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概括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會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大量異見,但是把對官位的崇拜作為我們民族一個持久的精神特徵,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分歧的。它貫穿於我們的歷史中,也滲透於我們的現實中,我們太熟悉它了,它就在我們中間。它死死地糾纏著我們,控制著我們的頭腦。
在人類情感中,崇拜與鄙夷、恐懼一樣,是一種自然產生的心理現象,英雄崇拜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有益情感。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推崇的英雄。人們之所以為自己的英雄在內心深處保留一個神聖的位置,是因為他們的事業、他們的品質超出常人的境界,從內心裡把他們供奉起來,以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從他們身上獲取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偉大的英雄,能夠成為萬人景仰的英雄,除了他們才智和膽識出眾外,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具有獻身人類整體利益的情懷,目光遠大,品質超凡,並因此站到了時代的制高點上。人們本能地膜拜英雄,這並不是人類弱點和過失,相反,這是很大的優點和優勢,它表明人們對高尚和非凡的嚮往,人們通過對偉大人物的學習來提升其精神水准。
官位崇拜完全是另外一種情形,它崇拜的對象不是具體的人,而是具體的官位。任何人佔住某個顯要官位,不管是張三李四,都能贏得人們的崇敬。它之所以惡劣之極,可鄙之極,是因為它反映了人們潛藏於內心的貪欲和陰暗。官員淩駕於社會和民眾之上的身份與地位,以及在獲取財富方面的非法優勢,才是人們神往不已的真正原因。與對英雄充滿敬畏、淨化心靈的崇拜大相徑庭,官位崇拜始終散發出腐朽的氣息。它是心靈腐敗的表徵。權力本身並不是壞事,它是社會的中樞神經,公共服務靠它維持。但在我們的現實中,權力的公共性質實際上已經不多。試問,那些在通向權力的崎嶇小徑上艱難沷涉的人們,有多少是為了實現自己服務公眾的理想呢?誰會相信,那些不惜重金買官、不擇手段謀官、不顧一切維護權力的人,為的只是取得服務人民的權力?
官權至上的地方,必然沒有人權。當世人向這樣的權力頂禮膜拜時,它意味著什麼?它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毒瘤嗎?它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腐蝕著我們民族的肌體嗎?
“文化大革命”這場文化災難結束後不久,我們民族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精神世界。在此前的10年,甚至更長時間裡,民眾不但在空間上與外界隔絕了,而且在時間上也與過去隔絕開來。書籍被禁止閱讀,人類既往無限豐富的知識寶藏已被逐出人們的生活,每一個人的大腦被反復清洗,直到只適合於接受簡單的教條和命令。對知識的長期禁令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初解除時,民眾壓抑了很久的對知識的渴求,變成全國上下湧動的崇拜知識和科學的熱潮。這是古老的中國從未出現過的新氣象。數學家陳景潤成為億萬人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名字家喻戶曉,人們津津樂道地談論他的軼事。“五四”時期被引進的賽先生,第一次走進中國億萬個普通的家庭。大學校園成了最神聖的殿堂,步入其中必是天之驕子!“知識就是力量”的新信條,真實地佔據了人們的心靈。全民崇尚科學的風氣,使這個東方之國突然出現了勃勃生機和光芒萬丈的前景。
