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物理就失去了生命力,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实验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可以起神奇的作用。
首先,利用实验帮学生转换思维。
大家知道,物理学中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流是由于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或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时,学生们还能基本接受这一规定,毕竟这其中正电荷还是有贡献的,它的确发生了定向移动。但金属导体中正电荷没有定向移动,电流分明是由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那又怎么能看出电流方向向哪呢?很多学生想不通。其实想不通也正常,因为这里的确有点指鹿为马的味道,但稍微帮学生转换一下思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的做法是:给学生放一段飞机在天空飞的视频。然后问学生,谁在动,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飞机啊,它在高速飞行呢!于是我追问如果飞机静止不动,我们还能看到飞机飞的效果吗?学生自然会给予否定的回答。此时,我拿出一个小飞机,固定在一个前后敞开的纸箱中间,并将印刷有蓝天白云图案的长卷轴在后面不断拉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飞机飞了!这说明,飞机不飞,只要云动,我们仍然会看到飞机飞行的效果,跟飞机真的飞行没有什么两样。同样道理,把自由电子看成是白云,正电荷看成是飞机,那么电流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说法又有什么不妥呢?一个简单的实验,马上让学生茅塞顿开,为后面的学习扫除了障碍。
其次,利用实验帮学生开发思维。
液体压强计算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怎样帮学生顺理成章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呢?我拿一个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闭的玻璃管,问学生怎样证明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学生回答把橡皮膜端插入水中,看是否外凸或内凹。插入后发现是内凹。接着我再问,怎样能让橡皮膜变平呢?学生积极思维,会说向管内注水。注到什么时候能平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内外液面相平时为止。相平时说明什么了呢?说明内外压强相等,即管内水向下压强等于管外水向上压强。如果知道管内水的压强,无疑也就知道了管外同深度处水的压强。进一步分析,就会水道渠成,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用实验作向导,使学生边做边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看清本质,得出规律,物理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提高。
第三,利用实验帮学生活跃思维。
人们在长时间处于某一种思维状态后,思维经常会变得僵化甚至固执已见。此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一些简单物品,帮助人们突破思维的定势,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具有更强的发散性。比如,给学生一个气球,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解释一个物理现象或引出一个物理知识。气球在手,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用手捏的,感受到了弹力;压出坑的,知道力能改变物理的形状;用嘴吹的,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松手让气球飞的,体会到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听到声音的想到了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装上一些水,气球又成了眼睛的晶状体,凹凸变化显示成像规律;要是让它跟衣服摩擦,就会领略到带电体是如何来展示魅力 通过体验感受,让学生打开思路,想入非非,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只不过举手之力。
第四,利用实验帮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实验室中有很多精致的实验器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的溢水杯、小桶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然而,这些器材基本是演示使用,演示效果好使用方便。但由于个头太小,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学生观察之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生分组实验,主动参与,亲身感受。那器材何来呢?很简单,发动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饮料瓶,距上端三分之一处横切,拧紧盖,在侧面打个小豁口做成了溢水杯,盖朝下插到下端瓶中,水溢出后就会流入下面半截瓶中,下端自然就扮演了小桶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是会做实验,更重要的是会设计实验,乃至创生新实验,比传统教学中的效果更明显,操作更简捷,动手实践能力不言而喻。
第五,利用实验帮学生解决实践难题。
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由于对某个难点心存困惑,部分学生就会停滞思路,抱头苦想,导致后面一系列知识全部错过。而过了这个瓶颈地带,学生就会如鱼得水,一气呵成。这个瓶颈问题,利用物理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
物理实验,魅力无限,乐在其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我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提高,情趣培养,灵活运用上发挥巨大作用。
首先,利用实验帮学生转换思维。
大家知道,物理学中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流是由于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或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时,学生们还能基本接受这一规定,毕竟这其中正电荷还是有贡献的,它的确发生了定向移动。但金属导体中正电荷没有定向移动,电流分明是由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那又怎么能看出电流方向向哪呢?很多学生想不通。其实想不通也正常,因为这里的确有点指鹿为马的味道,但稍微帮学生转换一下思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的做法是:给学生放一段飞机在天空飞的视频。然后问学生,谁在动,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飞机啊,它在高速飞行呢!于是我追问如果飞机静止不动,我们还能看到飞机飞的效果吗?学生自然会给予否定的回答。此时,我拿出一个小飞机,固定在一个前后敞开的纸箱中间,并将印刷有蓝天白云图案的长卷轴在后面不断拉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飞机飞了!这说明,飞机不飞,只要云动,我们仍然会看到飞机飞行的效果,跟飞机真的飞行没有什么两样。同样道理,把自由电子看成是白云,正电荷看成是飞机,那么电流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说法又有什么不妥呢?一个简单的实验,马上让学生茅塞顿开,为后面的学习扫除了障碍。
其次,利用实验帮学生开发思维。
液体压强计算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怎样帮学生顺理成章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呢?我拿一个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闭的玻璃管,问学生怎样证明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学生回答把橡皮膜端插入水中,看是否外凸或内凹。插入后发现是内凹。接着我再问,怎样能让橡皮膜变平呢?学生积极思维,会说向管内注水。注到什么时候能平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内外液面相平时为止。相平时说明什么了呢?说明内外压强相等,即管内水向下压强等于管外水向上压强。如果知道管内水的压强,无疑也就知道了管外同深度处水的压强。进一步分析,就会水道渠成,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用实验作向导,使学生边做边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看清本质,得出规律,物理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提高。
第三,利用实验帮学生活跃思维。
人们在长时间处于某一种思维状态后,思维经常会变得僵化甚至固执已见。此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一些简单物品,帮助人们突破思维的定势,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具有更强的发散性。比如,给学生一个气球,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解释一个物理现象或引出一个物理知识。气球在手,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用手捏的,感受到了弹力;压出坑的,知道力能改变物理的形状;用嘴吹的,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松手让气球飞的,体会到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听到声音的想到了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装上一些水,气球又成了眼睛的晶状体,凹凸变化显示成像规律;要是让它跟衣服摩擦,就会领略到带电体是如何来展示魅力 通过体验感受,让学生打开思路,想入非非,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只不过举手之力。
第四,利用实验帮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实验室中有很多精致的实验器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的溢水杯、小桶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然而,这些器材基本是演示使用,演示效果好使用方便。但由于个头太小,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学生观察之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生分组实验,主动参与,亲身感受。那器材何来呢?很简单,发动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饮料瓶,距上端三分之一处横切,拧紧盖,在侧面打个小豁口做成了溢水杯,盖朝下插到下端瓶中,水溢出后就会流入下面半截瓶中,下端自然就扮演了小桶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是会做实验,更重要的是会设计实验,乃至创生新实验,比传统教学中的效果更明显,操作更简捷,动手实践能力不言而喻。
第五,利用实验帮学生解决实践难题。
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由于对某个难点心存困惑,部分学生就会停滞思路,抱头苦想,导致后面一系列知识全部错过。而过了这个瓶颈地带,学生就会如鱼得水,一气呵成。这个瓶颈问题,利用物理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
物理实验,魅力无限,乐在其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我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提高,情趣培养,灵活运用上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