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的航班从南欧的暖阳中起飞。跨越阿尔卑斯,掠过平坦的西欧,这趟旅程的终点是北方泽国——芬兰。波罗的海南缘,白色的星斑是积雪,湛蓝或翠绿的是湖泊,及至越过了这片海,舷窗外时节渐退,仿佛回到隆冬:茫茫的雪覆盖过山河田野,草场森林,将一切用严寒包裹。扯了扯毛衣的领口,不由自主地缩起脖子,好像那冷空气已经从四面八方侵袭肌骨似的。
即使如此,在降落芬兰中部的坦佩雷机场时,零下12度的“晴天”还是在一瞬间让人打了好几个寒战。然后就是直冲脑门的清醒感。眼前的小机场,穿毛呢裙和反光背心的地勤空姐,乃至被大铲车清扫集中的,小山一样的积雪,都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视神经:这遥远陌生的国度,的确有着不同于你我惯常的运行规则。
终身运动的田径赛
带着新鲜感出关,迅速小跑过积雪,瑟缩着钻进机场巴士50座的标准空调大巴干燥温暖。叽叽喳喳说笑的是一群意大利朋友团,塞着耳机安静极了的另一半,大概都是芬兰人。舒国治就曾说过,大概是因为北欧寒冷的天气,北欧人亦是冷冰冰,严肃不苟言笑。等到司机掐灭了烟头,上车,坐在我前面,才发现她的右耳竟然密密麻麻地扎了6、7个耳洞,免不了心头一紧。等到她发动汽车踩下油门,我又为刚才毫无道理的偏见感到惭愧:她驾车的轻盈稳妥娴熟,一定是让最娇气的婴儿也能安然入睡的。抬头瞥见后视镜里她专注的样子,本来普通的眉眼竟然显得格外美。
赶到于韦斯莱尔,马不停蹄杀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国际老人田径运动会的赛场。坐镇媒体中心的亚娜是于镇旅游局的媒体主管,50开外,身材丰满,话音亲切,在4种语言间转换自如。环顾四周,在这场倡导终身运动的赛事中,摒除年龄与性别障碍的观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这边跳远比赛场计分的志愿者是头发花白的奶奶,那头推着装在运动员背包的小车的,是一群10岁开外的小姑娘。赛场上,女子80岁以上组60米短跑决赛正在进行,一个矮小结实的奶奶跑在最前面,黑发中的一簇银丝分外引人注目。她是瑟尼,芬兰队最年长的女选手。
“比起‘老运动员’,我更喜欢被称为‘资深运动员’”。瑟尼一边整理她鲜明的白色中筒袜,一边笑着“纠正”我。她刚刚夺得了80岁组女子60米的银牌,在接下来的3天里还将参加跳高、跳远、三级跳和2公斤铅球的比赛。从赛场上下来的她,似乎依然精力充沛,让人难以想象她将要在这个夏天度过85岁的生日。
“你看起来最多只有65岁!”我一边回放她跑步的照片,一边咕哝。“哦,65岁吗?那是20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还有很多男人追我,现在他们可能追不上啰!”我被她的一语双关逗笑。
作为芬兰最活跃的“资深女运动员”之一,她的生活和我们想象中85岁的生活完全不同:近年来瑟尼几乎全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参加专为老年人举办的体育赛事。而事实上,她的“职业运动员”生涯是从76岁退休才开始的。03年,瑟尼从斯德哥尔摩儿童医院的护士岗位退休,回到故乡芬兰。得益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与退休金制度,她意识到自己终于过上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早年失去了伴侣,亦不和子女同住,所以光荣退休之后摆在瑟尼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不再有陌生人、也很难有新朋友的、越来越狭窄的生活?于是她参加了本地的健身俱乐部,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自己的社交活动。
