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详尽分析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并从关爱学生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角度阐述辅导员应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爱学生;带学生;为学生;辅导员工作
基金项目:2017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科研项目“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项目编号:201700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政产学协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YZD201508)
作者简介:柳思羽,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5-0048-04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之初并不是一个整体概念,而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合称,其内涵绝不只是这两者的简单结合。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开始萌动。2001年,柳翠钦等人发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1],才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首次被“合并起来”研究,尽管该文几乎未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展开论述。我国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创新教育应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开发,而创业教育则应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2]而未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一个对人的总体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起作用的整体概念。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完整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使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人们研究焦点逐渐从以职业岗位培训为内涵、以创业速成为导向的创业实践转向到如何使学生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来形成创业意识和卓越创业心理品质,进而实现以创新助推创业、以创业实现创新方面的研究。
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4]2015年,国务院先后下《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型创业。[5]因此,近年来,各高校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教给学生创造财富的技能,而是要促使学生具备作为一个创业者应有的理念和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救命草”,更不是挣钱的“孵化器”,其本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2)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开设设计思维等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其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力、亲和力和领导力等必要的创业能力;(3)对创业的环境认知,借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认知当前的行业环境,形成职业敏感性,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计较等;(4)真实创业的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提供平台,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寻找各类投资机构等。
二、辅导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社会对辅导员的定位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得益彰、融会贯通的。但是,有部分人总是认为,辅导员从事的是“保姆式”“大管家”“后勤服务员”式的工作[6],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处理各项学生事务,很少有时间是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诚然,请假、卫生、文体、心理及就业等问题,看似与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无关,但是辅导员就是在這些看似无联系的具体工作中,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和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是高校里与学生打交道最多、关系最亲密的老师,因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然离不开辅导员的支持,辅导员也必然能在实施创新創业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和价值。
(一)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受团委、辅导员直接领导。辅导员能够在具体的党团活动中,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执行力、组织力等,提高其为人处事能力。学生干部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总体素质更好,与辅导员的接触更多,更易受到辅导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影响。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很多都可以从校园活动中培养,大到一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小到活动结束后的场地清理、物品归整,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如果辅导员严慈并济,既充分相信学生进而“放权”,又对学生严格要求,相信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试想,一个辅导员如果自己很有想法,眼界开阔,能经常对学生“抛砖”,必然也能不断促进学生们“小宇宙”的爆发;一个辅导员如果对自己工作很严谨细致,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小题大做”,必然也能促使学生想问题、办事情“精益求精”。反之,一个辅导员墨守成规,工作不求新意、疲于应付,那么,不仅易打击学生原有的热情与积极性,也易使学生变得懒散,学会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养成做表面工作的坏习惯。 (二)做新做强志愿者活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而大学生志愿活动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应当积极组织协调各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志愿活动,而非常常流于形式的捡垃圾、撕小广告等。辅导员能够协调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使学生能在志愿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起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培养起学生今后就业、创业、生活所需的团队合作力和亲和力;还能结合学生专业,在志愿活动中培养学生专业敏感性,增强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的专业创业、专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与各高校合作的“免费午餐大学生驿站”计划,就是很好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平台。而学生想要参加这类较系统、较专业的志愿活动,必然离不开辅导员的推动。笔者认为,辅导员组织协调的志愿活动应当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在这些活动如上述的“大学生驿站”中,锻炼起自己的青年领袖气质,成为有担当的人。志愿活动是锻炼人的,也是需要付出汗水和泪水的,要坚持做、要做好做精,更是离不开辅导员的打气与因势利导。
(三)鼓励倡导各类社会实践,发挥指导帮扶作用
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有了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机会。辅导员可以在平时向学生传授、普及创业知识,启发其创新思维,同时,能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正视自身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或独立或组建团队参与实践活动,然后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依托校企合作优势,帮助学生确立实践方向,并在校内或校外为学生寻找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关注实践进展,时刻掌握学生最新实践动态。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得到大幅提升,又能发挥学生所长,并通过实践演练,夯实大学生在创业政策掌握、创业程序步骤、市场调研、风险评估与把控方面的基础,真正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并具备不断突破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辅导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策略
