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网络的普及,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的广度、宽度,还有维权意识、法制意识都在增强。加上独生子女带来的社会问题,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在浸染校园,师生关系出现新趋向,老师的传统地位受到空前挑战,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师生除在课堂教学交往外,课后各自行走匆匆,哪怕碰面师生也不见得互打招呼。班级观念松散,学生多住集体公寓,上课地点不固定且自由时间较多,很难管理,而教师也不断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娇、骄”二气,普遍缺乏责任感。师生关系的疏离、感情沟通渠道的缺失,必然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越来越不易建立。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有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使学生懂得理解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能接受。相反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就不会对教师、学校产生好感,更不会对学习产生热情。师生关系也是班级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变教育,我们该如何艺术性的处理师生间的沟通问题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同仁探讨,引教师思考:
一、师生关系中不要把学生当成被动的角色
现在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积极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更多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真正的发挥,学生才能敢问、多问,学而不厌,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认知活动中学生希望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切忌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
二、师生关系在情感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师生关系要像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别把他们当“学生”。教师对学生付之以热忱、关怀、负责,学生就会报之以尊重、感谢、认真。同样,如果对学生冷漠、敷衍、鄙视,学生同样会表现出轻视、厌恶、马虎。情感的互动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期待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着推动作用,能够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同样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甚至创造条件去实现学生的期待。师生之间的这种角色的相互期待应成为现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师生关系不应在价值观念及学生评价标准上有冲突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历来是社会争论的问题。从师生不同的视角看也产生了冲突。急剧变革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西方交互作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地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评价标准和内涵取向。当一些教师发现学生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自己大相径庭,存在明显的代沟时,就会运用教师的权威和习惯势力去影响和规范学生,这样就使师生之间易发生冲突。
四、学校要全面树立学生主体观,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本,把立足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做好改善师生关系的各项工作。并且完善“弱势群体”扶助制度,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学校对贫困生、特困生群体要关心、爱护和体贴,并为有志于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以缓解学生过重的生活压力,学校在学生违纪处分上要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出台或违纪事件的处理要实行“学生旁听会”,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心理健康问题实行预警制。学校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参加学生活动,使师生关系在和谐、团结的氛围得到升华。还要加强校园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比如2004年2月云南某高校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就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引发的重大事故,加强校园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事实上,不只是学生中不少人有心理问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甚至教师中的一些人也存在某些心理疾病。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师生中存在的心理疾病,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要形成校园和师生个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同氛围,主动接受心理治疗,消除危害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教师方面
1.增强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师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特殊影响的人,这必然要求教师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教师要真正成为一名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用善良和慈爱温暖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要善于创建平等的、使学生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
要建立一种师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课堂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学习体会,要欢迎学生在课堂上的直面挑战,满怀热情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导多种观点交锋,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激励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敢创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关系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样才能创造平等、轻松和无拘无束的良好课堂氛围。
3.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全面地予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公平,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全面、自由、个性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获得学生信任的主渠道,同时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有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使学生懂得理解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能接受。相反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就不会对教师、学校产生好感,更不会对学习产生热情。师生关系也是班级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变教育,我们该如何艺术性的处理师生间的沟通问题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同仁探讨,引教师思考:
一、师生关系中不要把学生当成被动的角色
现在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积极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更多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真正的发挥,学生才能敢问、多问,学而不厌,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认知活动中学生希望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切忌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
二、师生关系在情感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师生关系要像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别把他们当“学生”。教师对学生付之以热忱、关怀、负责,学生就会报之以尊重、感谢、认真。同样,如果对学生冷漠、敷衍、鄙视,学生同样会表现出轻视、厌恶、马虎。情感的互动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期待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着推动作用,能够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同样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甚至创造条件去实现学生的期待。师生之间的这种角色的相互期待应成为现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师生关系不应在价值观念及学生评价标准上有冲突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历来是社会争论的问题。从师生不同的视角看也产生了冲突。急剧变革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西方交互作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地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评价标准和内涵取向。当一些教师发现学生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自己大相径庭,存在明显的代沟时,就会运用教师的权威和习惯势力去影响和规范学生,这样就使师生之间易发生冲突。
四、学校要全面树立学生主体观,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本,把立足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做好改善师生关系的各项工作。并且完善“弱势群体”扶助制度,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学校对贫困生、特困生群体要关心、爱护和体贴,并为有志于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以缓解学生过重的生活压力,学校在学生违纪处分上要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出台或违纪事件的处理要实行“学生旁听会”,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心理健康问题实行预警制。学校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参加学生活动,使师生关系在和谐、团结的氛围得到升华。还要加强校园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比如2004年2月云南某高校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就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引发的重大事故,加强校园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事实上,不只是学生中不少人有心理问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甚至教师中的一些人也存在某些心理疾病。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师生中存在的心理疾病,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要形成校园和师生个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同氛围,主动接受心理治疗,消除危害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教师方面
1.增强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师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特殊影响的人,这必然要求教师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教师要真正成为一名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用善良和慈爱温暖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要善于创建平等的、使学生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
要建立一种师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课堂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学习体会,要欢迎学生在课堂上的直面挑战,满怀热情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导多种观点交锋,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激励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敢创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关系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样才能创造平等、轻松和无拘无束的良好课堂氛围。
3.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全面地予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公平,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全面、自由、个性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获得学生信任的主渠道,同时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