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决策模型下的政策制定基于——对天津市人才新政连打补丁的分析

来源 :人才资源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公共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社会性后果,因此,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极为重要.良好的决策或者说政策制定是有效的公共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如何作出好的决策、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是长期受到关注的命题.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使得政策面对的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政策制定与政策的实际执行间难免会存在偏差,为了弥补决策的不足,保证有效性,对政策打“补丁”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体系不断推出补丁政策;“限塑”政策执行不佳,后续多次补上补丁;财政部为“营改增”连打补丁,以推动金融领域减负利好;等等.不难看到,政策补丁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效地弥补了各种政策中的漏洞,提高了政策实效.但是补丁的出台,特别是一些政策的连打补丁,对行政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损害了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且,随着打补丁行为的日益普遍,政府似乎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政策即使不够完善,也先予以出台,随后再视执行情况通过补丁调整,陷入“补丁摞补丁”的政策怪圈.所以,打补丁这一行为本身虽然有其意义和价值,但同时应该思考的是,该怎样避免其带来的负面效果.显然,有两种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质量提高”,从补丁本身入手,降低打补丁的成本、保证打补丁后的政策公共价值不变、循序渐进以避免不必要的阻力和冲突,等等,都被认为是可以有效降低其负面影响的方式;二是“数量减少”,即从根源上减少打补丁这一现象的出现,补丁的出现是因为制定、设计的政策与执行出现了偏差,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在政策制定阶段就尽量减少偏差便可以有效减少补丁的出现.
其他文献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当前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仍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