(一)“爱”学生,提高自身工作热情
通过第一部分的论述,可以明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作为一个创业者,有激情、有热情、有冲劲、有闯劲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也应当是一个充满正能量、蓬勃富有朝气的群体。繁琐的学生工作很易使辅导员产生倦怠,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但如果辅导员心中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大爱,便会化压力为动力,以饱满的热情对待高强度的工作。
1.多听学生说话。“时间不够用”相信是广大辅导员共同的心声,学生处、团委、招就处、公寓管理等多头行政工作已让辅导员分身乏术,加之还要承担大学生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学任务,辅导员更感力不从心。这使得很多辅导员没有心思好好静下来听学生说话,学生有时主动来办公室聊天,部分辅导员也恨不得赶紧说完赶紧走,更不用说主动去找学生谈心谈话。但是,辅导员要关爱学生,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要多和学生聊天,不仅是要通过聊天来了解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鼓励其创业,而且要通过聊天来掌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情况,从而起到尽可能减小学生的创业风险的作用。目前,引导大学生创业有这样三个重点方向,即专业型创业、趋势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辅导员只有把定期与学生聊天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做,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常会出现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或是一心想赚块钱而多项目同时发展的情况,这就非常需要辅导员发自肺腑地打气和提出中肯的建议。此外,聊天还能使学生更加信任辅导员,随着信任的增加,学生更易产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有事找辅导员”也不再流于口号而变得深入人心。
2.多參加培训。事务性工作虽然繁忙,但辅导员也应当多参加培训,自觉提升素质,以便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1)辅导员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改变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老师的事儿的观念,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2)辅导员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一个长期课题来研究,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多与其他高校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学习别人好的工作方法,把自己工作中的困难说出来寻求别人帮助;(3)辅导员要多参加专家、企业家的培训或讲座,深入进入企业进修,丰富自身创业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市场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技能,逐步培养起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此外,从学校层面看,应当继续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依靠各类政策、制度引导广大辅导员成为双师型教师;(2)引进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管理者或是社会创业成功者,让他们补充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力量,以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人员的充足。
(二)“带”学生,组织各类学生活动
1.创新开展常规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辅导员应当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如运动会、大合唱、班会等常规活动,如果想要做好做大做强,必然离不开创新。只有辅导员有创新意识,学生才会去动脑子,才会把各活动的各环节考虑得细致周到。不照搬照抄,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真正在这些校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辅导员应当组建并培养好学生干部队伍,定期给他们开会,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帮助他们平衡协调学业、工作、创业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会“弹钢琴”的能力。同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辅导员可以定期开展诸如团体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欢乐的活动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团队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做准备。
2.利用好职规赛等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吸引全国1 000多所高校的近70万学生参加,学生要经过高校初赛、省市复赛,才能有资格入围全国80强。这样一场难度大、含金量高的比赛,刺激了好一批辅导员和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但也使得一些普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师生出现畏难情绪,认为在这种没有希望的事情上花费时间是划不来的。于是,在这样思想的左右下,辅导员把学校的职规比赛当作可以应付的任务,在学生会、班级随便找几个愿意参加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想个创业项目,做一份路演,然后上交了事。事实上,这样过于功利的思想是不对的,辅导员应当清楚,参加职规赛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拿奖,更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职称评审材料锦上添花,而是要通过比赛使自己和学生都得到进步,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创业的大致流程。譬如,学生会在确定项目前,对项目进行较为周密的市场调研,对项目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合自身实际考虑是否有能力胜任此项目;学生还会组建团队,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从而在文字组织能力、文档排版能力等发面得到提高;学生参加比赛时需要路演,这就会使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得到锻炼。因此,辅导员应当端正工作态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挑战杯”等赛事,不忘比赛初衷,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三)“为”学生,寻求多种社会支持
辅导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还要多接地气,多走出去,寻求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请兄弟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来校给师生做系统的培训,丰富和坚实师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2)寻找相关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让企业的经营者现身说法,也让学生去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3)辅导员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把好的项目推出去,多参加投资峰会,寻找相应的投资机构。
参考文献:
[1] 柳翠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 2001(13):48-50
[2] 王振洪.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N].光明日报,2016-05-24(15).
[3]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业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王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6):140-144.
[5] 柳思羽,韓飞.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开辟[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4-18.
