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主人刘焘(Matthew Liu),他创办了德玉堂画廊(Matthew Liu Fine Arts)。1.客厅的茶几上,刘焘的书籍、画册展现出近乎强迫症的整洁。猎豹花瓶、便签盒、椭圆托盘和笔筒来自卡地亚Cartier。2.书柜上放着一幅美国艺术家Laura Wulf的摄影作品。蓝色饰品托盘(三只一组)来自卡地亚生活艺术的Entrelacés系列,以优雅缎带全新演绎品牌的双“C”标志图案;Pas
2010年,在紐约投行工作了十年的刘焘(Matthew Liu)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金融界,到上海创办当代艺术画廊。“那年我35岁,觉得可以从华尔街‘退休’了,要好好做一件自己的事情。”他说。或许在旁人看来,刘焘的跨界步伐大得令人侧目,但在他自己看来,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对艺术的热爱一直在默默地把我引向今天的道路。我在纽约工作时就一直收藏,跟画廊、拍卖行、艺术家都挺熟悉。艺术圈对我而言并非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只不过是告别了阶段性的金融职业而已。”
就这样,刘焘来到上海,在外滩的一栋老建筑中成立了德玉堂画廊(Matthew Liu Fine Arts)。随刘焘从纽约漂洋过海回国的还有他庞杂的家什,他们一块儿在太原路上的公寓里安了家。彼时,刘焘找到意大利设计师Domitilla Lepri为自己设计新居。两位好友数年后再次合作,德玉堂如今的空间也正是出自Domitilla之手。从画廊到住宅,刘焘的两处空间展示出某种连贯性:它们都用了刘焘喜欢的灰色调、融汇了跨越时空的折中风格、流露出主人近乎强迫症的整理习惯……当然,二者都少不了艺术做伴。虽然两处空间在“面貌”和“性格”上都有所相似,但刘焘的家里多了几分温暖和轻松,其中的收藏也呈现出更私人的艺术品位。
“在画廊布展,我需要考虑叙事的完整胜,也得考虑作品的商业价值,但放在家里的艺术品,我只需要考虑是否符合个人喜好。”刘焘称得上一位直觉型藏家。他的首件“收藏”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当时刘焘在家乡重庆读高中,有一次他偶遇大学生在嘉陵江边写生,急于将风景定格,于是“委托创作”了一幅江景油画,买卖以80元成交。“收藏是一件感性的事情,不宜输入太多理性,更不应把它当成一项系统性的任务。我常常对藏家说,如果你站在一件艺术品跟前,却无法激起任何反应,那你千万别收,哪怕它有再大的升值潜力。”刘焘建议。
如今,在这位画廊主的家中,处于空间核心位置的收藏依然是一幅学生作品,悬挂于起居室里壁炉的正上方。从远处看,画面呈一团朦胧的白色;走近细观,淡淡的铅笔线条在构图中央勾勒出两只行李箱。绘画的价值不算高,但它对刘焘意义非凡。“那时我刚刚进入投行,打算送自己一件礼物,最后买了这幅在耶鲁大学的毕业展上看到的作品。当时我心想,这可能就是我未来的生活吧!”刘焘回忆道。从纽约的投行到上海的画廊,刘焘总是满世界出差,这位环球旅行者很享受这种四海为家的生活。“我很少在上海的家里久住,正因为如此,家对我反而格外重要。在外奔波时,我其实总盼望回家,因为那里能让我感觉完全舒适、彻底放松。”他说,“家对我的意义就是——我可以在外流浪很久,但内心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永远向我敞开怀抱。”
十年前,刘焘(Matthew Liu)离开纽约金融界,来到上海创立德玉堂画廊(Matthew Liu Fine Arts)。他享受四海为家的差旅生活,而家像是一處泊岸,让浪子之心有了牵绊。这处住宅是Domitilla Lepri在十年前为刘焘设计的,时间在屋子里留下了诗意的痕迹:沙发表面显示着身体留下的印记,地毯上隐约可见猫咪Carla的抓痕,养育多年的龟背竹长得盘根错节……最近,刘焘为空间添了一
客厅和前厅因光照条件的不同,设计师用相差4个色阶的两种绿色过渡,使得空间在整体提亮的同时,也与家具的色彩关系相融合。前厅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产的Art Deco风格六边桌为中心。李蔓,景德镇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艺专业,曾先后在JAYA International Design和SCDA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2017年回国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品牌LINDA LEEDESIGN,擅长从材料和工艺出
Ames新晋推出的Cartagenas躺椅出自德国设计师SebastianHerkner之手。他从哥伦比亚Cartagenas地区的旅行中获得灵感,用设计表达出自己对当地的印象:动静皆宜,自然生命与都市并存。这款多面玲珑的躺椅的撞色设计、编织线条带来了通透的气息,仿佛让人能听见风拂棕榈的“沙沙”声。逐光琉璃 Cassina与精通玻璃工艺的百年品牌Venini携手,邀来英国设计师Bethan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