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单”的由来
我国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从原有的“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这些要求,“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的。
关于“活动单导学”、“活动单”的定义,各类教育词典中均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根据广大同仁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做了如下界定:课前老师们群策群力设计好“活动单”——相当于集体备课、统一资料、统一思想。课堂上学生借助“活动单”进行各项“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互享智慧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活动,生成学习能力。教师再进行点评,最终获得学习的结果。华东师大博士郑金洲初步得出结论,对“校本”做出解释: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从2008年起,已有数百篇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关的论文发表,但专门针对化学这一学科如何去科学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对具有校本特色“活动单”进行设计,并能用一个比较简洁的设计模型来说明,这样的研究论文比较少见。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活动单”究竟该去如何设计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①根据本研究的设计模型及设计过程进行“活动单”的设计对教师层面具有可行性及实效性。②根据本研究的设计模型及设计过程设计出的“活动单”让学生使用具有高效性。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活动单”的理论框架
编写“活动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述课本内容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成各项知识点,由过去单纯对学生说教转变成让学生自己“学”的活动,教师的“教”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内化为活动方案中,呈现在“活动单”上,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花在“活动单”的编写上。
“活动单”有四个组成部分——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编写时就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设计课题名称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课堂性质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试卷评讲课、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接收能力等。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层面。研究提出了“活动单”设计的模式图,展示如下:
1.课题名称设计
课题名称是“活动单”的“活动主题”,它是对活动单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是活动单灵魂的体现。
2.目标设计
“活动单”的课题名称确定后,接下来就要围绕课题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学生明确该节课的学习行为以及要达到何种要求。在江苏高中化学课时锐减的形势下,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目标的设计既要点、面结合,又要难、易结合。
3.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设计是“活动单”设计的重点,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核心。设计活动时,既需要考虑已定的学习目标,还要考虑隐性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的知识点的学习做铺垫,要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顺利获取知识,不光突出知识预定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学习的连贯性,大幅度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个课时适宜设计2~3个主活动,一个主活动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子活动(小活动)。主活动内容过多,要求学生的思维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就会觉得“累”。学生只有在每个主活动彻底搞懂后,才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但是学生思维能力还没有到达成人水平,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考虑每一个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在何处会出现困惑,设计子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子活动对于主活动具有一定的提示性。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活动一步步完成,最终走向预期的结果。当活动单初稿给学生试用时,对学生可能会出现卡壳现象要有预知性,每个主活动包括的子活动都要围绕主题,在学生思维中层层推进,形成动态的思维梯度,使活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同时子活动既能保证相对独立,又要相互间有关联性。对所有的主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提醒(如:用6分钟左右完成一个活动),当然,并不是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的任务,老师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或缩短时间。
4.设计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高效课堂,如何来了解一堂课结束后的教学效果,就要设计一个评估方案,这就是课堂评价。对教师来讲,没有评价就不知道课堂效果,就不能正确分析活动单设计是否优良,就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评价就没有进步没有提高。评价的方式有多种,笔者专门设计出一种纸笔测验,这种课堂评价中易操作、可信度高的评价方式,能比较真实的反馈教学效果。
“活动单”的反馈练习是本节课堂活动效果的检测,因此出题时必须紧扣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难度系数在0.75左右,让85%的学生得到80分以上。让学生有成就感,认为只要他积极参与了活动、积极思维就有收获,增加信心,产生学习的兴趣。题目不宜多,一般5~7题即可,当然也不能完全由题目数量决定,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思维量决定,学生完成的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
对于新授课而言,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有个别简单的知识点不设计进去,但可以将那些简单的知识点设计在活动反馈中(以信息题的方式出现)。设计复习课的“活动单”时,活动反馈的习题综合性要强,思维量及覆盖面要更大、更广一些。在进行试卷评讲课的“活动单”制作前,设计者对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及学生答卷情况必须是充分了解的,活动反馈涉及的内容是该套试卷中有针对性的,是活动方案中着重学习的部分,但尽量不能用原题,要形变而神却不变。
(二)“活动单”设计的过程