[6] 徐玉成,罗晓芳.课程替代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26-31.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爱学生;带学生;为学生;辅导员工作
基金项目:2017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科研项目“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项目编号:201700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政产学协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YZD201508)
作者简介:柳思羽,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5-0048-04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之初并不是一个整体概念,而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合称,其内涵绝不只是这两者的简单结合。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开始萌动。2001年,柳翠钦等人发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1],才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首次被“合并起来”研究,尽管该文几乎未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展开论述。我国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创新教育应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开发,而创业教育则应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2]而未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一个对人的总体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起作用的整体概念。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完整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使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人们研究焦点逐渐从以职业岗位培训为内涵、以创业速成为导向的创业实践转向到如何使学生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来形成创业意识和卓越创业心理品质,进而实现以创新助推创业、以创业实现创新方面的研究。
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4]2015年,国务院先后下《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型创业。[5]因此,近年来,各高校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教给学生创造财富的技能,而是要促使学生具备作为一个创业者应有的理念和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救命草”,更不是挣钱的“孵化器”,其本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2)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开设设计思维等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其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力、亲和力和领导力等必要的创业能力;(3)对创业的环境认知,借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认知当前的行业环境,形成职业敏感性,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计较等;(4)真实创业的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提供平台,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寻找各类投资机构等。
二、辅导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社会对辅导员的定位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得益彰、融会贯通的。但是,有部分人总是认为,辅导员从事的是“保姆式”“大管家”“后勤服务员”式的工作[6],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处理各项学生事务,很少有时间是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诚然,请假、卫生、文体、心理及就业等问题,看似与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无关,但是辅导员就是在這些看似无联系的具体工作中,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和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是高校里与学生打交道最多、关系最亲密的老师,因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然离不开辅导员的支持,辅导员也必然能在实施创新創业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和价值。
(一)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受团委、辅导员直接领导。辅导员能够在具体的党团活动中,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执行力、组织力等,提高其为人处事能力。学生干部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总体素质更好,与辅导员的接触更多,更易受到辅导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影响。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很多都可以从校园活动中培养,大到一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小到活动结束后的场地清理、物品归整,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如果辅导员严慈并济,既充分相信学生进而“放权”,又对学生严格要求,相信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试想,一个辅导员如果自己很有想法,眼界开阔,能经常对学生“抛砖”,必然也能不断促进学生们“小宇宙”的爆发;一个辅导员如果对自己工作很严谨细致,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小题大做”,必然也能促使学生想问题、办事情“精益求精”。反之,一个辅导员墨守成规,工作不求新意、疲于应付,那么,不仅易打击学生原有的热情与积极性,也易使学生变得懒散,学会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养成做表面工作的坏习惯。 (二)做新做强志愿者活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而大学生志愿活动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应当积极组织协调各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志愿活动,而非常常流于形式的捡垃圾、撕小广告等。辅导员能够协调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使学生能在志愿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起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培养起学生今后就业、创业、生活所需的团队合作力和亲和力;还能结合学生专业,在志愿活动中培养学生专业敏感性,增强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的专业创业、专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与各高校合作的“免费午餐大学生驿站”计划,就是很好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平台。而学生想要参加这类较系统、较专业的志愿活动,必然离不开辅导员的推动。笔者认为,辅导员组织协调的志愿活动应当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在这些活动如上述的“大学生驿站”中,锻炼起自己的青年领袖气质,成为有担当的人。志愿活动是锻炼人的,也是需要付出汗水和泪水的,要坚持做、要做好做精,更是离不开辅导员的打气与因势利导。
(三)鼓励倡导各类社会实践,发挥指导帮扶作用
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有了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机会。辅导员可以在平时向学生传授、普及创业知识,启发其创新思维,同时,能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正视自身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或独立或组建团队参与实践活动,然后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依托校企合作优势,帮助学生确立实践方向,并在校内或校外为学生寻找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关注实践进展,时刻掌握学生最新实践动态。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得到大幅提升,又能发挥学生所长,并通过实践演练,夯实大学生在创业政策掌握、创业程序步骤、市场调研、风险评估与把控方面的基础,真正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并具备不断突破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辅导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策略
