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的CT定量分析和鉴别诊断

来源 :放射学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平扫定量参数测量鉴别脑水肿背景下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P-SA H)与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H)的可行性.方法:10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P-SAH组(15例)、D-SAH组(30例)、对照组A(血红蛋白正常者30例)及对照组B(血红蛋白升高者30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脑沟裂内血管区及其邻近脑白质的CT值,计算两者的差值(D),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CT图像上P-SA H组和D-SA H组均表现为脑沟裂内血管区与脑白质密度的差异较对照组增大、两者对比更明显.脑沟裂内血管区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及D值在4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SAH组脑沟裂内血管区的平均CT值为(53.26±5.50)HU,显著高于与其它3组(P0.05].P-S A H组、D-S A H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脑白质C T值分别为(26.42±2.10)、(30.11±0.77)、(29.91±1.25)和(30.37±1.31)HU,P-SAH组明显低于其它3组(P均0.05).脑沟裂血管区与脑白质CT差值在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AH组与对照组B之间,以差值大于13.35HU为界值来判定P-SAH,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敏感度84.6%,特异度90.0%;P-SAH组与D-SAH组之间,以差值小于18.15 H U为界值来判定P-SAH,AUC为0.762,敏感度76.9%,特异度70.0%.结论:脑沟裂血管区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及两者的差值对判断弥漫性脑水肿背景下P-SA H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资与D-SA H准确鉴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