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北方来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个季节,有成群结对的候鸟南来,我看得见候鸟,却看不见风。
  这个季节,有无数流浪的风随着候鸟南来,鸟儿们寻找到了温暖的港湾,风却无处栖息。
  2
  我此刻所站立的位置,数月前还只有渔船才能站立,假如在那时我执意站立在这里,我的下场将比搁浅停滞的渔船更悲凉。大地,在季节这个魔术师的手中变得创意无限,被湖水保养了超过半年的皮肤已经裸露出来,龟裂的皮肤正渴望呼吸,这时风来了。
  作为湖畔的居民,我不想把湖水的干涸栽赃给风,风干的罪名是不成立的,就像风湿的过错同样不在风。倒是风并不在意周围的腹黑之语,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有点像闯荡江湖的豪侠,明明一腔热血却一副冷酷到底的样子。
  在深秋与初冬之间,风快速地翻阅着季节的篇章,从湖面的丰盈读到枯瘦,也看着渔民们一天天把船驶得更远。靠水讨生活的劳动者早已经习惯风浪带来的漂泊感,他们与风亦敌亦友,相互熟稔。风的来路,水的去向,鱼群的踪迹,都流露在掌舵人饱经沧桑的笑意中。
  而此时,长山岛大多数渔船都躺在陆地上晒着太阳吹着风,经过一季辛劳的捕捞,主人与它们都进入了冬歇期。
  渔村的老人们说,进退取舍,网开一面,鄱阳湖最大群岛上蕴藏着的仁慈与智慧,是千年来取之不竭的宝藏。每年这个时候,北方的风总会如约而至,把温吞的南方彻吹成塞北的模样,也把人与鱼的舞台切换成鸟与草的家园。出没风波里的渔船划出生命的轨迹,呼啸而至的风划出季节的疆域,生命的坚韧与风的执着并驾齐驱,不分胜负。
  3
  吃的鱼既然已经足够,我们不如来湖上看风吹草低、万羽翔集。
  风从北方来,见证上万公顷的湖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芦苇,苔草,茭草,香蒲,旱伞竹,皇竹草,水葱,水莎草……满眼的草真让人难以辨识。这些隐匿在湖底的草,一根根被风发现,在风的追问下,纷纷供述出湖水曾经堆积它们心头的那些荡漾,这样的供述并不代表软弱,而只是初次相见的乍暖还寒、欲说还休。至于什么是芦,什么是苇,什么是荻,什么又是蒹葭,除了风又有谁会在意。
  湖底生长着的草,极像大地厚厚的毛发,有人在像收割稻麦一样收割已经熟透的草,扎成一捆一捆的運往北方,据说是喂马的上好饲料。风从北方来,并非为了江南的货殖,它的干爽与凛冽,一路有货无价。在这个季节,湖畔湿地是草的都市,连自视清高的候鸟都成了前来谋生的暂居客,超然世外的,唯有风与风的信徒。
  我看见风俯下身子,为芦花梳头,芦花掉了几根柔软的白发,心疼得弯腰去拾,却又被风温柔的手扶起,然后他们相拥,缠绵,别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我很难分辨风的真情与假意,也无法坐实风的多情与无情,我对风的阅读还止于瞬间吹过的诗行。但饱经沧桑的渔民告诉我,今天的渔船即便不再挂起风帆,也要升上一面红旗,在碧波蓝宇间与风共舞。这源自对生活的虔诚,竟成了风最好的印证。
  我怀念风帆,但我更对这个季节的风充满接近虔诚的敬意。
  4
  风从北方来,不会边玩手机边漫不经心敷衍着来自耳畔的呢喃,也不会边看微信边穿行于大街小巷前厅后厨。风从北方来,一路追山逐水,追云逐月,追诗经的四字一句,追离骚的路远多艰兮。风从北方来,让男人的风衣摆出名副其实的样子,风的手,从女人的身体与秀发里寻找曲线的极限。最爱风在湖畔的寒意,让男人有了爱的借口,让女人有了被爱的理由。她依偎在他的怀里轻声说:这风一定是个男人,如你这般。
  在茫茫如大草原的鄱阳湖底,追求浪漫的人们在帐篷里过节,风却在草丛上连夜赶路。
  我不会用风声鹤唳来恭维那冷漠的黑夜,也不要为人世间的任何停滞去找借口,每一颗独立的心灵都自带风一样的野趣,即便生活如水,骨子里都是藏不住的信马由缰。风将在鸟的翅膀之上或之下飞过,携带着天地间最大的公允。
  相比候鸟的冷暖,我更在意风的死活。风如果死了,鸟儿的翅膀将失去飞翔的动力,渔夫将失去战胜浪涛的斗志,孤寂将失去追寻温暖的渴求,人的思维将失去迅捷的奔跑与畅快的呼吸。如果风死了,生命的种子和诗意的花粉都将以堆积状死在原地,哪怕堆积得再高,也是骸骨,也如墓碑。
  5
  在这个季节,我把与候鸟同来的风,唤作候风。我不相信风也懂得停顿,但我祈愿风能等候我同行。伫立在风中的我,更像是风的信徒。
  在这个季节,我对风的期待逾越了自然的法则。
  而风从北方来,让荒芜成为一种盛开。
其他文献