對財富的熱切期盼和追逐,成為隨之而來的又一爆發性的社會現象。在人民公社、鬥私批修的政治高壓下,國人對財富的正常欲望,視為罪惡之源被壓制了。但對於一種強烈的本能和天性,壓制只能取得一時的成功,它終歸要找到突破口,現在,它像野火一樣四處燃燒。本來,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大好事,因為對財富的強烈欲望是推動財富創造的強烈動力。它是一種創造力。被財富所吸引的人們,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獲取競爭優勢,就會千方百計地利用新知識、新技術,並從事新發明。
但好景不長,新的國民精神尚在繈褓中就已夭折,剛剛起步就已顛覆。在追求財富的大潮中,一開始就裹挾著不祥的徵兆,權力獲取財富的能量,大大超過了勞動和智慧創造財財富的能量,少數人利用權力(時稱“官倒”)一夜暴富。對科學、創造的崇尚之風曇花一現,官位崇拜重新回到社會主流意識中。更確切地說,官位崇拜從來沒有從我們這社會中消失過,它只不過是在文革結束後的幾年光景中減少了一點強勁的勢頭。“官倒”不久式微,“倒官”開始盛行。同時權勢者也開始向政壇輸送自己的後代,“官二代”逐步嶄露頭角。運用權力不僅可以獲取財富,而且可以獲取其他一切社會稀缺資源。無權的人要依靠權力的恩賜和蔭庇,權力睥睨一切。國家機器努力製造並保持大眾對官員這一群體的尊崇,它會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達到目的。文人用他們妙筆生花的筆譜寫頌歌,藝人用他們動聽的歌喉為權力獻歌。全民圍繞著權力起舞。
從一個民族所尊崇的對象,可以分析出這個民族的精神特性,解釋其文明發展的程度。過分關注物質的民族,對精神的關注就會太少。中國皇帝以及他的官僚很少有人具備超越物質的精神氣質,因此,他們中從來沒有產生過偉大的領袖。即使那些開疆辟土、戰功赫赫、改朝換代的一世之雄,在華盛頓面前也只是一個小僕從。後者不是靠他的戰功,也不是靠他的開國之功永垂不朽的,而是靠他的偉大精神永垂不朽,他徹底地、永遠地終結了帝王將相和一切統治者自我授權的合法性。他告訴後人在權勢之外去追求偉大和崇高。他的精神之光照射人類的心靈。一個偉大的心靈所擁有的無形權力的影響,比世界上所有獨裁權力的總和都要大得多。
在偉大的思想寶庫中,自由的思想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聳立於其他偉大思想山峰上的燈塔。歷史確有這樣的時刻:時代期盼著偉大思想登場。偉大思想一定是奠基於自由思想之上的。對普遍自由的真誠追求,表現出對人類懷有的普遍摯愛。獨裁思想並不是獨裁者才有的思想,它有其民眾的思想土壤,它就紮根在普通人的思想意識中,只要有了適當的時機,它就會從隨便某個人的身上冒出來。當然,他不是不需要自由;他需要自由,但他需要的不是普遍自由,而只是自己的自由。他會以自由為武器,向對手要求自由,但如果有一天他處於支配地位,他的“自由”實現了,支配他人就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他夢寐以求的是獲得支配他人的自由。這種人心裡從來就沒有過自由思想,他的自由觀念是冒牌貨,只不過是各種私心的大雜燴。
權力階級一直不合理地居於社會的頂端,民眾對它則表現出習慣性依順。它沒有向人民展示高尚的一面,它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存在物,僅為自己而存在。但是,權力作為社會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不應該如此墮落,如此空虛,它應該有其理想形態。理想形態的權力追求公眾利益,並通過自身的影響力來向社會提供領導,它依靠精神力量而引領時代前進,而不是依靠物質力量迫使社會接受自己。 雖然理想與實現的差距是很明顯的,理想主義總有超越現實的特點,但現實若不能向理想接近,它就不能向人類展示希望,它的明天也就暗淡無光。理想不但可以為人類的明天指明出路,而且還能矯正現實中的偏差和謬誤。一個社會可能很難擁有超凡入聖的偉大人物,那種堅持用真理領導民眾、創造歷史的人物,但應該有追求偉大和卓越的人物,他志在追求永恆的精神和不朽的榮譽。沒有這樣的人物,而只有那些追逐實利和現時享受的官員甚囂塵上,喧鬧一時,社會就沒有領導者,人們生活就失去有價值的目標。
