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醇雅”和“風雅”是清代典型的词学主张,它们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醇雅”与“风雅”皆是以“雅”为基础,要求词作音律规范,语言典雅。但目的和方法各异,前者复兴词体,后者推尊词体。对词作的风格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前者重“清妍”“清空”;后者提倡“深美闳约、深隽柔厚”。
【关键词】词论;醇雅;风雅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醇雅”和“风雅”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两者都提倡雅化词体,注重词体音律、语言等方面的规范。但“醇雅”和“风雅”在词学目的、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以下主要从两者的词学目的、方法和对风格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学目的
浙西词派是清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词派,主要代表有朱彝尊、汪森等人。汪森为朱彝尊《词综》所写的序中最早提到“醇雅”,他说目前词作“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汪森提出“醇雅”在努力探寻明词衰萎的原因,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或失之俚”“或失之伉”的词的,把姜夔的词作为“醇雅”的典范,并对“言情”“用事”“字句”等有着明确的规范。“醇雅”的词学目的是为了用“醇雅”之词来反对俚俗、鄙陋之词,进而达到振兴清初词坛的目的。
浙西之“醇雅”的词学目的尤其是其前期是为了复兴词体,这与其他时期的尊“雅”观以推尊词体为主要目的是不同的。如朱彝尊《紫云词序》中曾评价昌黎的词,认为欢愉之词通常难以写得工巧,而愁苦之词往往容易写得工巧,并且认为词作的功能大都是为了娱宾遣兴和歌咏太平的。此处,朱彝尊一反“以诗为词”的尊“雅”常态,严分诗词疆界,而把词作为“娱宾遣兴”和咏歌太平的工具,是为了区别诗与词,突出词这一文体的特点。但是这种文体观在当时是具有落后与保守性的。同样是提倡雅化词体,他常称词为“小道”“小技”,并没有提高词体地位的意识。雅化词体只是为了使词作继续为大家提供“娱乐”,使词作得以复兴,而并非想要把词作推尊和提升到和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常州词派提倡“风雅”,它的目的是“诗教”,常州词派倡雅词论者重视词的社会教化功能。这种文体功能论和浙西词派“醇雅”观注重艺术,关注词的形式以及娱乐功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源于常州词派的词论者大多都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善于经学,如张惠言,他作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就是清代中期“今经文派”的大师。因而,常州词派的“风雅”更加注重儒家的政治教化和社会功用论。
总而言之,浙西词派所主张的“醇雅”是为了振兴清初词坛,认为词可以是“末流”“小道”,可以继续娱乐大众,但它要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复苏起来。“醇雅”反对的是淫艳和俚俗的词作。而常州词派所主张的“风雅”,其目的不仅为了反对淫靡、俚俗的词作还要反对浙西末流的饾饤、浮滑的“游词”。此外,“风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尊词体、发扬诗教。
二、词学方法
“醇雅”主张“以学问为词”,通过“师古人”来“薄流俗”。浙西词论者“以学问为词”,把学问作为词作的基础,这种“学人之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词的文化底蕴和格调,但是把书本和文化知识作为词作的根源,而忽视其真正的源泉即广阔的社会生活,这种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词作终究会因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而枯竭。朱彝尊在《赠缪篆顾生》中主张用“薄流俗”“师古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抵制词作的淫艳和俚俗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结合“醇雅”观的理论主张,我们就会发现“醇雅”更多的是关注词作的形式美、艺术美,是“为艺术而艺术”。朱彝尊明确提出反对言情词的淫秽词作,他在《词综·发凡》中曾评价流于淫秽的艳情词是不可取的,并赞同法秀道人德尔观点凡是作淫秽之艳情者皆当“堕犁舌地域”。除此之外,提倡醇雅的词论者,还主张“以雅易俗”。
三、对词作风格的要求
浙西词派的“醇雅”继承了前期的尊“雅”观,在词体风格上推崇“清妍”“清空”。表现最为突出者当推厉鹗。厉鹗在《论词绝句》十二首中就有多处提倡这种风格,他以姜夔和张炎二人的词作为雅词的典范。在厉鹗的《论词绝句》其五中,他赞赏姜夔的“清妍”词风,在第七首绝句中,他则对张炎的“清空”词风给予高度评价。厉鹗提倡词作的“清妍”“清空”,反对“豪放”词作。但是浙西词派后期,“醇雅”论者对词风的要求就开放得多,他们以吴锡麒和郭麐为代表。同样以“雅”为论词标准,后期的浙西词论者意识到了他们自身的弊端,他们主张“转益多师”来改变“醇雅”所带来的弊病,主张吸取多种词体风格之长,来救浙西词风之短,对“豪放”词风不再排斥。而“风雅”的词论者不仅要求词作“清雅”和“古雅”,更重视词作的深度和沉郁,因而他们提倡词的风格要深幽隽永、深美宏约等等。
四、结语
