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示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关键词】挫折;教育观念;家庭
  一、现状调查
  最近,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等等。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在幼儿园对幼儿实行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奋斗目标
  1.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2.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3.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4.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良好心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与平衡)。
  (1)教幼儿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
  (2)教幼儿不要害怕受挫。如:要让幼儿自己发现错误;要遏止幼儿的逃避行为。
  (3)让幼儿正确的接受自我。
  (4)教幼儿学会自我鼓励。
  (5)成人也可以教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位胜利者。
  三、制定对策措施
  我们于2007年3月对本园2—6岁100名幼儿在抗挫折教育进行了近一年的跟踪观察、调查、分析与、研究发现:孩子在两岁起已经出现了独立性的要求,在幼儿独立活动的时候,一旦遇到突发特殊情况事件就很容易产生不安情绪,产生挫折感,从而对成人产生依恋,对自己产生怀疑。然而幼儿期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期,一旦对某种特殊情况教育不当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掌握分寸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敢于面对挫折是非常必要的,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出培养幼儿抗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 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2.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3.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幼儿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幼儿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和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4.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独立行走,自主进餐,自己盥洗,独立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穿脱鞋袜,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能帮助成人做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必须在幼儿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幼儿成长目标,帮助幼儿设置“跳一跳,摘一桃”的具体目标。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巩固发展成果打算
  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活动实践中,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还有少数因幼儿的性格因素,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使得个别幼儿独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不能敢于面对挫折。幼儿的可塑性强,我们将把现在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一如既往地开展这项活动,寓教于乐,贯穿在每天的一日生活之中。耐心细致的做好家长工作,调动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挫折教育,在点滴小事上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得他以后在困难的面前,有着一股坚韧的意志,能够最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我相信,将来他的世界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彩霞.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教育科学》,2000.
  [2]杨涛.浅谈幼儿挫折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舞蹈诗”是经过诗化后的舞蹈,其包含了精深的舞蹈文化精神,在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中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舞蹈诗;美育价值;素质教育  舞蹈给人以美的熏陶与享受,而舞蹈者本身也可以通过舞蹈获取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自身身心愉悦。“舞蹈诗”是我国上世纪就已经形成的一种特殊舞蹈体系,其在舞蹈教育中的地位突出,且对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今的教育工作注重
期刊
【摘 要】《指南》指出: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及过程逐渐趋于多样化,但是呈现出的作品缺少一定的新颖度和创造力。笔者基于对于中班绘画活动实践研究的经验得出,围绕尊重年龄特点、营造舒适氛围以及培养创作能力三大点入手,能有效提升幼儿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关键词】中班;融入;美术;创造力  一、中班幼儿绘画创作的特
期刊
幼小的新生们入园了。尖利的、撕心裂肺哭喊声、撞击声此起彼伏、凄惨无比,人间炼狱一般。我想安抚孩子们,只是我的声音淹没在孩子们汹涌的哭声中。我想以有趣的玩具、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但绝大部分孩子根本不睬,所以作用不大。  小小的孩子就这么执着地、不吃不喝地哭泣,真的,用不了一两天他们就会哭病的。怎么办?我首先认同他们的这种感受,理解他们情绪反应。其实切身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那种焦虑、不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的起点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分析工匠精神历史起源的基础上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新的内涵。浅析合理运用并发扬工匠精神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中的意义,提出对于艺术创作,艺术工作者应有更专注投入奉献自己的实践精神;同时也提出重视培养“一门技术”的教育即在艺术教育领域中重视起工匠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创作;艺术教育  从先秦直到今天,“师”一直沿用,古有尊师重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