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界复杂岩性储集层录井资料综合评价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胜利油区中生界油气层在常规地质录井工程中的表现特征,并结合岩石热解、定量荧光、荧光薄片分析等录井技术的解释结论,对中生界油气显示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储层性质,力求解决复杂岩性、特殊油气藏的油气层评价解释难题,提升录井资料综合解释评价水平。
  关键词:中生界 录井 综合评价
  一、油源条件
  从近几年胜利油区中生界综合解释情况看,已钻井井区内沙三和沙四上深灰色泥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而且都达到了烃源岩生油门限,生烃潜量Pg在0.2~22.0mg/g之间,皆处于油源有利指向区,油气可以通过断层、地层不整合面等方式运移至中生界储层。
  二、 储层特征
  济阳坳陷的中生界潜山为典型的“新生古储”类油气藏,在具有优质油源的前提下,储层的性质成为后期油气层综合解释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发现的中生界试油出油井岩性统计看,所发现的油气层主要富集在碎屑岩、凝灰岩和安山岩三类储层。其中碎屑岩占绝大多数(以砂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凝灰岩和安山岩是中生界的特有岩性。受沉积、成岩、压实等作用的影响,中生界的碎屑砂岩层一般以低孔、低渗为主,其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而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储层具有少量原生孔隙外,一般孔隙极不发育,储集性能差。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孔洞,根据其发育程度的差异,可划分为4种类型储集层:孔隙-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裂缝型[2]。火成岩基质孔隙(微裂缝、微孔)是储油基础,裂缝是获得工业产能的关键,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具备(基质孔隙和裂缝的有机结合),再发现录井油气显示,就有可能获得产能。同时从多口成藏井情况看,在中生界古潜山顶面或构造的高部位易形成有利储层,一方面是由于古潜山顶面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另一方面是由于古潜山顶面一般外应力较集中。
  三、解释评价实例
  1.G96井
  G96井是一口重点预探井,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高青断层上升盘高96块较高部位。钻探目的是为了了解高青断裂上升盘中生界含油气情况。从这口井中生界储层情况看,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储层分别为细砂岩、粉砂岩和含砾细砂岩,为孔隙型的常规储集层。以井深1564.5~1580.3m解释层为例,厚度15.8m,储集层岩性为灰色油迹细砂岩,井壁取心为1颗褐灰色油斑细砂岩,1颗灰色含砾细砂岩。测井孔隙度9.4~10.7%,渗透率为3.7~5.4×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从气测录井资料看,气测全烃:1.05↑100.00%,甲烷:0.57↑82.25%,乙烷0.04↑2.27%,丙烷0.037↑0.86,丁烷0.009↑0.084,气测升幅明显,组分齐全;从岩石热解分析看,S0:0.01mg/g,S11:0.02mg/g,S21:11.20mg/g,S22:4.73mg/g,S23:1.16mg/g,定量荧光强度值924,从岩屑样品岩石热解分析和定量荧光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含油丰度较高;罐顶气组分∑C1-C4:3681.8,∑C5-C7:11.991,也显示出了很高的含油丰度;综合测录井资料解释为油水同层。
  该井1564.5~1580.3m,测试仪测试日产油0,水0.33,压裂后日产3.04,水1.95,密度0.87,粘度19.40。
  2.F29井
  F29井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F29井区中生界构造高部位。井段:3331.79m~3339.79m进行岩心录井,进尺:8.00m,心长:6.05m。从整体看,岩心主要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其中灰色油斑安山质凝灰岩0.82m,杂色油斑安山质凝灰岩1.00m,从岩矿鉴定情况看成分主要为安山岩石屑、辉石,具凝灰结构,较致密。火山碎屑物为安山岩石屑、长石晶屑、角闪石晶屑,胶结物为火山灰水解物。溶蚀孔洞发育,局部岩石发生了硅质岩化。从该筒心取心情况看,孔洞发育孔洞发育,孔径最大30mm,一般1~4mm,未被充填,孔洞密度最多150个/米~200个/米孔洞连通程度约35%;微细裂缝发育,被次生方解石半充填,裂缝开启程度约50%;灰褐色原油沿裂缝面分布,呈斑块状分布,含油裂缝占岩石总裂缝30%,油味淡,微染手,油脂感较弱,荧光滴照亮黄色,含油部分滴水呈馒头状。
  从试油情况看,F29井于中生界3332~3338.4m,测试仪测试日产油0.3t,日产水0m3,该段经酸化压裂,日产油6.51t,日产水11.5m3,密度0.86g/cm3,粘度7.41s,试油结论油水同层,为中质油,与综合解释结论相符。
  3.F121井
  F121井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F117井区中生界构造高部位。主要显示层3614.0~3620.0m,该段取心。通过岩心观察看,含油部分呈灰黑色,不含油部分呈灰色,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块,具凝灰结构,裂缝较发育,见斜裂缝1条,缝长0.11m,缝宽2mm,未被充填,裂缝密度5条/米,开启程度100%,较致密。灰黑色原油沿裂缝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含油面积占10%,油味淡,微染手,具油脂感,荧光滴照亮黄色,含油部分呈滴水呈馒头状。该段气测全烃:3.96↑4.35%,C1:1.38↑1.75%,C2:0.178↑0.182%,C3:0.216↑0.231%,气测异常不明显(可能为取心影响);地化值为S0: 0.1mg/g,S1:0.3mg/g,S21: 1.0mg/g,S22:0.9mg/g,S23:1.1mg/g;定量荧光评价值1512,表明该段有一定的含油丰度。从测井的物性来看,孔隙度9%,渗透率1.4×10-3μm2,测井解释油层。本井与F29井比较,地化、定量荧光、罐顶气都有更好表现,虽然从岩心观察看,含油面积小,裂缝没有富29发育,但是通过济阳坳陷多口裂缝型储层井情况看,如果通过酸化压裂等工艺实现改造储层,实现储层的有效连通,在有较高含油丰度的情况下可能获得产能。综合以上分析将该层综合评价为油层。