也许是性格,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她血液中北方萨米人天生的能量,瑟尼很快成为了俱乐部的核心人物。在教练赫里拉的鼓励之下,她开始参加运动会,并很快在75岁组别崭露头角。运动给予她声誉,也赋予她新的社会责任。作为“四代同堂”基金的资助人之一,如今萨米奶奶在参赛之余,还努力推动旨在消减社会生活中代沟问题的活动。她带孩子们滑雪,也和60岁的“姑娘”谈心,甚至在电视采访中畅谈自己的梦想:“明年我还要去巴西参赛,那个时候就得升级到85岁组了——噢,但愿我的对手们都健康。”
天生的强悍因子
一天的比赛结束后,亚娜为运动员及亲属们安排了探访芬兰传统村庄的行程。说是村庄,不过是几栋可爱的木屋,火塘与芬兰浴设施,坐落在冰封的塞马湖边。
4、5点钟的太阳已经偏西,其实这里的一年,只有两季:夏天是所有人的狂欢,和转瞬即逝的黑夜;冬天是零下30度的严寒,和3、4个小时的白天。于是在漫长的冬夜,芬兰的女人们守着火塘,编织蕾丝,喂养牲畜,料理家务,仿佛一切自然而然都是围绕她们展开。而在夏天捕鱼或狩猎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变成了桑拿房里、炉火旁的孩子。
关于夏天,还有另一个古老的传说:过去男人们清晨天不亮就要出门捕鱼。这一天会有多少收获,都取决于妻子在他醒来时候的睡姿:如果她的脸朝着他,那么今天将会带回满满一船鱼。如果她的背朝着他,那么今天就需要小心翼翼地出港,甚至干脆休息一天。
导游说完这个典故,坐在我旁边的劳米接茬:“所以说在芬兰,上帝是女人。”自由活动的时候,劳米的两个女儿,7岁的卡尼和3岁的艾琳在房间里脱了袜子疯跑嬉笑,房间里都是又重又硬的家具,气温还十分低,劳米却不以为意,继续参观。突然“砰通”一声,艾琳在追逐中重重跌倒,劳米却故意撇过脸去装没看见。没有熟悉的尖利的哭声,没有“心肝宝贝儿”的安慰,卡尼一把把艾琳从地上拉起来,拖着她转了两圈,小姑娘就止住了快要落下的泪珠儿,回到欢快当中去了。
事实上,芬兰女人的“强悍”的确是从出生开始,贯穿整个人生的:幼儿期她们就被允许和男孩子一样“疯”,从没有人被要求“女孩子不可以这样,要乖”;学校里,她们要和男孩子一样考游泳,滑雪,踢足球;等到工作时,她们和男人一起合作,一起竞争,一起担任领导角色;建立家庭之后,和丈夫共享产假,割草修房顶更是不在话下;哪怕到了85岁,还能煞有介事地说出“男人们现在追不上我”这样的俏皮话。
她们的“强悍”,是短暂历史带来的高度文明,是从未被轻视的自信,也是融入骨血的坚强与独立。在这片由苔原、森林与湖泊组成的土地上,她们靠这样的“强悍”支撑着自己,支撑着家庭度过一个又一个严冬,甚至在生命中几乎被认定“荒芜”的年岁里,再度开出花来。
从于镇返回坦佩雷的火车上,碰巧乘坐了“家庭车厢”——专门为带着孩子旅行的家庭准备的一节列车。邻座的芬兰小男孩金色卷发长睫毛,不过7、8岁的样子,专心地玩着游戏机。他的父亲一眼望过去40开外,莫西干头,标准的朋克打扮,衣服皮带鞋子上都是银光闪闪的铆钉。
转眼到了中午,老爸变戏法似地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密封盒,两个密封袋,还有一个锡纸包:打开锡纸,把里面的餐包切开;从密封盒里挖出吞拿鱼酱和起司,抹在餐包上;从一个密封袋里拣出几片生菜,又从另一个里掏出一根削好的小胡萝卜,小心地夹在餐包里,合上;递给打游戏的儿子。自己再拿出一根大一点的胡萝卜,“咔嘣”一口。