以官為本的社會孕育和製造出來的官本位文化,使我們這個民族成為物質利益的俘虜,而無法超越物質。人們對權力的欲望以及與之形影相隨的物質欲望,壓倒了對其他諸如精神、榮譽、責任的欲求。對自由之精神失去追求興趣的民族,無論如何是它的最大悲哀。它失去了進步的原動力,沒有了思想源泉,即使它還顯露出某些看似強大的表像,它的強大是虛幻的,不堪一擊。甲午戰爭前的中國,還擁有欺騙性的虛幻的強國外表,至少看似比日本強大。官場與科學領域遵循完全不同的行為規則。官場講順從,做機構的馴服工具,當要在真理與服從機構之間不得不做出取捨時,官場人會普遍選擇對機構的服從而放棄真理。一般來說,誠實不是他們的品質,真理也不是他們的追求。迄今為止,人類的所有重要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官場。官本位文化培養的國民循規蹈矩,成功地把人們的思想控制在休眠狀態,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千萬不能鬧出亂子來,歷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無所作為的國民最有益於穩定。
在科學領域中,精神反叛是常規狀態,一切創新都來自於標新立異,每一次科學飛躍都是一次成功的精神起義。科學進步需要這樣的國民,他們不亢不卑,做自己主人;他們並非無所畏懼,但絕不屈從不義;他們懂得自己的義務,但絕不放棄自己的權利。只有這樣,他們的精神才能現實真正的自由,精神自由使他們始終保持活躍的智力活動。
製造愚民比造就公民要容易得多,製造愚民就是要讓民眾的心靈充斥對官帽的敬畏和對自由的排斥。衡量國民素質高低的真正標準,不是他們認字的能力,而是他們對自由的理解程度。生活在18世紀的柏克談到英國國民素質的情況,不能不令人油然感歎英國的幸運:“許多關於政府的偉大原則、許多關於自由的思想,在我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經為人所理解了。”當中國精英們把文化水平不高的國民當作素質低下的證明時,他們不過是在強調自身在書本知識上的優越感。但是,書本知識不能塑造出高素質的人,因為它不能使人走出精神愚昧狀態。從今天的情況看,我們不如人意的國民素質,與其說是由於下層階級缺乏知識,不如說是精英階層缺乏現代觀念,他們與現代文明的普遍疏離。
官員主導型社會,其價值取向只能是以權力為中心,它與以公民權利為中心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前一社會的官員幾乎不可能成為改革的力量,除非現時體制已經損害他們大多數人的利益,他們才會拋棄它,就像清末政府不明智的改革使漢族官員終止了對滿清皇族的效忠。那次改革,政府為了加強已削弱了的滿族集團的權力,選擇了與其祖先背道而馳的策略,對漢族官員實行打壓政策。從其建國之初,清朝統治者為了駕馭人數上有很大優勢的漢族人民,一直採取邀請漢族精英入夥的籠絡政策,與自己分享統治特權。收買政策大獲成功,因為對漢族精英來說,只要自身利益有保證,服務于滿清皇帝與服務於漢人皇帝毫無二致。
中華民族處在官位崇拜的桎梏中已經太久,它變得頹廢,萎頓,缺乏創造的活力。有幾次,它看起來似乎就要崛起,到頭來卻發現只不過是海市蜃樓。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好象實現了自強,甲午一戰把它的虛弱本質暴露在全世界面前;朝鮮戰場上對美一戰,以巨大的傷亡換來了平局,中國好象又強大起來,緊接著的大饑荒製造了一次空前的自我毀滅。