  从试油结论看,3657.92~3729.5m进行测试仪测试为干层。后对3561.86~3730m进行酸化压裂后, 8.14t/d,水3.67m3/d,试油为油水同层,说明主要出油井段为3561.86~3657m,其中3614.0~3620.0m段为主力出油层,与综合解释结论基本符合。
  四、结论
  通过多口中生界综合解释并试油井进行对比分析有以下规律:
  (1)对于中生界孔隙型储集层,各项分析化验数据与含油气丰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按照常规储集层进行油气层的综合解释评价。
  (2)对于中生界中的裂缝、孔洞等复杂储层空间储层,油气显示层在岩屑录井和岩心录井过程中,整体呈现气测有一定升幅,而且升高幅度不大的特点;岩心录井可以很好的判识裂缝发育程度,含油面积等直观特征;地化、定量荧光、罐顶气可以有效识别含油丰度;荧光薄片录井技术还可以有效判别储层的含水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青林,任建业.济阳坳陷中生界潜山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形成过程研究[J].重庆市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11-13.
  [2] 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80.
其他文献
往事如烟。小时候常听奶奶讲二位伯父抗日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拨浪鼓、货郎担、印刷机三件遗物。时光虽已逝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每当我回忆那段历史时,首先使我思绪万千的仍然是那三件遗物。它在不断地唤起我对那孔神秘豆腐窑的追忆和探究。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我的伯父周仙德、周仙赢弃学从戎,走向革命道路。同年7月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山西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抗日武装的重要领导职
摘 要:页岩气是一种赋存在页岩中的天然气,其赋存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但主要是以游离或者吸附状态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本文论述了页岩气的赋存表现形式以及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究了赋存形式对页岩气地质储量的重要影响意义。  关键词:页岩气;赋存形式;地质意义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规模比较大、储量丰富、容易开采的天然气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迫使人们将天然气开采
摘 要:充分利用细分注水以及细分采油的技术来对油井中水淹层的石油进行开采是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核心,能够有效的提升油井开采率,对于节约能源、提升水淹层油质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油田开采工艺技术的进步和提升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含水 分层采油 技术 认识  一、引言  辽河油田开采工艺技术比较纯熟,但是在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中
20世纪20年代,在帝国主义的新侵略和军阀混战下,沉重的兵役、徭役和地主阶级强加于农民身上的各种苛捐杂税使中国的农民生活日益窘迫。如何解决农民问题,领导农民运动成为中国革
本文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史的角度,围绕清初迁界政策的前因后果,对这一时期福建兴化地区的社会变迁进行系统研究。 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解释了选题的缘起及论文思路
丝绸、陶瓷、茶叶是中国三大传统出口商品,茶叶贸易的兴起时间比丝绸和陶瓷贸易晚,但茶叶在18世纪初取代了丝绸、陶瓷成为中西贸易最重要的商品。从18世纪开始,随着中英贸易的发
摘 要:2007年以来,地方上各个有关部门先后在白云金矿外围及白云金矿本区内开展自主探矿工作,陆续发现了70号脉带、80号脉带等深部大中型盲矿体。2008年至今,累计探获333+332级别金金属量超过40吨。与白云金矿床对比研究认为,黑山区具有其相似的成矿环境。  关键词:黑山区 地质背景 成矿预测 赋矿层位  一、区域地质背景  黑山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断块北缘,辽东裂谷中段,大石桥-草河口断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属中纬度大陆性气候,境内铁矿和煤炭储量较丰。清代山西地狭人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出不敷食用。农副产品加工业与工矿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并且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