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引导学生领悟这篇表文的至真情感,走进诸葛亮伟大崇高的情感世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学生在课堂上独到的理解和表达,大大出乎我的“预设”。现将教学片断摘录于后。
师:同学们,诸葛亮的《出师表》能传唱千古,成为“表”中之“至文”,被陆游称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认为关键是靠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但大多数都认为是“真情”。
师:许多同学都说是“真情”,我也赞同。那“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分别说了“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等词语,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我把这些词语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把这些词语分为了四类:第一类: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第二类: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第三类: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第四类: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
师:恐怕同学们都看出来了,每一类的几个词语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我们能不能每类只留下一个词语呢?
生(齐):能!
师:那好,第一类选哪一个词语呢?
学生讨论后,大多数倾向于在“耿耿忠心”和“赤胆忠心”中选一个,但争论较大。这时,我这个裁判说话了。
师: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同,选哪一个都是可以的。
生:老师,不行。比如在“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心使我感动万分”一句中,你能把“赤胆忠心”换为“耿耿忠心”吗?
是啊,经学生这么一说,这两个词语确实有区别。可我在备课时翻了词典,两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未想到学生这样来将我一军。
师:哎呀,你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啊!那你认为保留哪一个好呢?
生:赤胆忠心。
为了证实学生的说法,我请学生举手表决。绝大多数都赞同用“赤胆忠心”。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的?
学生分别回答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想“率三军定中原,复汉室还旧都”等,并作了分析。
师:这些地方确实能够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那为什么读了这些就觉得非常感人呢?
生:把这些内容与整篇文章结合起来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诸葛亮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刘禅和天下所有的人看,以此来表白自己敞亮而高尚的内心世界。如果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我的心为之一颤,学生概括的这一句话我闻所未闻,系言人之未言之语。我带头向该生长时间地鼓掌,并把这句非常漂亮的话写到了黑板上。想到学生的这一绝妙的表达,我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请学生把后三组词语每组筛选一个,结合课文,像刚才这位学生一样,用“……到了只差……”来表述诸葛亮所抒发的“至情”。约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同意留下“殚精竭虑”、“知恩图报”、“哭诉衷肠”三个词语。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选留词语的理由?
生:诸葛亮“联吴抗曹”、“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不是为蜀国、刘备和刘禅而“殚精竭虑”吗?
生:还有他在北伐前向刘禅提出“三大”建议,陈述治国之理,并明确各方面的责任,不是“殚精竭虑”的表现吗?
师:两位同学晓得那么多,真了不起。后两个词语呢?
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临崩寄臣以大事”,“由是感激”;“陛下”如能“自谋”,“以咨取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由是感激”;如果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由是感激”。不用“知恩图报”用什么?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这位同学的排比句太漂亮了!哪位同学也用排比句来说说“哭诉衷肠”呢?
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能不“哭诉衷肠”吗?担心“陛下”“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内外异法”,“亲小远贤”,能不“哭诉衷肠”吗?为“报先帝而忠陛下”北伐,可又对国内之事忧心忡忡,能不“哭诉衷肠”吗?文中13次说到“先帝”,且又深忧“陛下”,能不“哭诉衷肠”吗?
师:太美了!我没想到同学们对本文的理解是如此透彻。请同学们把仿写的句子说出来大家共享吧!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粉身碎骨。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师:该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二句好一些。因为诸葛亮后来已经“粉身碎骨”了。
师:好,接着说。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肝脑涂地”。
师: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一句,诸葛亮为刘氏父子已经“肝脑涂地”了,只差做牛做马。
生:我说第四个词语,“哭诉衷肠到了只差震天动地”。
师:那么大声音呀!
生:应该说成“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师: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呢?