“活动单”设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三步: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得预稿,第二阶段为构思设计阶段得初稿,第三阶段为评估优化阶段得定稿。
1.前期准备得预稿 主备人(本组成员轮流主备)在一周前开始准备,先收集此次“活动单”设计所需要的各项材料,通过本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通常每周2次),共同商讨此次“活动单”设计前需要弄清的知识点、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攻破一些难题(即得预稿)。
2.中期构思设计阶段得初稿
预稿中要考虑的元素很多,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其实此时“活动单”的设计工作已完成50%,此时主备人根据记载的预稿,打印出3份,分别给三位学生代表(优、良、差),就设计的每一个活动方案与学生交流,看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凭借自己或同伴的能力能不能解决。通过进一步的修改后,主备人根据教师及学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并得出初稿。
3.后期评估优化阶段得定稿
备课组长再对该课时的“活动单”设计组织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将初稿打印出人手一份,并将在第二阶段的调研过程中得出一些意见在会上提出来。编写“活动单”的成员有三部分组成:教师个体,备课组集体,学生代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个体。教师们通过第二次的集体备课,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然后对活动单上每一个细节再逐个商讨,最终定稿。
一份“活动单”的出炉一般要经过一个星期,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既有老师为主又有学生参与。
(三)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检验活动单使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活动单”设计实施时的情况,了解“活动单”设计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作用及使用效果,依据研究出的“活动单”设计模式,设计出的“活动单”让本校高一15个班学生使用,学生总人数670人,为对样本的多层面进行调查,通过课堂测试反馈及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在2013年10月对本校高一年级10位化学教师进行访谈。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所有老师都肯定了“活动单”使用后,课堂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有大幅度增强,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信心都有所提高。说明设计出符合校本的“活动单”是教学的关键。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活动单”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增加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成绩有明显提高。
三、结论
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设计研究出高中化学“活动单”,得出“活动单”设计的模型图,“活动单”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各要素如何编写。经过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检验,“活动单”设计模式图对老师编写“活动单”是实用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如此编写出的“活动单”,学生使用的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我国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从原有的“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这些要求,“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的。
关于“活动单导学”、“活动单”的定义,各类教育词典中均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根据广大同仁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做了如下界定:课前老师们群策群力设计好“活动单”——相当于集体备课、统一资料、统一思想。课堂上学生借助“活动单”进行各项“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互享智慧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活动,生成学习能力。教师再进行点评,最终获得学习的结果。华东师大博士郑金洲初步得出结论,对“校本”做出解释: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从2008年起,已有数百篇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关的论文发表,但专门针对化学这一学科如何去科学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对具有校本特色“活动单”进行设计,并能用一个比较简洁的设计模型来说明,这样的研究论文比较少见。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活动单”究竟该去如何设计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①根据本研究的设计模型及设计过程进行“活动单”的设计对教师层面具有可行性及实效性。②根据本研究的设计模型及设计过程设计出的“活动单”让学生使用具有高效性。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活动单”的理论框架
编写“活动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述课本内容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成各项知识点,由过去单纯对学生说教转变成让学生自己“学”的活动,教师的“教”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内化为活动方案中,呈现在“活动单”上,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花在“活动单”的编写上。
“活动单”有四个组成部分——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编写时就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设计课题名称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课堂性质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试卷评讲课、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接收能力等。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层面。研究提出了“活动单”设计的模式图,展示如下:
1.课题名称设计
课题名称是“活动单”的“活动主题”,它是对活动单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是活动单灵魂的体现。
2.目标设计
“活动单”的课题名称确定后,接下来就要围绕课题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学生明确该节课的学习行为以及要达到何种要求。在江苏高中化学课时锐减的形势下,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目标的设计既要点、面结合,又要难、易结合。