中國的未來與希望,在於一次徹底精神起義,掙脫權力的鐐銬,把自己溶匯到世界中,與世界一同進步。現代世界是一個多元世界。人們多元的價值觀念,指導他們追求多元的夢想。在一個多元世界中,政治權力不具備領導一切的資格,沒有神聖的光環,從無特殊的地位。人民不用畏懼它,不用對它畢恭畢敬。只有當有一天,我們這個古老社會的掌權者降到公民的位置上,回到他們本該待的地方,把從人民手裡篡奪的權力交還人民,我們民族才會從權力崇拜的夢魘中掙脫出來,才會獲得解放——精神解放。真正的解放,只能是精神的解放。
在人類情感中,崇拜與鄙夷、恐懼一樣,是一種自然產生的心理現象,英雄崇拜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有益情感。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推崇的英雄。人們之所以為自己的英雄在內心深處保留一個神聖的位置,是因為他們的事業、他們的品質超出常人的境界,從內心裡把他們供奉起來,以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從他們身上獲取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偉大的英雄,能夠成為萬人景仰的英雄,除了他們才智和膽識出眾外,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具有獻身人類整體利益的情懷,目光遠大,品質超凡,並因此站到了時代的制高點上。人們本能地膜拜英雄,這並不是人類弱點和過失,相反,這是很大的優點和優勢,它表明人們對高尚和非凡的嚮往,人們通過對偉大人物的學習來提升其精神水准。
官位崇拜完全是另外一種情形,它崇拜的對象不是具體的人,而是具體的官位。任何人佔住某個顯要官位,不管是張三李四,都能贏得人們的崇敬。它之所以惡劣之極,可鄙之極,是因為它反映了人們潛藏於內心的貪欲和陰暗。官員淩駕於社會和民眾之上的身份與地位,以及在獲取財富方面的非法優勢,才是人們神往不已的真正原因。與對英雄充滿敬畏、淨化心靈的崇拜大相徑庭,官位崇拜始終散發出腐朽的氣息。它是心靈腐敗的表徵。權力本身並不是壞事,它是社會的中樞神經,公共服務靠它維持。但在我們的現實中,權力的公共性質實際上已經不多。試問,那些在通向權力的崎嶇小徑上艱難沷涉的人們,有多少是為了實現自己服務公眾的理想呢?誰會相信,那些不惜重金買官、不擇手段謀官、不顧一切維護權力的人,為的只是取得服務人民的權力?
官權至上的地方,必然沒有人權。當世人向這樣的權力頂禮膜拜時,它意味著什麼?它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毒瘤嗎?它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腐蝕著我們民族的肌體嗎?
“文化大革命”這場文化災難結束後不久,我們民族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精神世界。在此前的10年,甚至更長時間裡,民眾不但在空間上與外界隔絕了,而且在時間上也與過去隔絕開來。書籍被禁止閱讀,人類既往無限豐富的知識寶藏已被逐出人們的生活,每一個人的大腦被反復清洗,直到只適合於接受簡單的教條和命令。對知識的長期禁令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初解除時,民眾壓抑了很久的對知識的渴求,變成全國上下湧動的崇拜知識和科學的熱潮。這是古老的中國從未出現過的新氣象。數學家陳景潤成為億萬人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名字家喻戶曉,人們津津樂道地談論他的軼事。“五四”時期被引進的賽先生,第一次走進中國億萬個普通的家庭。大學校園成了最神聖的殿堂,步入其中必是天之驕子!“知識就是力量”的新信條,真實地佔據了人們的心靈。全民崇尚科學的風氣,使這個東方之國突然出現了勃勃生機和光芒萬丈的前景。