生:男子汉更多的是内心的哭,声音不大,但内心的痛苦却大,所以用“肝肠欲断”最恰当。
最后黑板上留下了四句话:
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无论教师如何预设,永远都无法预设尽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永远都无法预设全精彩绝妙的教学环节。只要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那智慧的头脑所产生的“精彩”是无法估量的。当初我在备课时,仅仅只想到了这四个词语,而学生用排比句的方式来理解这四个词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四个“只差”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恰恰又成为了本堂课最精彩的部分。因此,精彩无法 “预设”,但精彩可以“生成”。
(作者单位:涪陵第十四中学)
师:同学们,诸葛亮的《出师表》能传唱千古,成为“表”中之“至文”,被陆游称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认为关键是靠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但大多数都认为是“真情”。
师:许多同学都说是“真情”,我也赞同。那“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分别说了“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等词语,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我把这些词语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把这些词语分为了四类:第一类: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第二类: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第三类: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第四类: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
师:恐怕同学们都看出来了,每一类的几个词语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我们能不能每类只留下一个词语呢?
生(齐):能!
师:那好,第一类选哪一个词语呢?
学生讨论后,大多数倾向于在“耿耿忠心”和“赤胆忠心”中选一个,但争论较大。这时,我这个裁判说话了。
师: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同,选哪一个都是可以的。
生:老师,不行。比如在“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心使我感动万分”一句中,你能把“赤胆忠心”换为“耿耿忠心”吗?
是啊,经学生这么一说,这两个词语确实有区别。可我在备课时翻了词典,两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未想到学生这样来将我一军。
师:哎呀,你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啊!那你认为保留哪一个好呢?
生:赤胆忠心。
为了证实学生的说法,我请学生举手表决。绝大多数都赞同用“赤胆忠心”。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的?
学生分别回答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想“率三军定中原,复汉室还旧都”等,并作了分析。
师:这些地方确实能够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那为什么读了这些就觉得非常感人呢?
生:把这些内容与整篇文章结合起来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诸葛亮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刘禅和天下所有的人看,以此来表白自己敞亮而高尚的内心世界。如果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我的心为之一颤,学生概括的这一句话我闻所未闻,系言人之未言之语。我带头向该生长时间地鼓掌,并把这句非常漂亮的话写到了黑板上。想到学生的这一绝妙的表达,我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请学生把后三组词语每组筛选一个,结合课文,像刚才这位学生一样,用“……到了只差……”来表述诸葛亮所抒发的“至情”。约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同意留下“殚精竭虑”、“知恩图报”、“哭诉衷肠”三个词语。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选留词语的理由?
生:诸葛亮“联吴抗曹”、“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不是为蜀国、刘备和刘禅而“殚精竭虑”吗?
生:还有他在北伐前向刘禅提出“三大”建议,陈述治国之理,并明确各方面的责任,不是“殚精竭虑”的表现吗?
师:两位同学晓得那么多,真了不起。后两个词语呢?
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临崩寄臣以大事”,“由是感激”;“陛下”如能“自谋”,“以咨取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由是感激”;如果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由是感激”。不用“知恩图报”用什么?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这位同学的排比句太漂亮了!哪位同学也用排比句来说说“哭诉衷肠”呢?
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能不“哭诉衷肠”吗?担心“陛下”“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内外异法”,“亲小远贤”,能不“哭诉衷肠”吗?为“报先帝而忠陛下”北伐,可又对国内之事忧心忡忡,能不“哭诉衷肠”吗?文中13次说到“先帝”,且又深忧“陛下”,能不“哭诉衷肠”吗?
师:太美了!我没想到同学们对本文的理解是如此透彻。请同学们把仿写的句子说出来大家共享吧!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粉身碎骨。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师:该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二句好一些。因为诸葛亮后来已经“粉身碎骨”了。
师:好,接着说。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肝脑涂地”。
师: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一句,诸葛亮为刘氏父子已经“肝脑涂地”了,只差做牛做马。
生:我说第四个词语,“哭诉衷肠到了只差震天动地”。
师:那么大声音呀!
生:应该说成“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师: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呢?
生:男子汉更多的是内心的哭,声音不大,但内心的痛苦却大,所以用“肝肠欲断”最恰当。
最后黑板上留下了四句话:
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无论教师如何预设,永远都无法预设尽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永远都无法预设全精彩绝妙的教学环节。只要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那智慧的头脑所产生的“精彩”是无法估量的。当初我在备课时,仅仅只想到了这四个词语,而学生用排比句的方式来理解这四个词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四个“只差”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恰恰又成为了本堂课最精彩的部分。因此,精彩无法 “预设”,但精彩可以“生成”。
(作者单位:涪陵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