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逐年增加,但是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面临经济发展导向有所偏差、经济增长引擎转换困难、国际市场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GDP;经济结构;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逐年提高,并在2010年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
然而,虽然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经济产出不断增加,但是资源能耗却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致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效应。(见表一)
一、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导向盛行
我国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导致下列问题的出现:
1.环境污染严重,低碳社会构建过程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是以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资源的严重短缺都成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利用率不足4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近二十个百分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多倍。乱砍、乱伐、乱垦、乱采,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再加上能源结构不合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情况严重,很多水资源被污染不能食用,低碳社会的构建尤为困难。
2.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增大
在我国,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经济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职业类型之间收入水平有很大差距,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既不利于调动人民发展生产,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进展缓慢
由于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在短期内并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和GDP的增长,因此,在政府支出中科研和教育投入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在国内市场,政府导向性投资独占鳌头,拉动了内需的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却逐渐凸显,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1.出口导向模式在全球利益链中的分红越来越少
中国出口的产品目前仍处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低端,这对我国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及国民福利的贡献十分有限。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冲击,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丧失,这使过度投资形成的产能过剩以大量出口廉价制造品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系。
2.过低的消费水平
我国消费率的长期低迷使得我国的消费水平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同时还落后于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消费水平不仅不利于内需拉动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更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需求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占我国总人数近一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将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经济结构扭曲严重
首先是经济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形成了不协调的三大产业发展,表现为第一、二产业比重太重,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过低。其次是工业内部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城市化、工业化迫切需要生产要素向非农领域的转移,需要大量矿产、能源资源,这都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诱发因素。
三、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市场的干扰逐渐增多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更进一步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浪潮中愈陷愈深,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严重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制造”占据大多数的世界市场。这种现象致使部分发达国家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利用甚至操纵WTO相关机构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大规模加重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的存在使我国部分出口导向性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2.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安全面临危机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处于霸权地位的发达国家不负责任地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以邻为壑,转嫁危机,使我国大量外汇储备蒸发,国家财富面临巨大损失,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再者,我国受出口导向影响剧烈,国际市场疲软的现状致使我国大量缺乏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以及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面临严重威胁,尤其在新一波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临严峻考验。
基于此,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集约化代替粗放式,以科技创新带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以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代替单一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袁蕊,大连装备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经济师;王明亮,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讲师。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GDP;经济结构;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逐年提高,并在2010年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
然而,虽然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经济产出不断增加,但是资源能耗却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致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效应。(见表一)
一、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导向盛行
我国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导致下列问题的出现:
1.环境污染严重,低碳社会构建过程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是以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资源的严重短缺都成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利用率不足4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近二十个百分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多倍。乱砍、乱伐、乱垦、乱采,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再加上能源结构不合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情况严重,很多水资源被污染不能食用,低碳社会的构建尤为困难。
2.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增大
在我国,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经济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职业类型之间收入水平有很大差距,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既不利于调动人民发展生产,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进展缓慢
由于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在短期内并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和GDP的增长,因此,在政府支出中科研和教育投入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在国内市场,政府导向性投资独占鳌头,拉动了内需的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却逐渐凸显,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1.出口导向模式在全球利益链中的分红越来越少
中国出口的产品目前仍处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低端,这对我国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及国民福利的贡献十分有限。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冲击,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丧失,这使过度投资形成的产能过剩以大量出口廉价制造品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系。
2.过低的消费水平
我国消费率的长期低迷使得我国的消费水平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同时还落后于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消费水平不仅不利于内需拉动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更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需求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占我国总人数近一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将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经济结构扭曲严重
首先是经济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形成了不协调的三大产业发展,表现为第一、二产业比重太重,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过低。其次是工业内部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城市化、工业化迫切需要生产要素向非农领域的转移,需要大量矿产、能源资源,这都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诱发因素。
三、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市场的干扰逐渐增多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更进一步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浪潮中愈陷愈深,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严重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制造”占据大多数的世界市场。这种现象致使部分发达国家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利用甚至操纵WTO相关机构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大规模加重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的存在使我国部分出口导向性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2.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安全面临危机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处于霸权地位的发达国家不负责任地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以邻为壑,转嫁危机,使我国大量外汇储备蒸发,国家财富面临巨大损失,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再者,我国受出口导向影响剧烈,国际市场疲软的现状致使我国大量缺乏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以及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面临严重威胁,尤其在新一波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临严峻考验。
基于此,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集约化代替粗放式,以科技创新带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以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代替单一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袁蕊,大连装备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经济师;王明亮,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