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统率下,剖析生活与语文的关系,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角度,去探索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建立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内容
1、充分发掘学生本身的课程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个体,都有着探索生命意义、创造生活体验和感悟人生智慧的生命热情,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學科的人文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进而丰富学生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2、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反映学生眼中自然世界的自然性资源,也有学生对社会生活认识的社会性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取之不尽,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比如,在每节课利用课前十分钟,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展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形式很多,如“三分钟演讲”、“我是这样购物讲价的”、“我是这样和陌生人交谈的”、“我当主持人、推销员、导游员”、“演课本剧“、“小小辩论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关注生活,用思考的眼光去观察、感悟,并组织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能力在自觉的学习中获得提高。
3、充分发掘环境的资源效益,力求每一寸空间释放出温馨的生活气息和语文学习氛围。例如,在班级建立生态语文环境:有学生自己创作编辑的《语文通讯》,有供同学们参考学习的《词句银行本》,有查找错误的《错别字银行》,有供同学们开发思维能力的《趣味语文》等等。这样的生活化了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培养和塑造了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探究的品质。
二、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建立语文化的学生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假如丢失了学生证,怎样到教务处申请补办;假如去应聘学生会干部,怎样自我介绍;与同学产生了误会,怎样写致歉信;生活中怎样问候别人,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校运会学习播音,学习做小记者采写新闻;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写喜报、写光荣榜;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由此可见,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天地就有多广阔。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在教学怎样写信后,让学生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通信交流,既巩固了书信的格式。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用语文的乐趣,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活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这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也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终南捷径”。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各种讨论会和辩论会。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术,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和父母谈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与父母究竟能不能成为朋友、母亲私拆女儿的信对不对、我是这样看待父母的职业的”等等。通过观察与分析,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技巧不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再现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在现行语文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与主观理解相对应的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内化出经验和认识。但由于受学生的生活阅历所限,现有的许多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活画面,拓展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天山景物记》后,将课文某一部分改写成导游词,然后组织一次“今天我来为你导游”的语文实践课。同时,将这课的学习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去收集资料,了解和认识家乡,开展“勿忘历史、爱我家乡一开发建设、知我家乡一展现新貌、喜我家乡一旅游胜景、创我家乡”以介绍、解说为系列的语文实践课。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建立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内容
1、充分发掘学生本身的课程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个体,都有着探索生命意义、创造生活体验和感悟人生智慧的生命热情,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學科的人文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进而丰富学生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2、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反映学生眼中自然世界的自然性资源,也有学生对社会生活认识的社会性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取之不尽,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比如,在每节课利用课前十分钟,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展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形式很多,如“三分钟演讲”、“我是这样购物讲价的”、“我是这样和陌生人交谈的”、“我当主持人、推销员、导游员”、“演课本剧“、“小小辩论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关注生活,用思考的眼光去观察、感悟,并组织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能力在自觉的学习中获得提高。
3、充分发掘环境的资源效益,力求每一寸空间释放出温馨的生活气息和语文学习氛围。例如,在班级建立生态语文环境:有学生自己创作编辑的《语文通讯》,有供同学们参考学习的《词句银行本》,有查找错误的《错别字银行》,有供同学们开发思维能力的《趣味语文》等等。这样的生活化了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培养和塑造了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探究的品质。
二、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建立语文化的学生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假如丢失了学生证,怎样到教务处申请补办;假如去应聘学生会干部,怎样自我介绍;与同学产生了误会,怎样写致歉信;生活中怎样问候别人,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校运会学习播音,学习做小记者采写新闻;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写喜报、写光荣榜;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由此可见,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天地就有多广阔。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在教学怎样写信后,让学生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通信交流,既巩固了书信的格式。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用语文的乐趣,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活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这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也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终南捷径”。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各种讨论会和辩论会。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术,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和父母谈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与父母究竟能不能成为朋友、母亲私拆女儿的信对不对、我是这样看待父母的职业的”等等。通过观察与分析,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技巧不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再现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在现行语文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与主观理解相对应的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内化出经验和认识。但由于受学生的生活阅历所限,现有的许多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活画面,拓展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天山景物记》后,将课文某一部分改写成导游词,然后组织一次“今天我来为你导游”的语文实践课。同时,将这课的学习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去收集资料,了解和认识家乡,开展“勿忘历史、爱我家乡一开发建设、知我家乡一展现新貌、喜我家乡一旅游胜景、创我家乡”以介绍、解说为系列的语文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