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现状,探讨该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评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改革的途径,为培养高校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39-01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研究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途径方法的一门科学,其涉及相关学科多,实践性、地域性、季节性、系统性比较强。我们课程组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现状,初步探索了一些较好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现汇报如下:
一、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执行,教学内容增加,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己很难吸引学生。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课程组根据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制作出符合园艺植物育种学的特点并图文并茂的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园艺植物的选种程序、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过程很复杂,教师在课堂上用板书讲授,效率极低。多媒体课件则生动直观体现了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在课件的讲授中,还要及时更新课件的内容。由于课件是讲授内容在授课之前制作,灵活性差,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时修改和调整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启发、引导学生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体系建设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合理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三因素,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者缺一不可。高校进行规范化教学,教学大纲、考核、教材建设是基准。在研究学科发展和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要广泛的吸取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学科发展规律,确立主要教学内容,加强体系建设,将园艺植物育种学理论补充完善,实践应用,以突出基本途径、基本技能。修订教学大纲,以突出育种学的特点、难点和重点,避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重复。例如:在课程的学时改革中,调整课程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例,48学时总学时中,减少理论学时为30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为18学时,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路,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改革考评体系
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的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灵活知识的把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考核上经过初步探索,采取理论闭卷考试占60%、平时作业小考(包括课程论文)占20%、实验实习成绩占20%的改革。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提高了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专业的思想,明显提高了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提高显著。
四、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能院校本科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实验课则是实践性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突出实践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组对实验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补充实验的操作内容,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针对开课学期的不同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引种实验,可开设引种计划的制定、引种材料的收集、性状观察、指标测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硬件建设,建立独立、设备完善的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室,专门的园艺植物种植资源圃,种植园艺植物,以供学生教学实习、实验使用,为课堂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实习周,组织学生到吉林省果树研究所、蔬菜研究所、观光生态园、种苗公司参观,请知名育种专家做报告,扩宽园艺育种的新知识、新发展动向。依据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要求,紧密依托种苗企业公司,按照专业对口、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社会服务活动、生产技术服务等形式,建设稳定长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选送毕业生实习,基地育种等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可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结合本校的育种科研,积极引导学生积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勤于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育种的重要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经过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培养。该课程于2012年被选为我校精品课程之一,得到同行专家们的肯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课程组将继续坚持不懈的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园艺专业创新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金强,王新建.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体会及建议[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20(4):105-106.
[2]杨秀云,吴小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討[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85-86.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39-01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研究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途径方法的一门科学,其涉及相关学科多,实践性、地域性、季节性、系统性比较强。我们课程组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现状,初步探索了一些较好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现汇报如下:
一、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执行,教学内容增加,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己很难吸引学生。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课程组根据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制作出符合园艺植物育种学的特点并图文并茂的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园艺植物的选种程序、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过程很复杂,教师在课堂上用板书讲授,效率极低。多媒体课件则生动直观体现了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在课件的讲授中,还要及时更新课件的内容。由于课件是讲授内容在授课之前制作,灵活性差,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时修改和调整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启发、引导学生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体系建设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合理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三因素,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者缺一不可。高校进行规范化教学,教学大纲、考核、教材建设是基准。在研究学科发展和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要广泛的吸取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学科发展规律,确立主要教学内容,加强体系建设,将园艺植物育种学理论补充完善,实践应用,以突出基本途径、基本技能。修订教学大纲,以突出育种学的特点、难点和重点,避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重复。例如:在课程的学时改革中,调整课程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例,48学时总学时中,减少理论学时为30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为18学时,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路,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改革考评体系
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的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灵活知识的把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考核上经过初步探索,采取理论闭卷考试占60%、平时作业小考(包括课程论文)占20%、实验实习成绩占20%的改革。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提高了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专业的思想,明显提高了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提高显著。
四、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能院校本科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实验课则是实践性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突出实践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组对实验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补充实验的操作内容,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针对开课学期的不同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引种实验,可开设引种计划的制定、引种材料的收集、性状观察、指标测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硬件建设,建立独立、设备完善的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室,专门的园艺植物种植资源圃,种植园艺植物,以供学生教学实习、实验使用,为课堂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实习周,组织学生到吉林省果树研究所、蔬菜研究所、观光生态园、种苗公司参观,请知名育种专家做报告,扩宽园艺育种的新知识、新发展动向。依据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要求,紧密依托种苗企业公司,按照专业对口、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社会服务活动、生产技术服务等形式,建设稳定长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选送毕业生实习,基地育种等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可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结合本校的育种科研,积极引导学生积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勤于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育种的重要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经过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培养。该课程于2012年被选为我校精品课程之一,得到同行专家们的肯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课程组将继续坚持不懈的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园艺专业创新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金强,王新建.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体会及建议[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20(4):105-106.
[2]杨秀云,吴小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討[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85-86.