3.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设计是“活动单”设计的重点,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核心。设计活动时,既需要考虑已定的学习目标,还要考虑隐性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的知识点的学习做铺垫,要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顺利获取知识,不光突出知识预定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学习的连贯性,大幅度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个课时适宜设计2~3个主活动,一个主活动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子活动(小活动)。主活动内容过多,要求学生的思维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就会觉得“累”。学生只有在每个主活动彻底搞懂后,才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但是学生思维能力还没有到达成人水平,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考虑每一个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在何处会出现困惑,设计子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子活动对于主活动具有一定的提示性。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活动一步步完成,最终走向预期的结果。当活动单初稿给学生试用时,对学生可能会出现卡壳现象要有预知性,每个主活动包括的子活动都要围绕主题,在学生思维中层层推进,形成动态的思维梯度,使活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同时子活动既能保证相对独立,又要相互间有关联性。对所有的主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提醒(如:用6分钟左右完成一个活动),当然,并不是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的任务,老师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或缩短时间。
4.设计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高效课堂,如何来了解一堂课结束后的教学效果,就要设计一个评估方案,这就是课堂评价。对教师来讲,没有评价就不知道课堂效果,就不能正确分析活动单设计是否优良,就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评价就没有进步没有提高。评价的方式有多种,笔者专门设计出一种纸笔测验,这种课堂评价中易操作、可信度高的评价方式,能比较真实的反馈教学效果。
“活动单”的反馈练习是本节课堂活动效果的检测,因此出题时必须紧扣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难度系数在0.75左右,让85%的学生得到80分以上。让学生有成就感,认为只要他积极参与了活动、积极思维就有收获,增加信心,产生学习的兴趣。题目不宜多,一般5~7题即可,当然也不能完全由题目数量决定,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思维量决定,学生完成的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
对于新授课而言,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有个别简单的知识点不设计进去,但可以将那些简单的知识点设计在活动反馈中(以信息题的方式出现)。设计复习课的“活动单”时,活动反馈的习题综合性要强,思维量及覆盖面要更大、更广一些。在进行试卷评讲课的“活动单”制作前,设计者对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及学生答卷情况必须是充分了解的,活动反馈涉及的内容是该套试卷中有针对性的,是活动方案中着重学习的部分,但尽量不能用原题,要形变而神却不变。
(二)“活动单”设计的过程
“活动单”设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三步: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得预稿,第二阶段为构思设计阶段得初稿,第三阶段为评估优化阶段得定稿。
1.前期准备得预稿 主备人(本组成员轮流主备)在一周前开始准备,先收集此次“活动单”设计所需要的各项材料,通过本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通常每周2次),共同商讨此次“活动单”设计前需要弄清的知识点、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攻破一些难题(即得预稿)。
2.中期构思设计阶段得初稿
预稿中要考虑的元素很多,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其实此时“活动单”的设计工作已完成50%,此时主备人根据记载的预稿,打印出3份,分别给三位学生代表(优、良、差),就设计的每一个活动方案与学生交流,看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凭借自己或同伴的能力能不能解决。通过进一步的修改后,主备人根据教师及学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并得出初稿。
3.后期评估优化阶段得定稿
备课组长再对该课时的“活动单”设计组织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将初稿打印出人手一份,并将在第二阶段的调研过程中得出一些意见在会上提出来。编写“活动单”的成员有三部分组成:教师个体,备课组集体,学生代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个体。教师们通过第二次的集体备课,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然后对活动单上每一个细节再逐个商讨,最终定稿。
一份“活动单”的出炉一般要经过一个星期,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既有老师为主又有学生参与。
(三)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检验活动单使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活动单”设计实施时的情况,了解“活动单”设计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作用及使用效果,依据研究出的“活动单”设计模式,设计出的“活动单”让本校高一15个班学生使用,学生总人数670人,为对样本的多层面进行调查,通过课堂测试反馈及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在2013年10月对本校高一年级10位化学教师进行访谈。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所有老师都肯定了“活动单”使用后,课堂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有大幅度增强,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信心都有所提高。说明设计出符合校本的“活动单”是教学的关键。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活动单”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增加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成绩有明显提高。
三、结论
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设计研究出高中化学“活动单”,得出“活动单”设计的模型图,“活动单”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各要素如何编写。经过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检验,“活动单”设计模式图对老师编写“活动单”是实用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如此编写出的“活动单”,学生使用的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