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在DV创作的平民化现状,本文拟以任教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三年来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3月,2004级学生王威完成了该专业首部DV作品《和你一起飞》,首映轰动全校,并邀请黄冈电视台的专业人士来点评。此后,编导专业学生的DV创作就风起云涌,百花齐放。本文拟以该专业三年来的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一、设备条件成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拥有优于高等院校的设备系统.特别是为迎接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该专业于2005年购买了更多更新设备.尤其是摄像机的数量和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拍摄的需要。
DV摄影机的英文是Digitai Video,它是一种应用数字视频格式记录音频数据的摄像机。用DV机拍摄的素材.可以在电脑上方便的进行后期剪辑,增加了学生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能力。DV可以解释为用DV机拍摄。后期非线形编辑制作的一种DV影像手段。因此,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利用系里的资源进行拍摄和剪辑,也有部分学生自己购买了DV机,并在寝室的电脑上进行剪辑。这使得学生创作不再受限于系里实验室的开放,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投入DV片的后期制作。
二、作品题材各异
学生进行DV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选择题材,创作剧本,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思维活跃,而且与社会接触较多,因此在创作题材选择上比较广泛。
1、剧情片,这类短片大多是以平视的角度来记录校园爱情故事.但是又不仅仅限制在校园内。而是把故事的讲述与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结合起来。首部短片《和你一起飞》讲述的一个音乐系女生与一个中文系男生的爱情故事.最后男生选择去西藏资教。而女生也决定在毕业后“和你一起飞”,达到主题的升华。《最初的梦想》则是以一个寝室里两个女孩的故事为契机折射出金钱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如影随形》则选择一个处于孤独中的男孩和一个偷窃的女孩为主角,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部使用影像来讲述故事,具有先锋探索性。
2、记录片,这类作品本应该是学生最热衷创作的,但是学生大多走入记录片应该表现边缘人生活状态的误区,因此记录片的数量不多。《阳光爱心》是以一个贫困生为拍摄对象,讲述她在父亲去世后,如何自强不息考上研究生的故事。该记录片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并成功得到校团委2000元的资金赞助,在假期由指导老师带队拍摄,因此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比较成功。而以黄州古街为对象创作的记录片《街魂》则原创性不强,画面和音乐大多是剪接而来。不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赏了大量影片,并且在剪辑技术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使音乐与画面完美搭配上很花了一番心思。
3、MTV作品,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并且喜欢音乐,因此很多同学喜欢拍摄MTV,虽然受到设备的限制,不能拍摄出精美的画面.但是学生对于音乐的独到理解很打动人。光良的《童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学生将歌曲和一个凄美的校园爱情故事连接在一起:周杰伦的《珊瑚海》被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营造的意境很好。
三、教学与实践结合
学生当中不乏真正热爱DV创作的学生,但是大多数是被动接受的,因此我们实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方式。首先在大一的写作课程中就利用“影视文学”章节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剧本的创作,进而在大二的视听语言课程中进一步巩固,陆续开设摄影技术、照明技术、色彩学等课程,学习后期剪辑时就要求学生分组拍摄,把OV创作当成课堂作业来完成,这样就把自主创作与课堂作业强制创作结合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拍摄一部短片。
2006年7月,学校为表彰十个优秀共产党员.要求10个编导专业的老师带领三个学生给每位优秀党员拍摄一部15分钟左右的记录片。老师带领学生采访、写解说词.讨论每个镜头的拍摄方式以及后期剪辑,这种合作。就像小班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迅速提高。
四、创作的局限性
三年来,我校编导专业学生共拍摄DV短片25部,其中剧情片5部,记录片8部,MTV作品7部,宣传片4部。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在这三年的发展历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首先是由于我们是地方院校,处于相对封闭的城市,对外界资讯的了解没有大城市的学生那么迅速,尤其是经济不够发达,学生的拍摄资金很有限,这也大大限制了艺术上的探索;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尤其是文学功底上的欠缺,使得剧本的探索性不强,部分作品在叙事上存在硬伤,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挖掘深度做得也不够到位,有的片面地追求“真实再现”,许多的很琐碎的内容、和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也往往被拍摄下来,画面杂乱,逻辑性不强;DV创作还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作品完成后,首先是在同学之间流传,然后在校园内举行首映式,部分学生把作品放到互联网上,进行网络传播,但是参加各种DV大赛的作品很少,虽然在本校具有知名度,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学生创作比较粗糙,艺术探索不够,编导专业三年来目前只出现《如影随形》这一部相对先锋的作品,其他基本上是对主流媒体流于表面的刻意模仿,缺乏新意。我们虽然不希望学生故意与主流媒体对抗,但是希望学生多做艺术的探索,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
五、发展前景展望
我校大学生OV创作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编导专业的发展仅三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是DV创作越来越系统化,大量学生掌握了拍摄的技巧和剪辑方法,并投入大量精力到创作中。据学生反映,寒假里他们又有三部DV要开始创作了,分别要模仿《疯狂的石头》、《独自等待》和《小武》,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优秀的D V电影和电影人将会相继诞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实行强强联手,当有了好的创意后,应该主动与文字功底强的同学合作,精心打造剧本,然后联手创作,使作品越来越精致、专业。其次是要大量的观摩影片,学习优秀导演的创作特色,并为我所用。最重要的是要多与专业老师沟通,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制作、
DV创作的数量优势必将转化为质量优势,许多年后,这些现在被认为是粗糙的实验作品会成为学生们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它记载了成长的历程和艺术追求的历程。
参考文献
[1]曹健 张彦,DV电影风靡大学样园 理想受制市场,经济参考报,2005年2月21日。
[2]高宪春 解葳,DV拍摄:自由个性的张显,西部电视学刊,2004年3月。
