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曾经问中国的民营影视制作商:“你们还需要什么政策?”他们想了想说:“没有了,该给的都给了。”在这个几乎没有了政策障碍的行业中,资本在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今年,可以说是影视产业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一年,标志着中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真正的资本运作层面。”
影视混血儿诞生
继2003年12月17日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控股北大华亿之后,资本在影视文化产业中的操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当时,这一事件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最大的并购案。直到2004年,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的成立刷新了历史。
10月14日,中影集团、华纳兄弟和浙江横店集团三方在商务部批准的第一时间,联合向外界发布了三家共同组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的消息。
经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两家主管部门批准,中影集团、华纳和横店集团分别以4:3:3的比例持有公司的股份,涵盖了外资、国资和民资三种不同资本形式。公司主要业务将涉及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华语电影及电视电影。
众所周知,时代华纳是世界最知名的电影娱乐公司之一。广电总局下属的中国电影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影业公司。而横店集团则是完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因为其在影视文化产业近30亿元的投资,以及由它主要运作的亚洲最大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和中国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才得以在影视领域声誉鹊起。
实际上,中影、华纳和横店三方的合作计划早在2003年的8、9月份就已开始酝酿。但在当时,外资进入中国电影制作环节还是禁区,因此,这个“混血儿”迟迟无法降生。去年12月,广电总局颁布规定,允许投资者成立中外合资的电影制作及发行公司,为外资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拉开了一线生机。
在经过一系列的股权商讨之后,今年7月,三方在北京签署了初步的合作协议。10月10日,广电总局和商务部又联合发布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再次明确了放开外资进入中国电影行业的权限。有了明确的依据,三方的合作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几历周折,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才得以成立。
目前,时代华纳主要有六大业务:美国在线ISP、电视和广播部门、有线电视部门、出版、影视娱乐以及音乐。而其影视部分在中国的发展无疑走在了最前面。
时代华纳一直看好具有13亿人口的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对进军中国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中国整个广电系统的行业总收入仅为600亿元人民币,还不及西方一家大的影视公司一年的收入。票房统计显示: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花在看电影上的钱还不到0.8元。“这两个数字说明两点:中国的电影市场才刚刚起步;同时,可以拓展的电影市场空间无限。”华纳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Ellen Eliasoph说,这恰恰为华纳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开始逐步增加其在休闲和娱乐方面的投入,但高质量节目的制作并未随之跟上。而合资公司的成立,使得打开中国这块有利可图的市场成为可能。
8年前,时代华纳开始试水中国,却因为投资领域限制而无法立足中国电影界。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推进,时代华纳终于把握住了机会。
Ellen Eliasoph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展。截至目前,外资公司仅被获准在一次性的基础上面向中国市场合拍影片,这就意味着每个合拍项目均须经历一套冗长繁琐的审批程序。而根据新的模式,合资公司的拍摄项目将享受与中国国产影片相同的审批程序,即在影片的剧本和最终样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后,将被获准发行其制作的电影。这对于华纳而言亦属首次。此外,合资公司还将获准制作电视电影。
另外,掌控下游也是华纳电影产业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华纳兄弟已在中国建成多家影院,并拥有上海和南京4家影城的多数股权,华纳兄弟目前计划在明年底以前再开12家影城。就在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的前一天,10月13日,华纳与金逸合作的北京新中关国际影城落户中关村地区。
对华纳而言,一旦获得自行制作和发行电影的权利,它将可以在中国迅速建立从电影创作、制作、发行到放映的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
民企星美完成跨行业组合
在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成立的半月之前,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完成了其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的跨媒体产业集团正式组合。与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的高调宣传不同的是,这家公司选择了不事张扬的方式来庆祝成立。
