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作学习打造道德与法治深学课堂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连云港市教育局全面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真学、深学、乐学”“三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学习、深度学习、快乐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深学”是“三学”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作为深度学习的抓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清合作学习“面目”,加强学习指导
  教师的教学有时得不到学生的良好配合,因为学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所以无法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在深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同学进行合作,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应对各种真实的社会生活。
  第二,学生的性别。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小组合作中,将男女生混合分组,可以开阔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智力、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因此,在分组时,我将优秀生与学困生进行搭配分组,将性格外向、擅长组织沟通的学生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将学习方法灵活、耐心不足的学生和学习踏实、但悟性不足的学生搭配分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时,我让学生合作讨论“努力是沟通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只要有梦,就一定能实现目标”这个观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有同学说:“我也有梦想,我也努力了,但没有实现,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正确。”马上有同学反驳道:“你虽然努力了,但努力要有方法,而不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人云亦云,要持之以恒。真正的努力需要坚持,而不是三分钟热度,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些你都做到了吗?”教室里马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对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所以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体验准备、证据准备、论证方法准备及困惑准备,学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一起或辩驳,或论证,求同存异,自然有了发言权,再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学生岂不就跃跃欲试?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吗?
  二、发挥体态语的指向性、言语的勾连性作用,创造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现实中,有很多家庭不注重培养孩子言语的指向性、勾连性,这很让人尴尬。现在的家长真的不需要孩子任何回报吗?老师不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吗?我想只要家长和学校重视孩子言语的指向性、勾连性教育,教育效果就会好很多。所以,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眼睛表达”。
  甲(目光关注全班或一部分同学,将书拿在手上,或挺胸,充满自信):“我认为×××的观点正确,因为它关注了……表现了……不知道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乙(身体面向甲,表示针对性,也表示对甲的尊重):“甲同学的观点确实不錯,但我认为×××的观点更有道理,因为它关注了……表现了……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认为呢?”
  甲的目光关注全班或部分同学,即有了挑战与展示的意图。乙同学身体面向甲以示其回答针对甲,在与其辩论、协商、探讨,这就是体态语的针对性,希望引起对方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甲、乙的姿势还将引起全体同学的关注,这有利于激起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的欲望。
  甲同学言语中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是向全班同学征询意见,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参与意识;乙同学首先对甲同学的回答表示肯定,“但我认为×××的观点更有道理”的言语具有挑战性,全班同学都会关注的,“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认为呢”又启下,这就是言语的勾连性。
  如果我们认为体态语的指向性和言语的勾连性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话,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指导必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情感的交流和激励、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
  总之,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打造深学课堂,真正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价值,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语言是以句子为单位表达意念的。各民族的语言由于各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的区别,首先就表现为词在句子中的次序的不同,不同的词序常常表达不同
一、让孩子的操作“活现”材料    数学材料是否对幼儿有意义需要在活动中检验,孩子操作数学材料的过程能透射孩子对材料的感受:孩子喜欢材料吗?这种材料对孩子难吗?材料能推进孩子的主动探究吗?从而“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为教师调整材料提供依据。在一次调研中,一位园长给我看了一张记录纸(一份要求孩子先做沉浮实验再进行统计的记录纸),记录纸一分为二,以水波浪为界,上面画浮的物体,下面画沉的物体,上下各画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还未养成,若不加正确引导,则很容易使其养成错误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对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利用法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目前,我国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面临很多问题,教学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的首要目标。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不断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把握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之间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本文简单论述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到知识、利用知识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学生通过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让高中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二是通过新课程培养高中生对地理的深厚情感、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