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退休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当事人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适应不了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身体上的疾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休综合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华盛顿大学健康研究院牵头进行的一项最新调研表明,全球人均寿命从1990年的65.3岁上升到了2013年的71.5岁。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万人,近十年来,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身心健康越来越被关注,退休后的老年人的身心调整不但影响着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和谐与健康。
退休不意味着“没用”
陈女士的父母今年70多岁,自从退休后,家里的气氛就变得越来越紧张,二老的脾气变得易受激惹。老两口总是因为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大肆争吵,儿女们说不得劝不得,一旦话说的不合老人的心意,他们也会和子女发脾气,甚至外孙女都经常要哄着姥姥姥爷。陈女士说,家里的气氛紧张,给她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明白父母这是怎么了,以前工作、生活的压力那么大都能乐观对待,现在儿女成人,生活也没有什么压力了,他们的情绪反而出现这么大的波动,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
老两口来到咨询室的时候,两人一前一后,陈女士小声告诉我:“昨天又吵架了,现在还在生气呢。”而老两口吵架的原因,令人有些心酸。事情是这样的,陈妈妈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每天也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各项指标,那天,陈妈妈正准备吃药,陈爸爸一个劲儿地喊她来厨房帮忙,陈妈妈一着急,失手把药瓶打翻了,药片撒了一地,老两口因此大吵一架。说到这里,陈妈妈告诉我,每天吃药的时候都心烦,觉得自己老了,已经没用了。年轻的时候,陈妈妈是单位的技术能手,很多特别精细的操作她都游刃有余,可是现在退休了,身体的功能也都在退化,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想到这些,陈妈妈就心烦,她也知道儿女的关心是出于孝顺,但心里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害怕自己太过依赖儿女,成为他们的负担,所以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想发脾气。
听了陈妈妈的话,陈女士忍不住流泪了。陈爸爸看看老伴儿,叹口气,说自己其实没有做好退休的准备,心里也特别担心自己“没用”了。但陈爸爸应对这种烦躁情绪的方式是:每天都去跑步,找老同事下棋,给自己找很多事情做,回家看到陳妈妈情绪不好,就更想躲出去。这样一来,两个老人的心理状态都受到了影响。
以超然的态度面对衰老
像陈妈妈和陈爸爸这样的老年人并不少见,他们在现实中已经退休,在身体上开始衰老,但在心理上依然希望自己处于“年轻”的状态,这样势必会带来现实中的失落。很多老年求助者感到周身不适,就医后可能发现有血压、血糖、关节等身体上的问题,他们尝试各种办法,希望消除身体上的不适,但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依然没有明显缓解,从而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上出现的很多不适,其实都属于衰老的正常表现,而不是生病。
接受自己的衰老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退休综合症”。
人在60岁以后,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体力、心力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这种适应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当老人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而当他们面临现实时,可能怀着绝望。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心态,一种超脱的智慧。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心理学家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乐享退休生活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位60岁老人的案例,他们都是因为不知道退休后要做什么。
A先生说他的单位在他“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之后抛弃了他”,因为“那是一个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世界”。他不再和自己大部分朋友和熟人来往,因为“最后他们都只是希望从我身上得到利益而已”。医生建议他使用药物来改善情绪,他问:“医药公司给你多少提成?”
B先生是一家私营小企业的创建人,刚刚把自己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但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极其不适应。他说:“我知道儿子会干的很出色,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对退休有些忧虑不安,朋友建议我寻求帮助,我觉得梳理一下思路,应该可以调整好。”
A先生和B先生都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退休后的角色转换问题,这个时期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难应对的。然而,A先生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因为他不相信其他人会关心自己,这使得他在一直处于警戒、苦涩和隔绝的状态。退休后这种由于不信任而带来的孤独感更加明显,A先生的情绪也更加低落。B先生则相信别人是在乎他的,同样是60岁,他被友爱的人际关系包围着。这些不同令两位老先生退休之后的心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作为亲人,我们该如何帮助老年人顺利完成这个调整的过程呢?最重要的一点就要帮助老人建立信任感。信任他人的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信任感使老人们可以信赖伴侣、儿女以及社会,相信自己会被照顾,并且对人际关系拥有持久稳定的信心。对于退休后的老人来说,自己的价值感如何体现,成为他们心里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丧失了价值感,他们很难拥有坚定的信任感,缺乏信任感导致老人时常惧怕被侵犯和被忽视,从而产生永久的孤独感。
了解了老人的心理变化,作为他们身边的亲人,有以下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调整退休后的心态。
1.经常邀请老人谈论他们年轻时候感到骄傲和欣慰的经历。也应当陪伴老人回顾自己人生中的坎坷,帮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奋斗的积极意义。
2.鼓励和支持老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保持与他人的交流。常常请他们帮助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表达感谢。
