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文献,学者对于 “有效教师”这一概念,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在教学中,“有效教师”总能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选择合适的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以培养学生动机为视角,从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出发,探究了激发与维系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方式,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有效英语教师 学习动机理论
一、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Donald R. Cruickshank等认为: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学生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的和更积极地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得更好,在教授学生真知方面更成功。我们把这样的教师称为“有效的”教师。Lorin W. Anderson对“有效教师”所下的定义是:有效的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我国学者吕长生主张“有效教师”只能作为理想化的教师理念来加以倡导,使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学有效性,而不能作为一个评价教师的标准。可见,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来解释说明怎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但是,“有效教师”都会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选择合适的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谈有效教师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被视为教学的关键,如果缺乏动机,就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不让教学成为一种厌恶疗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习动机理论,并在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下探讨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成就动机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水平密切相关——高成就动机学生在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对任务的坚持上比低成就动机学生要强。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至少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这三大类。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应该从以下角度着手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1.提高学生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让自己的课堂体现有序而多变的特点。“有序”,即每个教学活动之间要衔接恰当,“多变”则要求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将幽默故事、趣闻轶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合理利用音乐、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开展适当的竞赛,对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对不努力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等,这些策略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二)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现行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英语学习的成败经验;从同伴那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外界的期望(主要指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学习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正确的归因方式。根据这几类因素,教师可以从以下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积极地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归因,即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者足够努力,增强自尊、自豪感及对成功的期望,进而愿意从事更有挑战的任务;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这样,在下次任务中就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保持了相对的成功期望,进而愿意尝试有挑战的任务。
2.为学生挑选难度适当的任务。任务,主要是用于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某阶段的教学效果。太难的任务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太简单的任务并不能起到检验的作用,所以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任务。
3.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度。过高的期望会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学习焦虑,导致其学习效果下降。所以,给学生的期望,适度就好。
(三)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指出:根据影响自我价值维护的因素:学生能力观的转变;教育环境的竞争性,教师应该从以下手段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价值理论。
1.树立学生的能力增长观。“能力由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所构成,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身的能力”,这是教师需要向学生灌输的。
2.合理运用奖惩。过于频繁的奖励和惩罚都不利于学生动机的培养。比较明智的就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其进行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而在有必要时对其惩罚。只有采取赏罚分明、适度奖惩的原则,才能发挥奖惩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结论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转压力为动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任务。以上就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概念理论进行了探讨并给出对应的学习动机激励策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核心,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还需要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比如:适当采用奖惩制度;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方式;树立其能力成长观;教师期望要适度;营造积极竞争的学习环境等。
参考文献:
[1] 李晶.有效教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3] 丁舒,内外“有效教师”研究述评[J].教师发展论坛,2007.7
【关键词】有效英语教师 学习动机理论
一、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Donald R. Cruickshank等认为: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学生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的和更积极地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得更好,在教授学生真知方面更成功。我们把这样的教师称为“有效的”教师。Lorin W. Anderson对“有效教师”所下的定义是:有效的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我国学者吕长生主张“有效教师”只能作为理想化的教师理念来加以倡导,使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学有效性,而不能作为一个评价教师的标准。可见,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来解释说明怎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但是,“有效教师”都会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选择合适的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谈有效教师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被视为教学的关键,如果缺乏动机,就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不让教学成为一种厌恶疗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习动机理论,并在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下探讨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成就动机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水平密切相关——高成就动机学生在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对任务的坚持上比低成就动机学生要强。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至少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这三大类。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应该从以下角度着手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1.提高学生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让自己的课堂体现有序而多变的特点。“有序”,即每个教学活动之间要衔接恰当,“多变”则要求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将幽默故事、趣闻轶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合理利用音乐、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开展适当的竞赛,对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对不努力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等,这些策略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二)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现行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英语学习的成败经验;从同伴那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外界的期望(主要指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学习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正确的归因方式。根据这几类因素,教师可以从以下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积极地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归因,即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者足够努力,增强自尊、自豪感及对成功的期望,进而愿意从事更有挑战的任务;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这样,在下次任务中就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保持了相对的成功期望,进而愿意尝试有挑战的任务。
2.为学生挑选难度适当的任务。任务,主要是用于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某阶段的教学效果。太难的任务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太简单的任务并不能起到检验的作用,所以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任务。
3.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度。过高的期望会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学习焦虑,导致其学习效果下降。所以,给学生的期望,适度就好。
(三)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指出:根据影响自我价值维护的因素:学生能力观的转变;教育环境的竞争性,教师应该从以下手段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价值理论。
1.树立学生的能力增长观。“能力由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所构成,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身的能力”,这是教师需要向学生灌输的。
2.合理运用奖惩。过于频繁的奖励和惩罚都不利于学生动机的培养。比较明智的就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其进行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而在有必要时对其惩罚。只有采取赏罚分明、适度奖惩的原则,才能发挥奖惩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结论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转压力为动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任务。以上就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概念理论进行了探讨并给出对应的学习动机激励策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核心,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还需要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比如:适当采用奖惩制度;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方式;树立其能力成长观;教师期望要适度;营造积极竞争的学习环境等。
参考文献:
[1] 李晶.有效教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3] 丁舒,内外“有效教师”研究述评[J].教师发展论坛,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