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第一产程或(和)第二产程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另选择情况相同的80例产妇单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寒颤5例,恶心2例,对照组未出上述副反应,两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脉搏无明显变化。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缩短第三產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催产素米;产后出血;索前列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96-0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引起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减少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乳汁分泌、使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我们选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减少产后出血量及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一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符合下列条件者:足月妊娠,单胎,无妊娠合并症,无凝血机制异常,无使用米索前列醇禁忌证,在第一产程或(和)第二产程中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予催产素加强宫缩后阴道分娩,软产道裂伤者及时缝合,新生儿体重位于2.5-4.0 kg之间的产妇160例,随机设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组(观察组)和催产素组(对照组)各80例。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或(和)第二产程已开始静滴催产素(10%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5U)加强宫缩。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2mg(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每片0.2mg),原催产素液体撤离,换成10%葡萄糖500ml+催产素20U静脉滴注,速度为40滴/min,待会阴伤口缝合完毕再予米索前列醇片0.4mg肛塞。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10%葡萄糖500ml+催产素20U静滴,滴速同上,原来剩余催产素液体撤离。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第三产程平均为(8.10±4.20)min,对照组平均为(12.2±3.83)min,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后2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附表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倒数比较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PGE1)的类似物,是通过子宫肌层刺激子宫内源性PG持续增加,引起高频率、大幅度的子宫收缩,其作用需要细胞外钙通过钙通道相互作用增加细胞内钙及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产生很强的子宫收缩。米索前列醇通过粘膜吸收,吸收后转化为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可经口、直肠、阴道多种途径给药,吸收好,见效快,最快2.5min即可引起子宫收缩,平均6.4min,给药15min内,血浆活性代谢产物米索前列醇酸水平达峰值,首次活性代谢的血浆半衰期为20-40min,以后代谢的半衰期为1.5min。米索前列醇通过两个独立的方式影响子宫收缩,一是引起子宫肌细胞内Ca2+水平增高,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更加活化,从而引起平滑肌收缩;二是增加子宫肌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同时发生子宫收缩,亦可反射性促进垂体催产素的释放,使子宫催产素受体增加。本文通过胎儿娩出后给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联合静脉滴注催产素20U,会阴缝合完毕再肛门塞人米索前列醇0.4mg,缩短了第三产程,减少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与胎儿娩出后单纯静脉点滴催产素20U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观察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的血压、脉博均无明显变化,说明米索前列醇不影响血压,不增加血管的负荷,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及高血压孕妇的产后出血预防。
综上所述,产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2h及24h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庄依亮,张振钧,尹德英.产后出血的测定与防治的评分[J].上海医学.1987.10(10):383.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3] 苏琦枫.催产素在催产和引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1.
[4] 季冬冬.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2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6):105.
关键词: 催产素米;产后出血;索前列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96-0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引起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减少产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乳汁分泌、使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我们选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减少产后出血量及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一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符合下列条件者:足月妊娠,单胎,无妊娠合并症,无凝血机制异常,无使用米索前列醇禁忌证,在第一产程或(和)第二产程中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予催产素加强宫缩后阴道分娩,软产道裂伤者及时缝合,新生儿体重位于2.5-4.0 kg之间的产妇160例,随机设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组(观察组)和催产素组(对照组)各80例。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或(和)第二产程已开始静滴催产素(10%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5U)加强宫缩。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2mg(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每片0.2mg),原催产素液体撤离,换成10%葡萄糖500ml+催产素20U静脉滴注,速度为40滴/min,待会阴伤口缝合完毕再予米索前列醇片0.4mg肛塞。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10%葡萄糖500ml+催产素20U静滴,滴速同上,原来剩余催产素液体撤离。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第三产程平均为(8.10±4.20)min,对照组平均为(12.2±3.83)min,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后2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PGE1)的类似物,是通过子宫肌层刺激子宫内源性PG持续增加,引起高频率、大幅度的子宫收缩,其作用需要细胞外钙通过钙通道相互作用增加细胞内钙及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产生很强的子宫收缩。米索前列醇通过粘膜吸收,吸收后转化为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可经口、直肠、阴道多种途径给药,吸收好,见效快,最快2.5min即可引起子宫收缩,平均6.4min,给药15min内,血浆活性代谢产物米索前列醇酸水平达峰值,首次活性代谢的血浆半衰期为20-40min,以后代谢的半衰期为1.5min。米索前列醇通过两个独立的方式影响子宫收缩,一是引起子宫肌细胞内Ca2+水平增高,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更加活化,从而引起平滑肌收缩;二是增加子宫肌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同时发生子宫收缩,亦可反射性促进垂体催产素的释放,使子宫催产素受体增加。本文通过胎儿娩出后给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联合静脉滴注催产素20U,会阴缝合完毕再肛门塞人米索前列醇0.4mg,缩短了第三产程,减少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与胎儿娩出后单纯静脉点滴催产素20U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观察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的血压、脉博均无明显变化,说明米索前列醇不影响血压,不增加血管的负荷,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及高血压孕妇的产后出血预防。
综上所述,产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2h及24h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庄依亮,张振钧,尹德英.产后出血的测定与防治的评分[J].上海医学.1987.10(10):383.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3] 苏琦枫.催产素在催产和引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1.
[4] 季冬冬.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2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