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究水泥掺量和碳化时间对水泥土(简称CS)的改性效果,对水泥质量分数为10%,15%,20%和25%,碳化时间为0 h和6 h,1,2和4 d的CS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研究水泥掺量和碳化时间对CS的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同碳化时间下,掺入20%水泥的CS抗压强度提高最显著;不同水泥掺量下,分别碳化2,2,1 d和6 h的CS抗压强度最大,较未碳化CS的提高幅度在51.5%~171.1%之间.2)不同水泥掺量下,碳化2 d的CS峰值应变增加最显著,与未碳化CS的差值在3
【机 构】
:
绍兴文理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水泥掺量和碳化时间对水泥土(简称CS)的改性效果,对水泥质量分数为10%,15%,20%和25%,碳化时间为0 h和6 h,1,2和4 d的CS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研究水泥掺量和碳化时间对CS的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同碳化时间下,掺入20%水泥的CS抗压强度提高最显著;不同水泥掺量下,分别碳化2,2,1 d和6 h的CS抗压强度最大,较未碳化CS的提高幅度在51.5%~171.1%之间.2)不同水泥掺量下,碳化2 d的CS峰值应变增加最显著,与未碳化CS的差值在3.1%~4.6%之间,能够较好提高CS的延性.3)不同水泥掺量下,分别碳化2,1,1和1 d的CS的能量耗散率最大,与未碳化的CS的差值在0.08~0.13之间,抵抗外部破坏的能力最强.
其他文献
目前,空铁联运在定价中基本采用补贴式定价,倚赖政府补贴和航空公司承担中转费用,导致航空公司成本加大,入不敷出,不利于企业和空铁联运发展.为研究合理制定空铁联运票价的方法,将空铁联运的参与运营商看做一个独立运营商,构建考虑乘客和空铁联运运营商双重利益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问题是以下层问题为约束条件的规划问题,上层规划描述空铁联运运营商通过制定最优票价策略实现自身的目标,下层规划描述乘客在各种运输方式竞争条件下实现广义出行费用最小的目标.同时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以广州到北京的空铁联运产品为例进
为提升地铁站照明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改善照明质量以满足不同乘客的视觉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乘客行为识别的地铁站照明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及DenseNet网络构建深度可分离密连接网络(DSDNet),并利用网络嵌套的方式,设计基于YOLOV3-Tiny网络和DSDNet网络的行为识别算法;其次通过分区统计的方式实地调研地铁站乘客行为,并建立乘客行为数据集(PADS);最后依据行为识别算法和调研结果提出分区动态照明控制方法,并通过PWM调光方法进行LED灯具分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PADS数据
市场的波动性导致客户货物需求量的随机性,使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更加复杂.考虑客户需求量的随机性,基于车辆运输满足需求可靠性要求,构建与货物需求期望和方差相关的约束条件,建立最小化线路里程和均衡度的多目标车辆路径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基于非支配排序的精英蚁群算法.主要设计3点策略:1)采用贪心策略构建初始蚁群;2)考虑等待时间、时间窗宽度对蚂蚁概率转移的影响;3)通过非支配排序选择精英蚂蚁释放信息素.以Solomon中C101类部分客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考虑不同需求和时间窗情况下,对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证明
随着大规模港口建设的发展,港工结构物大多处在波流荷载和软弱地基等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而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强度弱化将影响到上部结构物的安全性.采用双曲线型孔压模型对软土动三轴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将拟合得到的孔压模型与等效超固结理论相结合,建立能够反映围压、静偏应力、动应力和循环周次影响的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弱化模型,并确定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不排水剪切强度折减系数β.基于FISH语言对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二次开发,数值实现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强度弱化效应的动力分析模型,并与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对
随着重载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重载铁路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轮轨界面损伤问题日益加剧,这对重载铁路的正常服役和列车运行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解决大轴重荷载作用下的轮轨滑动引起的摩擦热损伤问题,采用半赫兹理论求解重载轮轨接触行为,借助半无限空间热传导理论描述轮轨滑动过程中的热传递过程,并考虑大蠕滑条件下的轮轨切向作用,系统地建立移动轴荷载下的轮轨热-力耦合模型.钢轨的摩擦热损伤程度以轮轨滑动过程中的钢轨表面相变引起的硬化深度来表征和量化.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重载轮轨非赫兹接触行为,分析钢轨硬化深度随车辆轴重
深基坑组合型钢内支撑构件平面内受力特性相当于具有多道弹性支撑杆的钢柱,弹性支撑杆的刚度为托架水平抗侧移刚度,该刚度一般小于支撑的门槛刚度,刚度贡献在设计时常被忽略.采用能量法对设有2至10道弹性支撑杆的轴压钢柱的平面内稳定性能进行分析,推导对应不同屈曲半波数的弹性临界荷载与支撑杆刚度之间的通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不同屈曲半波数转折点对应的支撑刚度.与传统曲线拟合公式相比,计算精度有一定提高.分别对长度120 m,下设9道托架、长度60 m,下设4道托架的2个组合型钢内支撑构件进行平面内稳定分析.研究结果
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选型、限位方案、几何参数等关键设计问题,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力学特性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寻求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装配式无砟轨道的结构形式,建议采取有缓冲垫无调整层的板式结构形式,既能节省工程投资,又能满足装配式轨道结构的工作性能,也便于后期的养护维修;对于轨道结构的限位方式,建议选用圆柱形凸台限位;对于轨道板厚度,根据分析结果,同时考虑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建议取值为260
建立含软弱夹层场地?桩承桥台?路堤三维动力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地震作用下桩承桥台土压力、位移、桩身弯矩以及路堤和地基的地震反应,分析软弱夹层发育方向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规范、试验以及震害调查结果对比分析,证明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震后桥台整体下沉并倾斜,震害位移包含滑移和转动;进行桥台抗倾覆验算时,适当提高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计算高度更合理,结果偏安全;路堤震害为塌滑下沉以及波状起伏,桥台附近路堤易出现拉裂破坏,应作抗震设计;顺倾软弱夹层场地中,桩承桥台震害相对较严重,随夹层倾
为研究桩锚支护深大基坑开挖变形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对桩锚支护结构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基坑不同断面处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锚索轴力的空间效应,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改变土层的弹性模量和黏聚力,支护桩的桩径和桩间距等参数,揭示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锚索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空间效应的影响,基坑长边中部的变形及受力最大,为最不利部位;红砂岩地层条件下,基坑开挖受空间效应的影响范围为垂直开挖深度的5倍左右;随着垂直开挖深度的加大,空间效应有增大的
工程中,在群桩桩端注浆会对群桩承载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开展离心模型实验,对注浆和不注浆群桩在桩数和桩间距2个影响因素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数的增加,桩端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效果减弱;桩间距由3d增加到6d时,群桩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小,在5d时达到最大;随桩间距的增大,群桩端阻比减小,侧阻比增加;群桩注浆后侧摩阻力增大,2×2群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先增后减再增,3×3群桩沿桩身持续增大;桩间距为6d的注浆群桩,其桩侧摩阻力分布类似于注浆单桩.群桩注浆后,群桩效应系数减小,根据模型实验结果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