我被这好笑又温馨的场景逗乐了,咯咯笑出声来,父子俩齐刷刷回头,一瞬间空气似乎凝固住了。我脱口而出:“你妈妈呢?”父子俩异口同声地回答:“She’s working.”我扬了扬手中的记事本,接茬“Me too”。
即使如此,在降落芬兰中部的坦佩雷机场时,零下12度的“晴天”还是在一瞬间让人打了好几个寒战。然后就是直冲脑门的清醒感。眼前的小机场,穿毛呢裙和反光背心的地勤空姐,乃至被大铲车清扫集中的,小山一样的积雪,都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视神经:这遥远陌生的国度,的确有着不同于你我惯常的运行规则。
终身运动的田径赛
带着新鲜感出关,迅速小跑过积雪,瑟缩着钻进机场巴士50座的标准空调大巴干燥温暖。叽叽喳喳说笑的是一群意大利朋友团,塞着耳机安静极了的另一半,大概都是芬兰人。舒国治就曾说过,大概是因为北欧寒冷的天气,北欧人亦是冷冰冰,严肃不苟言笑。等到司机掐灭了烟头,上车,坐在我前面,才发现她的右耳竟然密密麻麻地扎了6、7个耳洞,免不了心头一紧。等到她发动汽车踩下油门,我又为刚才毫无道理的偏见感到惭愧:她驾车的轻盈稳妥娴熟,一定是让最娇气的婴儿也能安然入睡的。抬头瞥见后视镜里她专注的样子,本来普通的眉眼竟然显得格外美。
赶到于韦斯莱尔,马不停蹄杀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国际老人田径运动会的赛场。坐镇媒体中心的亚娜是于镇旅游局的媒体主管,50开外,身材丰满,话音亲切,在4种语言间转换自如。环顾四周,在这场倡导终身运动的赛事中,摒除年龄与性别障碍的观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这边跳远比赛场计分的志愿者是头发花白的奶奶,那头推着装在运动员背包的小车的,是一群10岁开外的小姑娘。赛场上,女子80岁以上组60米短跑决赛正在进行,一个矮小结实的奶奶跑在最前面,黑发中的一簇银丝分外引人注目。她是瑟尼,芬兰队最年长的女选手。
“比起‘老运动员’,我更喜欢被称为‘资深运动员’”。瑟尼一边整理她鲜明的白色中筒袜,一边笑着“纠正”我。她刚刚夺得了80岁组女子60米的银牌,在接下来的3天里还将参加跳高、跳远、三级跳和2公斤铅球的比赛。从赛场上下来的她,似乎依然精力充沛,让人难以想象她将要在这个夏天度过85岁的生日。
“你看起来最多只有65岁!”我一边回放她跑步的照片,一边咕哝。“哦,65岁吗?那是20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还有很多男人追我,现在他们可能追不上啰!”我被她的一语双关逗笑。
作为芬兰最活跃的“资深女运动员”之一,她的生活和我们想象中85岁的生活完全不同:近年来瑟尼几乎全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参加专为老年人举办的体育赛事。而事实上,她的“职业运动员”生涯是从76岁退休才开始的。03年,瑟尼从斯德哥尔摩儿童医院的护士岗位退休,回到故乡芬兰。得益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与退休金制度,她意识到自己终于过上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早年失去了伴侣,亦不和子女同住,所以光荣退休之后摆在瑟尼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不再有陌生人、也很难有新朋友的、越来越狭窄的生活?于是她参加了本地的健身俱乐部,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自己的社交活动。