對財富的熱切期盼和追逐,成為隨之而來的又一爆發性的社會現象。在人民公社、鬥私批修的政治高壓下,國人對財富的正常欲望,視為罪惡之源被壓制了。但對於一種強烈的本能和天性,壓制只能取得一時的成功,它終歸要找到突破口,現在,它像野火一樣四處燃燒。本來,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大好事,因為對財富的強烈欲望是推動財富創造的強烈動力。它是一種創造力。被財富所吸引的人們,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獲取競爭優勢,就會千方百計地利用新知識、新技術,並從事新發明。
但好景不長,新的國民精神尚在繈褓中就已夭折,剛剛起步就已顛覆。在追求財富的大潮中,一開始就裹挾著不祥的徵兆,權力獲取財富的能量,大大超過了勞動和智慧創造財財富的能量,少數人利用權力(時稱“官倒”)一夜暴富。對科學、創造的崇尚之風曇花一現,官位崇拜重新回到社會主流意識中。更確切地說,官位崇拜從來沒有從我們這社會中消失過,它只不過是在文革結束後的幾年光景中減少了一點強勁的勢頭。“官倒”不久式微,“倒官”開始盛行。同時權勢者也開始向政壇輸送自己的後代,“官二代”逐步嶄露頭角。運用權力不僅可以獲取財富,而且可以獲取其他一切社會稀缺資源。無權的人要依靠權力的恩賜和蔭庇,權力睥睨一切。國家機器努力製造並保持大眾對官員這一群體的尊崇,它會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達到目的。文人用他們妙筆生花的筆譜寫頌歌,藝人用他們動聽的歌喉為權力獻歌。全民圍繞著權力起舞。
從一個民族所尊崇的對象,可以分析出這個民族的精神特性,解釋其文明發展的程度。過分關注物質的民族,對精神的關注就會太少。中國皇帝以及他的官僚很少有人具備超越物質的精神氣質,因此,他們中從來沒有產生過偉大的領袖。即使那些開疆辟土、戰功赫赫、改朝換代的一世之雄,在華盛頓面前也只是一個小僕從。後者不是靠他的戰功,也不是靠他的開國之功永垂不朽的,而是靠他的偉大精神永垂不朽,他徹底地、永遠地終結了帝王將相和一切統治者自我授權的合法性。他告訴後人在權勢之外去追求偉大和崇高。他的精神之光照射人類的心靈。一個偉大的心靈所擁有的無形權力的影響,比世界上所有獨裁權力的總和都要大得多。
在偉大的思想寶庫中,自由的思想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聳立於其他偉大思想山峰上的燈塔。歷史確有這樣的時刻:時代期盼著偉大思想登場。偉大思想一定是奠基於自由思想之上的。對普遍自由的真誠追求,表現出對人類懷有的普遍摯愛。獨裁思想並不是獨裁者才有的思想,它有其民眾的思想土壤,它就紮根在普通人的思想意識中,只要有了適當的時機,它就會從隨便某個人的身上冒出來。當然,他不是不需要自由;他需要自由,但他需要的不是普遍自由,而只是自己的自由。他會以自由為武器,向對手要求自由,但如果有一天他處於支配地位,他的“自由”實現了,支配他人就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他夢寐以求的是獲得支配他人的自由。這種人心裡從來就沒有過自由思想,他的自由觀念是冒牌貨,只不過是各種私心的大雜燴。
權力階級一直不合理地居於社會的頂端,民眾對它則表現出習慣性依順。它沒有向人民展示高尚的一面,它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存在物,僅為自己而存在。但是,權力作為社會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不應該如此墮落,如此空虛,它應該有其理想形態。理想形態的權力追求公眾利益,並通過自身的影響力來向社會提供領導,它依靠精神力量而引領時代前進,而不是依靠物質力量迫使社會接受自己。 雖然理想與實現的差距是很明顯的,理想主義總有超越現實的特點,但現實若不能向理想接近,它就不能向人類展示希望,它的明天也就暗淡無光。理想不但可以為人類的明天指明出路,而且還能矯正現實中的偏差和謬誤。一個社會可能很難擁有超凡入聖的偉大人物,那種堅持用真理領導民眾、創造歷史的人物,但應該有追求偉大和卓越的人物,他志在追求永恆的精神和不朽的榮譽。沒有這樣的人物,而只有那些追逐實利和現時享受的官員甚囂塵上,喧鬧一時,社會就沒有領導者,人們生活就失去有價值的目標。
