分注重情境教学,以此改进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情境教学的基础依据,情境唯一论、情境至上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创设情境要有助于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并理解数学. 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数学课上如果能够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就会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常常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