作者简介:陈利,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助教。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3月,2004级学生王威完成了该专业首部DV作品《和你一起飞》,首映轰动全校,并邀请黄冈电视台的专业人士来点评。此后,编导专业学生的DV创作就风起云涌,百花齐放。本文拟以该专业三年来的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一、设备条件成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拥有优于高等院校的设备系统.特别是为迎接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该专业于2005年购买了更多更新设备.尤其是摄像机的数量和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拍摄的需要。
DV摄影机的英文是Digitai Video,它是一种应用数字视频格式记录音频数据的摄像机。用DV机拍摄的素材.可以在电脑上方便的进行后期剪辑,增加了学生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能力。DV可以解释为用DV机拍摄。后期非线形编辑制作的一种DV影像手段。因此,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利用系里的资源进行拍摄和剪辑,也有部分学生自己购买了DV机,并在寝室的电脑上进行剪辑。这使得学生创作不再受限于系里实验室的开放,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投入DV片的后期制作。
二、作品题材各异
学生进行DV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选择题材,创作剧本,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思维活跃,而且与社会接触较多,因此在创作题材选择上比较广泛。
1、剧情片,这类短片大多是以平视的角度来记录校园爱情故事.但是又不仅仅限制在校园内。而是把故事的讲述与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结合起来。首部短片《和你一起飞》讲述的一个音乐系女生与一个中文系男生的爱情故事.最后男生选择去西藏资教。而女生也决定在毕业后“和你一起飞”,达到主题的升华。《最初的梦想》则是以一个寝室里两个女孩的故事为契机折射出金钱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如影随形》则选择一个处于孤独中的男孩和一个偷窃的女孩为主角,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部使用影像来讲述故事,具有先锋探索性。
2、记录片,这类作品本应该是学生最热衷创作的,但是学生大多走入记录片应该表现边缘人生活状态的误区,因此记录片的数量不多。《阳光爱心》是以一个贫困生为拍摄对象,讲述她在父亲去世后,如何自强不息考上研究生的故事。该记录片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并成功得到校团委2000元的资金赞助,在假期由指导老师带队拍摄,因此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比较成功。而以黄州古街为对象创作的记录片《街魂》则原创性不强,画面和音乐大多是剪接而来。不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赏了大量影片,并且在剪辑技术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使音乐与画面完美搭配上很花了一番心思。
3、MTV作品,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并且喜欢音乐,因此很多同学喜欢拍摄MTV,虽然受到设备的限制,不能拍摄出精美的画面.但是学生对于音乐的独到理解很打动人。光良的《童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学生将歌曲和一个凄美的校园爱情故事连接在一起:周杰伦的《珊瑚海》被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营造的意境很好。
三、教学与实践结合
学生当中不乏真正热爱DV创作的学生,但是大多数是被动接受的,因此我们实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方式。首先在大一的写作课程中就利用“影视文学”章节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剧本的创作,进而在大二的视听语言课程中进一步巩固,陆续开设摄影技术、照明技术、色彩学等课程,学习后期剪辑时就要求学生分组拍摄,把OV创作当成课堂作业来完成,这样就把自主创作与课堂作业强制创作结合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拍摄一部短片。
2006年7月,学校为表彰十个优秀共产党员.要求10个编导专业的老师带领三个学生给每位优秀党员拍摄一部15分钟左右的记录片。老师带领学生采访、写解说词.讨论每个镜头的拍摄方式以及后期剪辑,这种合作。就像小班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迅速提高。
四、创作的局限性
三年来,我校编导专业学生共拍摄DV短片25部,其中剧情片5部,记录片8部,MTV作品7部,宣传片4部。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在这三年的发展历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首先是由于我们是地方院校,处于相对封闭的城市,对外界资讯的了解没有大城市的学生那么迅速,尤其是经济不够发达,学生的拍摄资金很有限,这也大大限制了艺术上的探索;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尤其是文学功底上的欠缺,使得剧本的探索性不强,部分作品在叙事上存在硬伤,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挖掘深度做得也不够到位,有的片面地追求“真实再现”,许多的很琐碎的内容、和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也往往被拍摄下来,画面杂乱,逻辑性不强;DV创作还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作品完成后,首先是在同学之间流传,然后在校园内举行首映式,部分学生把作品放到互联网上,进行网络传播,但是参加各种DV大赛的作品很少,虽然在本校具有知名度,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学生创作比较粗糙,艺术探索不够,编导专业三年来目前只出现《如影随形》这一部相对先锋的作品,其他基本上是对主流媒体流于表面的刻意模仿,缺乏新意。我们虽然不希望学生故意与主流媒体对抗,但是希望学生多做艺术的探索,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
五、发展前景展望
我校大学生OV创作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编导专业的发展仅三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是DV创作越来越系统化,大量学生掌握了拍摄的技巧和剪辑方法,并投入大量精力到创作中。据学生反映,寒假里他们又有三部DV要开始创作了,分别要模仿《疯狂的石头》、《独自等待》和《小武》,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优秀的D V电影和电影人将会相继诞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实行强强联手,当有了好的创意后,应该主动与文字功底强的同学合作,精心打造剧本,然后联手创作,使作品越来越精致、专业。其次是要大量的观摩影片,学习优秀导演的创作特色,并为我所用。最重要的是要多与专业老师沟通,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制作、
DV创作的数量优势必将转化为质量优势,许多年后,这些现在被认为是粗糙的实验作品会成为学生们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它记载了成长的历程和艺术追求的历程。
参考文献
[1]曹健 张彦,DV电影风靡大学样园 理想受制市场,经济参考报,2005年2月21日。
[2]高宪春 解葳,DV拍摄:自由个性的张显,西部电视学刊,2004年3月。
作者简介:陈利,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