也许是性格,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她血液中北方萨米人天生的能量,瑟尼很快成为了俱乐部的核心人物。在教练赫里拉的鼓励之下,她开始参加运动会,并很快在75岁组别崭露头角。运动给予她声誉,也赋予她新的社会责任。作为“四代同堂”基金的资助人之一,如今萨米奶奶在参赛之余,还努力推动旨在消减社会生活中代沟问题的活动。她带孩子们滑雪,也和60岁的“姑娘”谈心,甚至在电视采访中畅谈自己的梦想:“明年我还要去巴西参赛,那个时候就得升级到85岁组了——噢,但愿我的对手们都健康。”
天生的强悍因子
一天的比赛结束后,亚娜为运动员及亲属们安排了探访芬兰传统村庄的行程。说是村庄,不过是几栋可爱的木屋,火塘与芬兰浴设施,坐落在冰封的塞马湖边。
4、5点钟的太阳已经偏西,其实这里的一年,只有两季:夏天是所有人的狂欢,和转瞬即逝的黑夜;冬天是零下30度的严寒,和3、4个小时的白天。于是在漫长的冬夜,芬兰的女人们守着火塘,编织蕾丝,喂养牲畜,料理家务,仿佛一切自然而然都是围绕她们展开。而在夏天捕鱼或狩猎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变成了桑拿房里、炉火旁的孩子。
关于夏天,还有另一个古老的传说:过去男人们清晨天不亮就要出门捕鱼。这一天会有多少收获,都取决于妻子在他醒来时候的睡姿:如果她的脸朝着他,那么今天将会带回满满一船鱼。如果她的背朝着他,那么今天就需要小心翼翼地出港,甚至干脆休息一天。
导游说完这个典故,坐在我旁边的劳米接茬:“所以说在芬兰,上帝是女人。”自由活动的时候,劳米的两个女儿,7岁的卡尼和3岁的艾琳在房间里脱了袜子疯跑嬉笑,房间里都是又重又硬的家具,气温还十分低,劳米却不以为意,继续参观。突然“砰通”一声,艾琳在追逐中重重跌倒,劳米却故意撇过脸去装没看见。没有熟悉的尖利的哭声,没有“心肝宝贝儿”的安慰,卡尼一把把艾琳从地上拉起来,拖着她转了两圈,小姑娘就止住了快要落下的泪珠儿,回到欢快当中去了。
事实上,芬兰女人的“强悍”的确是从出生开始,贯穿整个人生的:幼儿期她们就被允许和男孩子一样“疯”,从没有人被要求“女孩子不可以这样,要乖”;学校里,她们要和男孩子一样考游泳,滑雪,踢足球;等到工作时,她们和男人一起合作,一起竞争,一起担任领导角色;建立家庭之后,和丈夫共享产假,割草修房顶更是不在话下;哪怕到了85岁,还能煞有介事地说出“男人们现在追不上我”这样的俏皮话。
她们的“强悍”,是短暂历史带来的高度文明,是从未被轻视的自信,也是融入骨血的坚强与独立。在这片由苔原、森林与湖泊组成的土地上,她们靠这样的“强悍”支撑着自己,支撑着家庭度过一个又一个严冬,甚至在生命中几乎被认定“荒芜”的年岁里,再度开出花来。
从于镇返回坦佩雷的火车上,碰巧乘坐了“家庭车厢”——专门为带着孩子旅行的家庭准备的一节列车。邻座的芬兰小男孩金色卷发长睫毛,不过7、8岁的样子,专心地玩着游戏机。他的父亲一眼望过去40开外,莫西干头,标准的朋克打扮,衣服皮带鞋子上都是银光闪闪的铆钉。
转眼到了中午,老爸变戏法似地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密封盒,两个密封袋,还有一个锡纸包:打开锡纸,把里面的餐包切开;从密封盒里挖出吞拿鱼酱和起司,抹在餐包上;从一个密封袋里拣出几片生菜,又从另一个里掏出一根削好的小胡萝卜,小心地夹在餐包里,合上;递给打游戏的儿子。自己再拿出一根大一点的胡萝卜,“咔嘣”一口。
我被这好笑又温馨的场景逗乐了,咯咯笑出声来,父子俩齐刷刷回头,一瞬间空气似乎凝固住了。我脱口而出:“你妈妈呢?”父子俩异口同声地回答:“She’s working.”我扬了扬手中的记事本,接茬“Me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