以官為本的社會孕育和製造出來的官本位文化,使我們這個民族成為物質利益的俘虜,而無法超越物質。人們對權力的欲望以及與之形影相隨的物質欲望,壓倒了對其他諸如精神、榮譽、責任的欲求。對自由之精神失去追求興趣的民族,無論如何是它的最大悲哀。它失去了進步的原動力,沒有了思想源泉,即使它還顯露出某些看似強大的表像,它的強大是虛幻的,不堪一擊。甲午戰爭前的中國,還擁有欺騙性的虛幻的強國外表,至少看似比日本強大。官場與科學領域遵循完全不同的行為規則。官場講順從,做機構的馴服工具,當要在真理與服從機構之間不得不做出取捨時,官場人會普遍選擇對機構的服從而放棄真理。一般來說,誠實不是他們的品質,真理也不是他們的追求。迄今為止,人類的所有重要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官場。官本位文化培養的國民循規蹈矩,成功地把人們的思想控制在休眠狀態,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千萬不能鬧出亂子來,歷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無所作為的國民最有益於穩定。
在科學領域中,精神反叛是常規狀態,一切創新都來自於標新立異,每一次科學飛躍都是一次成功的精神起義。科學進步需要這樣的國民,他們不亢不卑,做自己主人;他們並非無所畏懼,但絕不屈從不義;他們懂得自己的義務,但絕不放棄自己的權利。只有這樣,他們的精神才能現實真正的自由,精神自由使他們始終保持活躍的智力活動。
製造愚民比造就公民要容易得多,製造愚民就是要讓民眾的心靈充斥對官帽的敬畏和對自由的排斥。衡量國民素質高低的真正標準,不是他們認字的能力,而是他們對自由的理解程度。生活在18世紀的柏克談到英國國民素質的情況,不能不令人油然感歎英國的幸運:“許多關於政府的偉大原則、許多關於自由的思想,在我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經為人所理解了。”當中國精英們把文化水平不高的國民當作素質低下的證明時,他們不過是在強調自身在書本知識上的優越感。但是,書本知識不能塑造出高素質的人,因為它不能使人走出精神愚昧狀態。從今天的情況看,我們不如人意的國民素質,與其說是由於下層階級缺乏知識,不如說是精英階層缺乏現代觀念,他們與現代文明的普遍疏離。
官員主導型社會,其價值取向只能是以權力為中心,它與以公民權利為中心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前一社會的官員幾乎不可能成為改革的力量,除非現時體制已經損害他們大多數人的利益,他們才會拋棄它,就像清末政府不明智的改革使漢族官員終止了對滿清皇族的效忠。那次改革,政府為了加強已削弱了的滿族集團的權力,選擇了與其祖先背道而馳的策略,對漢族官員實行打壓政策。從其建國之初,清朝統治者為了駕馭人數上有很大優勢的漢族人民,一直採取邀請漢族精英入夥的籠絡政策,與自己分享統治特權。收買政策大獲成功,因為對漢族精英來說,只要自身利益有保證,服務于滿清皇帝與服務於漢人皇帝毫無二致。
中華民族處在官位崇拜的桎梏中已經太久,它變得頹廢,萎頓,缺乏創造的活力。有幾次,它看起來似乎就要崛起,到頭來卻發現只不過是海市蜃樓。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好象實現了自強,甲午一戰把它的虛弱本質暴露在全世界面前;朝鮮戰場上對美一戰,以巨大的傷亡換來了平局,中國好象又強大起來,緊接著的大饑荒製造了一次空前的自我毀滅。
中國的未來與希望,在於一次徹底精神起義,掙脫權力的鐐銬,把自己溶匯到世界中,與世界一同進步。現代世界是一個多元世界。人們多元的價值觀念,指導他們追求多元的夢想。在一個多元世界中,政治權力不具備領導一切的資格,沒有神聖的光環,從無特殊的地位。人民不用畏懼它,不用對它畢恭畢敬。只有當有一天,我們這個古老社會的掌權者降到公民的位置上,回到他們本該待的地方,把從人民手裡篡奪的權力交還人民,我們民族才會從權力崇拜的夢魘中掙脫出來,才會獲得解放——精神解放。真正的解放,只能是精神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