3.鼓励和支持老人学习了解各种新鲜事物,保持与环境的链接,鼓励和支持老人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4.学习医学常识,当老人的身体出现衰老的表现时,耐心地告诉他们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帮助老人理性接受身体的变化。
(编辑/茹晓 校对/梅语)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华盛顿大学健康研究院牵头进行的一项最新调研表明,全球人均寿命从1990年的65.3岁上升到了2013年的71.5岁。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万人,近十年来,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身心健康越来越被关注,退休后的老年人的身心调整不但影响着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和谐与健康。
退休不意味着“没用”
陈女士的父母今年70多岁,自从退休后,家里的气氛就变得越来越紧张,二老的脾气变得易受激惹。老两口总是因为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大肆争吵,儿女们说不得劝不得,一旦话说的不合老人的心意,他们也会和子女发脾气,甚至外孙女都经常要哄着姥姥姥爷。陈女士说,家里的气氛紧张,给她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明白父母这是怎么了,以前工作、生活的压力那么大都能乐观对待,现在儿女成人,生活也没有什么压力了,他们的情绪反而出现这么大的波动,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
老两口来到咨询室的时候,两人一前一后,陈女士小声告诉我:“昨天又吵架了,现在还在生气呢。”而老两口吵架的原因,令人有些心酸。事情是这样的,陈妈妈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每天也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各项指标,那天,陈妈妈正准备吃药,陈爸爸一个劲儿地喊她来厨房帮忙,陈妈妈一着急,失手把药瓶打翻了,药片撒了一地,老两口因此大吵一架。说到这里,陈妈妈告诉我,每天吃药的时候都心烦,觉得自己老了,已经没用了。年轻的时候,陈妈妈是单位的技术能手,很多特别精细的操作她都游刃有余,可是现在退休了,身体的功能也都在退化,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想到这些,陈妈妈就心烦,她也知道儿女的关心是出于孝顺,但心里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害怕自己太过依赖儿女,成为他们的负担,所以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想发脾气。
听了陈妈妈的话,陈女士忍不住流泪了。陈爸爸看看老伴儿,叹口气,说自己其实没有做好退休的准备,心里也特别担心自己“没用”了。但陈爸爸应对这种烦躁情绪的方式是:每天都去跑步,找老同事下棋,给自己找很多事情做,回家看到陳妈妈情绪不好,就更想躲出去。这样一来,两个老人的心理状态都受到了影响。
以超然的态度面对衰老
像陈妈妈和陈爸爸这样的老年人并不少见,他们在现实中已经退休,在身体上开始衰老,但在心理上依然希望自己处于“年轻”的状态,这样势必会带来现实中的失落。很多老年求助者感到周身不适,就医后可能发现有血压、血糖、关节等身体上的问题,他们尝试各种办法,希望消除身体上的不适,但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依然没有明显缓解,从而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上出现的很多不适,其实都属于衰老的正常表现,而不是生病。
接受自己的衰老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退休综合症”。
人在60岁以后,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体力、心力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这种适应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当老人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而当他们面临现实时,可能怀着绝望。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心态,一种超脱的智慧。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心理学家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乐享退休生活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位60岁老人的案例,他们都是因为不知道退休后要做什么。
A先生说他的单位在他“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之后抛弃了他”,因为“那是一个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世界”。他不再和自己大部分朋友和熟人来往,因为“最后他们都只是希望从我身上得到利益而已”。医生建议他使用药物来改善情绪,他问:“医药公司给你多少提成?”
B先生是一家私营小企业的创建人,刚刚把自己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但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极其不适应。他说:“我知道儿子会干的很出色,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对退休有些忧虑不安,朋友建议我寻求帮助,我觉得梳理一下思路,应该可以调整好。”
A先生和B先生都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退休后的角色转换问题,这个时期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难应对的。然而,A先生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因为他不相信其他人会关心自己,这使得他在一直处于警戒、苦涩和隔绝的状态。退休后这种由于不信任而带来的孤独感更加明显,A先生的情绪也更加低落。B先生则相信别人是在乎他的,同样是60岁,他被友爱的人际关系包围着。这些不同令两位老先生退休之后的心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作为亲人,我们该如何帮助老年人顺利完成这个调整的过程呢?最重要的一点就要帮助老人建立信任感。信任他人的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信任感使老人们可以信赖伴侣、儿女以及社会,相信自己会被照顾,并且对人际关系拥有持久稳定的信心。对于退休后的老人来说,自己的价值感如何体现,成为他们心里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丧失了价值感,他们很难拥有坚定的信任感,缺乏信任感导致老人时常惧怕被侵犯和被忽视,从而产生永久的孤独感。
了解了老人的心理变化,作为他们身边的亲人,有以下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调整退休后的心态。
1.经常邀请老人谈论他们年轻时候感到骄傲和欣慰的经历。也应当陪伴老人回顾自己人生中的坎坷,帮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奋斗的积极意义。
2.鼓励和支持老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保持与他人的交流。常常请他们帮助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表达感谢。
3.鼓励和支持老人学习了解各种新鲜事物,保持与环境的链接,鼓励和支持老人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4.学习医学常识,当老人的身体出现衰老的表现时,耐心地告诉他们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帮助老人理性接受身体的变化。
(编辑/茹晓 校对/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