它就是星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有媒体把它称之为文化市场中的“资本大鳄”。而张晓明教授却赞道:“星美是战略投资者,而中国文化产业需要这样的熟悉资本运营的战略投资者。”他认为,星美是在不断地买进卖出寻求最佳的产业组合。
星美集团总裁郝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传媒只有与资本结合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郝兵说,从2001年9月到现在,星美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其文化传媒的整体框架。按照他们新的业务构架设计,原有30多个公司,重新编组为七大业务集群,分别是影院建设与院线发行、内容制作与频道运营、音像发行与连锁网络、报刊出版发行、广告策划与媒体销售、网络数字媒体、影视基地与租赁服务。每一业务集群由一个核心公司统辖业务规划、管理、运营,集团本部成立运营管理总部、财务管理总部、综合事务管理总部,以财务考核为主线,垂直管理7大核心公司。星美在香港的三个上市媒体公司,形成海外业务群。
在每个业务集群中,都有一条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在电影领域中,星美在加速渠道收购建设。星美影院建设发展公司董事长任建宏说,今年院线和影院建设占到星美投资额的50%,“面对2005年中国院线市场新一轮的洗牌,我们必须在今年内完成从影片发行、到院线、到影院、到后产品的内部产业链,巩固现有院线,联盟新的合作伙伴”,任建宏说,“同时,我们已经开始建设一条数字院线”。以星美成都西南影都、北京世纪金源影城开业为标志,星美的影院版图又形成了两个旗舰。世纪金源影城位于北京最大的高尚社区之一——北京世纪城,据说装修渠超五星级。而今年5月份进入上海大光明院线,被成为是星美占据华东优质市场的重要一步。
影视放映渠道方面有和中国电影集团合作的中影星美电影院线,在全国拥有37家高档院线,这其中包括北京唯一的一家五星级影院华星影院以及上海的三家五星级影院;影视制成品方面的发行渠道拥有曾经是文化部直属的上海中录音像有限公司;影视基地方面通过并购飞腾制作获得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北方最大的影视基地;知名艺人姜昆的鲲鹏集团也在星美的囊中;另外还有星美广告、演艺经纪等数不清的公司。一位知名的业界人士曾经说,这些公司都是许多资本垂涎的“难啃的骨头”,一些项目和公司能够买下来,星美的能量不可小觑。
星美的战略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用资本的手段,快速完成资源积累;二是以股权为骨架,形成传媒产业链,建立传统媒体之间的、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之间的跨媒体整合经营机制;三是最终以资本为助力,完成产业对接,进入数字娱乐传媒的发展时期。并购——整合——跨媒体经营——产业与资本对接,这就是星美的基本发展思路。
郝兵认为,“星美有三个制胜的砝码:一是拥有了完成资源积累的时间优势——比其他人提前两年完成产业链建设,二是我们拥有了在中国的文化产业改革中通过实战积累起来的判断力,三是我们的资本平台基本搭建完毕,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星美传媒做的是一个产业价值链的工作。它在做网络、通路和渠道之外,还在做内容。保证自己的价值产出有一个完美的链条效应。他认为,如果产业价值链的上中下游都受制于人的话,其反应速度就会比较慢,协调成本也相对来说比较高,就不能适应现在以高速率变化的市场环境,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如果所有的价值链环节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竞争,实际上这是一种必然,也是未来传媒领域集团化发展的一个样板。
同时喻国明也认为,在这样的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投资者本身必须拥有雄厚资金实力,要搭建一个整合的价值链条,资金准备如果不足以支撑的话,就会很成问题。此外,价值链条的搭建对于运作的经验和能力是有较高要求的,在整个链条的每个领域都会面临专业性的挑战,整合能力所带来的好处完全能抵消某一个专业的经验不足。
合作成为市场主流
根据中国社科院文化产业报告课题组的研究表明,2004年,新画面、保利华亿、华谊兄弟公司、世纪英雄等非电影行业的民营企业,仍然是中国电影产业中的主角。目前的这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原来那些行业外的具有国有、民营多种所有制形式组合的大型媒介企业,还加快了产业合并的步伐。如中信文化传媒集团,采用了一系列市场运作手段,进入电影制片、电影发行、电影媒体、电影基金、电影奖项等10个产业环节,与卫星通讯、有线电视网、城域网、宽带网、光纤骨干网等网络运营系统相呼应,正在形成集内容、品牌、渠道、网络以及资源于一体的经营态势 。其他,如保利华亿集团也进行了电影、电视、娱乐等多种领域的整合。这些企业未来将成为中国电影领域真正的主导力量。
而这种产业链条的形成,大多是通过合作和并购的方式获得。有业内人士透露,无论是境外还是国内的电影制作机构,均对成立合资公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中影董事长杨步亭在谈论与华纳、横店的三方合作时道出了其中原因,“此次的合作代表了一支真正的‘梦之队’――三方是各自领域中的领头羊,把各自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能达到最有效的互补。”中影能够提供它的市场优势,但同时也能从与世界最顶尖的影视制作公司学到更多。合资所能带给中影的所有利益,对横店集团来说同样适用。
而对于民营企业星美来说,其所有的并购、项目合作与其他资本都是一种很好的互补关系,像星美与中影的院线合作,像星美与国家广电集团、上海文广或者是与保利等,都在项目与市场上形成了很好的互补。而星美与政府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衔接关系。
郝兵认为,在现阶段,各路资本还谈不上冲突或者竞争,因为目前市场的缺口太大,也许几年以后,在市场趋于成熟的时候,会有一次行业的大洗牌。那就是文化产业中寡头诞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