总之,“醇雅”与“风雅”都是以“雅”为基础,提倡音律、语言的规范,对词作风格的要求也相对开放得多,无论是推尊词体还是复兴词体,他们对词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醇雅”是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典雅,把“学问”当作词作的基础,甚至忽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而“风雅”更加重视“诗教”,有矫枉过正之嫌。若把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词体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清]朱彝尊.《词综》卷首[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作者简介:祝云珠,云南大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理论。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词论;醇雅;风雅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醇雅”和“风雅”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两者都提倡雅化词体,注重词体音律、语言等方面的规范。但“醇雅”和“风雅”在词学目的、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以下主要从两者的词学目的、方法和对风格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学目的
浙西词派是清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词派,主要代表有朱彝尊、汪森等人。汪森为朱彝尊《词综》所写的序中最早提到“醇雅”,他说目前词作“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汪森提出“醇雅”在努力探寻明词衰萎的原因,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或失之俚”“或失之伉”的词的,把姜夔的词作为“醇雅”的典范,并对“言情”“用事”“字句”等有着明确的规范。“醇雅”的词学目的是为了用“醇雅”之词来反对俚俗、鄙陋之词,进而达到振兴清初词坛的目的。
浙西之“醇雅”的词学目的尤其是其前期是为了复兴词体,这与其他时期的尊“雅”观以推尊词体为主要目的是不同的。如朱彝尊《紫云词序》中曾评价昌黎的词,认为欢愉之词通常难以写得工巧,而愁苦之词往往容易写得工巧,并且认为词作的功能大都是为了娱宾遣兴和歌咏太平的。此处,朱彝尊一反“以诗为词”的尊“雅”常态,严分诗词疆界,而把词作为“娱宾遣兴”和咏歌太平的工具,是为了区别诗与词,突出词这一文体的特点。但是这种文体观在当时是具有落后与保守性的。同样是提倡雅化词体,他常称词为“小道”“小技”,并没有提高词体地位的意识。雅化词体只是为了使词作继续为大家提供“娱乐”,使词作得以复兴,而并非想要把词作推尊和提升到和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常州词派提倡“风雅”,它的目的是“诗教”,常州词派倡雅词论者重视词的社会教化功能。这种文体功能论和浙西词派“醇雅”观注重艺术,关注词的形式以及娱乐功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源于常州词派的词论者大多都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善于经学,如张惠言,他作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就是清代中期“今经文派”的大师。因而,常州词派的“风雅”更加注重儒家的政治教化和社会功用论。
总而言之,浙西词派所主张的“醇雅”是为了振兴清初词坛,认为词可以是“末流”“小道”,可以继续娱乐大众,但它要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复苏起来。“醇雅”反对的是淫艳和俚俗的词作。而常州词派所主张的“风雅”,其目的不仅为了反对淫靡、俚俗的词作还要反对浙西末流的饾饤、浮滑的“游词”。此外,“风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尊词体、发扬诗教。
二、词学方法
“醇雅”主张“以学问为词”,通过“师古人”来“薄流俗”。浙西词论者“以学问为词”,把学问作为词作的基础,这种“学人之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词的文化底蕴和格调,但是把书本和文化知识作为词作的根源,而忽视其真正的源泉即广阔的社会生活,这种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词作终究会因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而枯竭。朱彝尊在《赠缪篆顾生》中主张用“薄流俗”“师古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抵制词作的淫艳和俚俗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结合“醇雅”观的理论主张,我们就会发现“醇雅”更多的是关注词作的形式美、艺术美,是“为艺术而艺术”。朱彝尊明确提出反对言情词的淫秽词作,他在《词综·发凡》中曾评价流于淫秽的艳情词是不可取的,并赞同法秀道人德尔观点凡是作淫秽之艳情者皆当“堕犁舌地域”。除此之外,提倡醇雅的词论者,还主张“以雅易俗”。
三、对词作风格的要求
浙西词派的“醇雅”继承了前期的尊“雅”观,在词体风格上推崇“清妍”“清空”。表现最为突出者当推厉鹗。厉鹗在《论词绝句》十二首中就有多处提倡这种风格,他以姜夔和张炎二人的词作为雅词的典范。在厉鹗的《论词绝句》其五中,他赞赏姜夔的“清妍”词风,在第七首绝句中,他则对张炎的“清空”词风给予高度评价。厉鹗提倡词作的“清妍”“清空”,反对“豪放”词作。但是浙西词派后期,“醇雅”论者对词风的要求就开放得多,他们以吴锡麒和郭麐为代表。同样以“雅”为论词标准,后期的浙西词论者意识到了他们自身的弊端,他们主张“转益多师”来改变“醇雅”所带来的弊病,主张吸取多种词体风格之长,来救浙西词风之短,对“豪放”词风不再排斥。而“风雅”的词论者不仅要求词作“清雅”和“古雅”,更重视词作的深度和沉郁,因而他们提倡词的风格要深幽隽永、深美宏约等等。
四、结语
总之,“醇雅”与“风雅”都是以“雅”为基础,提倡音律、语言的规范,对词作风格的要求也相对开放得多,无论是推尊词体还是复兴词体,他们对词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醇雅”是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典雅,把“学问”当作词作的基础,甚至忽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而“风雅”更加重视“诗教”,有矫枉过正之嫌。若把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词体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清]朱彝尊.《词综》卷首[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作者简介:祝云珠,云南大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理论。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