(一)“爱”学生,提高自身工作热情
通过第一部分的论述,可以明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作为一个创业者,有激情、有热情、有冲劲、有闯劲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也应当是一个充满正能量、蓬勃富有朝气的群体。繁琐的学生工作很易使辅导员产生倦怠,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但如果辅导员心中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大爱,便会化压力为动力,以饱满的热情对待高强度的工作。
1.多听学生说话。“时间不够用”相信是广大辅导员共同的心声,学生处、团委、招就处、公寓管理等多头行政工作已让辅导员分身乏术,加之还要承担大学生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学任务,辅导员更感力不从心。这使得很多辅导员没有心思好好静下来听学生说话,学生有时主动来办公室聊天,部分辅导员也恨不得赶紧说完赶紧走,更不用说主动去找学生谈心谈话。但是,辅导员要关爱学生,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要多和学生聊天,不仅是要通过聊天来了解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鼓励其创业,而且要通过聊天来掌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情况,从而起到尽可能减小学生的创业风险的作用。目前,引导大学生创业有这样三个重点方向,即专业型创业、趋势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辅导员只有把定期与学生聊天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做,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常会出现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或是一心想赚块钱而多项目同时发展的情况,这就非常需要辅导员发自肺腑地打气和提出中肯的建议。此外,聊天还能使学生更加信任辅导员,随着信任的增加,学生更易产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有事找辅导员”也不再流于口号而变得深入人心。
2.多參加培训。事务性工作虽然繁忙,但辅导员也应当多参加培训,自觉提升素质,以便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1)辅导员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改变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老师的事儿的观念,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2)辅导员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一个长期课题来研究,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多与其他高校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学习别人好的工作方法,把自己工作中的困难说出来寻求别人帮助;(3)辅导员要多参加专家、企业家的培训或讲座,深入进入企业进修,丰富自身创业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市场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技能,逐步培养起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此外,从学校层面看,应当继续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依靠各类政策、制度引导广大辅导员成为双师型教师;(2)引进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管理者或是社会创业成功者,让他们补充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力量,以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人员的充足。
(二)“带”学生,组织各类学生活动
1.创新开展常规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辅导员应当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如运动会、大合唱、班会等常规活动,如果想要做好做大做强,必然离不开创新。只有辅导员有创新意识,学生才会去动脑子,才会把各活动的各环节考虑得细致周到。不照搬照抄,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真正在这些校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辅导员应当组建并培养好学生干部队伍,定期给他们开会,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帮助他们平衡协调学业、工作、创业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会“弹钢琴”的能力。同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辅导员可以定期开展诸如团体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欢乐的活动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团队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做准备。
2.利用好职规赛等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吸引全国1 000多所高校的近70万学生参加,学生要经过高校初赛、省市复赛,才能有资格入围全国80强。这样一场难度大、含金量高的比赛,刺激了好一批辅导员和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但也使得一些普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师生出现畏难情绪,认为在这种没有希望的事情上花费时间是划不来的。于是,在这样思想的左右下,辅导员把学校的职规比赛当作可以应付的任务,在学生会、班级随便找几个愿意参加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想个创业项目,做一份路演,然后上交了事。事实上,这样过于功利的思想是不对的,辅导员应当清楚,参加职规赛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拿奖,更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职称评审材料锦上添花,而是要通过比赛使自己和学生都得到进步,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创业的大致流程。譬如,学生会在确定项目前,对项目进行较为周密的市场调研,对项目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合自身实际考虑是否有能力胜任此项目;学生还会组建团队,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从而在文字组织能力、文档排版能力等发面得到提高;学生参加比赛时需要路演,这就会使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得到锻炼。因此,辅导员应当端正工作态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挑战杯”等赛事,不忘比赛初衷,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三)“为”学生,寻求多种社会支持
辅导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还要多接地气,多走出去,寻求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请兄弟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来校给师生做系统的培训,丰富和坚实师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2)寻找相关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让企业的经营者现身说法,也让学生去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3)辅导员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把好的项目推出去,多参加投资峰会,寻找相应的投资机构。
参考文献:
[1] 柳翠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 2001(13):48-50
[2] 王振洪.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N].光明日报,2016-05-24(15).
[3]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业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王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6):140-144.
[5] 柳思羽,韓飞.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开辟[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4-18.
[6] 徐玉成,罗晓芳.课程替代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26-31.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