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自主学习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这种能力对于要应对高考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71-1
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实现开放性状态,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复习《数据的集中程度》时多角度认识“平均水平”,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做出一定的推断、评论与预测。设问: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学们喜欢吗?走出校园,进入市场进行调研,学以致用,我校师生积极参与。请根据下面我校综合实践小组的调研数据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在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销售部经理把每月销售电瓶车定额为9辆,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把以前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现象以及本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时,笔者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相关的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抛物线形型的有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感受数学的价值。笔者是这样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导学:抛物线拱桥,已知桥下的水面离桥孔顶部3m时,水面宽AB为6m.一艘装满防汛器材的船, 在河流中航行,露出水面部分的高为0.5m,宽为4m. 当水位上升1m时,这艘船能从桥下通过吗?(二)合作探究,问题汇总: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三)精讲点拨,引导生成:从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判断船能否安全通过。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再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们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具体片段过程如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有一张厚度是0.066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层数。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层数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
算式:
对折1次为: 2;对折2次为: 2×2;对折3次为: 2×2×2;对折4次为: 2×2×2×2;对折6次为: 2×2×2×2×2×2;对折27次为:27个2相乘
问题:观察式子的后面,它们都是什么运算?有什么特点?
出现问题:当相同因数相乘而因数的个数非常多时,造成乘法的算式和算法的重复和繁锁,需要创造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比较白纸对折四次后的层数:2×2×2×2和白纸对折六次后的层数: 2×2×2×2×2×2.
1.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是乘法,并且它们的因数都相同。2.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运算能像平方、立方那样简写吗?
这样的运算我们可以像平方和立方那样简写:
2×2×2×2记作24;2×2×2×2×2×2记作26
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从根本上克服满堂灌,包办代替的现象,提倡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主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71-1
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实现开放性状态,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复习《数据的集中程度》时多角度认识“平均水平”,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做出一定的推断、评论与预测。设问: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学们喜欢吗?走出校园,进入市场进行调研,学以致用,我校师生积极参与。请根据下面我校综合实践小组的调研数据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在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销售部经理把每月销售电瓶车定额为9辆,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把以前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现象以及本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时,笔者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相关的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抛物线形型的有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感受数学的价值。笔者是这样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导学:抛物线拱桥,已知桥下的水面离桥孔顶部3m时,水面宽AB为6m.一艘装满防汛器材的船, 在河流中航行,露出水面部分的高为0.5m,宽为4m. 当水位上升1m时,这艘船能从桥下通过吗?(二)合作探究,问题汇总: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三)精讲点拨,引导生成:从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判断船能否安全通过。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再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们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具体片段过程如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有一张厚度是0.066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层数。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层数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
算式:
对折1次为: 2;对折2次为: 2×2;对折3次为: 2×2×2;对折4次为: 2×2×2×2;对折6次为: 2×2×2×2×2×2;对折27次为:27个2相乘
问题:观察式子的后面,它们都是什么运算?有什么特点?
出现问题:当相同因数相乘而因数的个数非常多时,造成乘法的算式和算法的重复和繁锁,需要创造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比较白纸对折四次后的层数:2×2×2×2和白纸对折六次后的层数: 2×2×2×2×2×2.
1.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是乘法,并且它们的因数都相同。2.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运算能像平方、立方那样简写吗?
这样的运算我们可以像平方和立方那样简写:
2×2×2×2记作24;2×2×2×2×2×2记作26
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从根本上克服满堂灌,包办代替的现象,提倡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主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