在创意写作方兴未艾的当前,早年是复旦大学学子的张怡微,在完成硕博课程及留学深造以后,选择回到母校任教,担任复旦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导师,她主要开设的课程即是散文方面。但她在最初教学与备课时发现,即便国内创意写作开设已经有一段时期,不管大学排名如何,不管导师团队如何,课程中几乎没有散文。这说明了中国创意写作约等于小说创意写作(兼及诗歌),也说明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弱势地位。面对“缺席的散文课”,张怡微以自
期刊
有人在深夜敲我的窗  很急,很短  我打开窗,只有  一只流浪狗在悄悄走它的路  一把刀子放在窗台上  刃口朝着我的心脏张大嘴巴  这恐怖的一幕,持续在梦中上演  我的不安却是真实而长久的  我杀过人,因为见死不救  我杀死过自己,因为虚度年华  我杀了我,因为逃离家乡  我因犯下的罪行而懊悔并感谢  深夜那個给我递刀子的人
期刊
你是群鸟中的一只  伙伴们都飞走了  你还蹦跳在我头上的枝头  时不时地向我啾啾两声  一个激灵我忽然想到  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  可我只是一個扫地的清洁工  何况我也不是一个孝子  那年母亲走的时候  我却在异乡的车间忙活
期刊
在大陈岛,每个人都是大海的子民,而每一个渔妇心头,都塑着一尊望夫礁。  望眼欲穿呀,对着东海,从日出到日落西山,从潮涨到潮落,视线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  谁立的破规矩,男人可以出海,女人却不能上船,要不然,在岸边翘首以盼的,可能是我的郎君。  大海够任性,高兴时刮点劲风,愤怒时候,就浊浪滔天。我要每天收纳炙热阳光,蒸煮,狂风恶浪。不是浓雾挡住了视线,怪郎君思乡心切,错把海鸟当成航标,驶向不归路。 
期刊
栅栏无法禁锢郝思嘉,野蔷薇也不行  她的烈马轻轻一跃  就高过它们。她的马蹄声,带着风  也带着北部山区的泉水叮咚  一万多亩麦子地,也拦截不住。她路过  麦子弯了弯腰,露水滴落  她的方向指向于我,不用告诉她  我的世界,那些迁移的候鸟会说出来  是的,是你想的那樣的  郝思嘉是来找我的  山 行  这个时节,早晚添凉,可出游  亦可登高  秋日,草木最后的疯狂  小径埋伏其中。一个人登山  只
期刊
幺叔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一生平淡无奇  鲜有刀口舔血的生活  舞刀是把好手  镰刀割稻,柴刀劈柴,菜刀剔骨头  挥舞镰刀的手  时常拽紧一片金黄  劈柴的手  随着皱纹乍现不停的颤抖  只有握着菜刀的手刚劲有力道  对于凶徒和刽子手  幺叔信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已是兩鬓斑白的幺叔  看不透岁月  这把锋利的刀
期刊
1  白马过隙,大闸如岁月滞空的大鸟,在大沙洼沿上不肯落下。  放羊的季节,我时常爬那闸上眺望远处沙墟的银光。  春水过闸以后,桃花就开了,苦菜花黄黄的,柳英乱飞。  大闸通往村庄的路,是我可以小憩的栏桥。  少年背上的青草、野菜都比年轮重实,闸栏是我歇肩的依靠。  掬一捧河水,沐浴一脸水珠。我就抖起精神来,回家见娘。  无论摸鱼归来,还是去采蒲棒途中,大闸一直如大沙洼里一只不肯落地的大鸟让我风影
期刊
桃花散尽,果子也落了地  它的香却贴紧了他的衣裳,不曾离去  万鸟归林,一如群星归入他的眼睛,  大海造就他的泪。  暖黄的微风席卷成浪,浸染了他精美的靴子  他的脑袋长了颗心脏,手臂一挥带动了柳叶儿  他的身姿早与桂树融为一体  反正生生不息,反正不惧刀斧  反正如沐春风也顶不过阵阵寒凉  发丝与枝叶相依相偎,群星点缀其间  却被贪食的鸟儿琢进了腹中  饱腹的鸟儿又啄伤他的眼眸  瞳孔变得时大时
期刊
侍 女  木雅头人的太太从庭院经过  月色下的银饰寒光闪闪  彩绘桦木雕花窗格后  十四岁的大少爷  正把俊俏的使唤丫头按在床上  第一次的冲动慌乱而潦草  她抿嘴一笑  不声不响地走回寝宫  心里陡生莫名的失落和兴奋  侍女绝不允许暗藏高贵的血脉  更不可能成为少夫人  哦呀 有谁能够抵抗春雷和闪电  有谁能够阻止种子和土地  书记官特意漏掉的结尾  早在民间悄悄流传  代 价  成片罂粟排挤了
期刊
疫情漶漫,瞬间涨成渔汛;  乡镇街道、社区村庄,联成绿色的网格,成了设防的渔港。  那些红马甲黄马甲的志愿者,立马变成善于捕捉“SOS”信号的赶海人。     没哼《拉网小调》,他们的动作,竟然如此整齐划一,刚劲利索。  他们众志成城,宛如头顶那群乐此不疲来回撒网的鸽子。  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成一人,像《老人与海》那个凯旋的老渔夫圣地亚哥。  直到在夕阳里收走最后一条鱼儿。  鸽哨终会嘹亮   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